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敦親謁祖浯洲行,隔海相連血脈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郁勛。
點閱率:1,275

金廈小三通開航十八週年以來,兩岸謁祖尋根、學術文化交流、商務考察之旅、體育競技觀摩、宗教進香之行及觀光旅遊等活動,絡繹於途。十餘年來,往返兩岸的旅客,累計已超過二千餘萬人次,尤其是祭祖尋根活動更是熱鬧滾滾。他們來金門敘同宗之誼,懷先人之德,其中規模最大的活動,要屬福建南安水頭下店村登浯島揭火進香之旅了。
金門、南安兩岸都有水頭,兩地居民都以黃姓居多,且都有對先賢明進士黃偉的崇祀,究竟是什麼因素促成兩岸同胞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呢?且讓我們從黃偉的生平說起吧!
黃偉的生平事蹟
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明代金門汶水人(今金沙鎮後水頭村人),同安金柄「紫雲」派裔。於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十月初三日丑時,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戌(1514年)進士,初授南刑部廣西清吏司主事,治獄情法既得,則執不可奪,以「清、慎、明、恕」著稱。後陞浙江清吏司郎中、廣東清吏司郎中,世宗嘉靖初,黃偉應詔陳述九件治國之道,又上「申明舊制」疏,是為南京內外守備官濫受訟詞,忽略防務而上,更上「定大禮」疏,斥責張璁希求皇寵,妄誕不經。總之,黃偉為官肯針砭時弊,言人所不敢言,侃侃而談,無所避諱。
後黃偉出守廣東南雄知府,省徭役、明禮教、去淫祠、罷不急之徵、禁畫遊之女,介直敢為,無所顧忌,不以橋稅絲忽入私帑,按察司徵召民夫抬蘇木署牌,皆還之曰:「本府不忍勞民也」但僅三月,黃偉便投劾而歸,老少號呼載道挽留不成。後來受當道推薦,改任松江知府,時張璁當國,黃偉之同年任吏部侍郎之霍韜勸他謁張璁以釋前嫌,黃偉便偽託日昨墜馬傷足,投牒而歸,從此累薦不起。
歸鄉後的黃偉,以養親講學、正家法化鄉閭為務;丁憂三載,足絕臥內,往返墓間,哀號之聲感動路人;清晨即起,帶領子孫,整服正冠,一起到家廟焚香祭拜,婚冠喪祭,盡革陋俗,以禮教導鄉民,以經學啟迪後進,與摯友金賁亨合纂「道南書院錄」,於是福建學子才知龜山(楊時字中立,學者稱「龜山先生」)以來理學相傳正脈。嘉靖十六年(1537年),泉州大飢,巡按李元陽請黃偉、許福及俞大猷代行脤災事宜,黃偉殫精竭力而勞瘁得疾,終於次年三月十七日病卒,得年僅五十一歲,遠近無不嘆息流淚,飢民更如喪父母般的哀痛。
壽溪宮奉祀黃偉探源
根據耆老告知,當黃偉彌留時,福建泉州府南安水頭南邑四十都下店村(該村居民多屬黃姓,目前有一千三百多戶人家,五千多人口)某鄉老,曾夢見黃偉身穿白衣袍、騎白馬,自該村溪岸姍姍而來,翌日(1538年三月十七日)即獲知黃偉過世噩枆,該鄉老便發動募資,在所夢地點建立廟宇,廟為一落附拜亭,格局不大,名為「壽溪宮」,並按照夢中所見塑造神像,坐騎也以篾紙糊成,立於像前,威儀如生,令人肅然起敬,建祠迄今已四百八十一載,期間曾遷廟及修繕多次。壽溪宮主神「大王爺公」,相傳衪就是「品德完人」黃偉羽化登仙後的神職,四百多年來,下店村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到宮內進香,平日村中婚喪喜慶、謀職置產、家庭瑣事等,亦會請示黃府大人,靈驗丕顯!每年農曆八月十一日為黃偉大人奉敬之期,自八月初一起,酬神演戲長達整個月,熱鬧非凡!
下店村民謁祖進香之旅
民國三十八年新中國成立前,下店村民經常自發性組織隊伍,舉彩旗、涼傘、奉黃大人神像,不辭舟車勞頓,蒞臨祖居地金門進香、揭火、詣大人故居及陵墓瞻謁、祭掃。此一民俗活動,後因海峽兩岸關係緊張,咫尺天涯而中斷六十年之久。
隨著兩岸關係緩和,特別是金門與大陸小三通開闢後,以黃府大人信仰為契機,下店村二百八十六名善信組成一支民俗旅遊團隊,於2005年9月9日(農曆八月初六日)從廈門和平碼頭搭乘新集美客輪首度抵達金門,金門黃氏宗親代表多人到水頭碼頭迎接,而後2006年三百五十五人,2008年四百八十人,今年更高達五百九十六人,(迄今為止,本團隊是大陸往東岸民俗活動人數最多的隊伍。)參加成員除了下店村常住居民外,尚有特別自香港、澳門、東南亞、台灣等工作崗位特別返鄉的宗親,由南安市水頭商會會長(光明石材城董事長)黃明經,下店村書記黃種樂等率隊,於八月二十九日早上分批自五通搭船抵達金門,金門縣黃氏宗親會理事長黃文遠、總幹事黃進財、慈德宮管理委員會主委黃壽桂、金沙鎮代表黃奕焮、光前里里長黃文成等人到水頭碼頭迎接,全體團員由旅行社帶到下榻旅店安置好行李、用完午餐後,十二點半不畏酷暑高溫,即前往金門後水頭謁祖進香。壽溪宮信眾的謁祖之行,有龍鳳輦抬著黃偉聖像,善信們挑香擔、持金箔、南音、八音、腰鼓隊和西樂隨行,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先到黃偉墓一飛鴉落田穴前祭拜,接著再到黃偉故居邦伯堂謁祖,由汶水邦伯董事長黃偉裔孫黃榮輝及水頭商會會長黃明經擔任主祭,金門縣黃氏宗親會理事長黃文遠及下店村書記黃種樂和長老陪祭,慈德宮管委會委員黃仁德宣讀祭文,依古禮祭祖行三祭三獻儀式,典禮莊嚴隆重,其他族裔則自由參拜,將邦伯堂擠得水洩不通,也充分顯現出下店村民祭祖的虔敬心情。
最後由八音樂隊前導,男女族人列隊,前往後浦頭,慈德宮朱府二王爺,黃府三王爺和黎王爺等乩身也至廟口迎神,善男信女擠滿廟內和廟前廣場,煙硝、鞭炮和沸騰人聲響徹雲霄,幾名壯漢抬著神轎「起舞」,互拼陣頭,現場「神氣十足」,汶浦族老準備牲酒果品禮神,副縣長黃怡凱先生也蒞臨主持祭典和致詞,他說:「看到這麼多冒著溽暑遠道而來謁祖進香的宗親,內心非常感動,也以身為黃氏裔孫為榮,希望族裔開枝散葉,光宗耀祖。」善信們熱情地進香添油,廟宇內,千炷馨香,煙霧瀰漫,交織重疊,化為烈焰,場面非常壯觀,充分展現出黃家「血濃於水」的親情,也為兩岸宗教、文化交流寫下了新紀錄。
晚上六點半,由邦伯堂董事長黃榮輝和慈德宮管理委員會在金寧鄉海洋餐廳宴請下店鄉親,金門黃氏宗親理監事及部分民代也派員參加,席開七十二桌,盛況空前,文化局亦贈送與會嘉賓「明松江知府逸所黃先生墓表」紀實小冊子作為紀念,酒宴間,酬酢盡歡,笑語盈席,展現兩岸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禮記:「德,人之本、政之根、國之基。」,當「新世紀用人,品格第一」,舊道德成新顯學,追求「品德管理」勝於「品質管理」的二十一世紀來臨,年輕人的道德價值觀又嚴重扭曲之時,黃偉高潔人品具有暮鼓晨鐘的教育作用。四百多年來,「品德完人」高尚的節操成為兩岸民眾共同的信仰,這是黃氏族裔的榮耀,祈望偉公庇佑後代子孫,瓜瓞綿昌,德業馨香;兩岸局勢和平穩定,共存共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