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我
一
都希望在滾滾紅塵濁世中,回到最初,明知已不可能,但仍心生嚮往,晉太原中的武陵人不期進入桃花源,再找人回去探查時,已不復見原路,桃源人或許經過會商,害怕他們的生活方式受到干擾和傷害,封閉原有的第一現場,他們寧願保持原有的最初,尤其政治勢力的更迭造成不可預期的恐懼,換成我也會這麼做,若我為桃花源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也不願被毀滅和更改。
中國大陸常常有考古的大發現,最近公布在某地發現明代嘉靖年間,至今保存仍完整的古建築群,一時,專家們和媒體絡繹不絕參觀,大為驚艷。台灣很多古蹟已經過整修,不是原來面貌,大眾所見多為新古蹟,甚至轉移到別處,成為一切『開發建設』的藉口。
電影『駭客任務』的尼歐,一直在追尋『母體』,應是一種內心的自由自在,達成這種境界即為救世主,他像別人一樣,選擇紅色藥丸,開始一段時空之旅,去到二十六世紀,發覺電腦人在追殺他們,他們的太空船躲在二十世紀人類的下水道,因為地上的一切都市景象都已改觀,尼歐在這些追尋的過程中,融入東方的禪和太極思想,終於打敗電腦人,回到原來的現實世界。
有個朋友大學時代曾在台北三峽的佛寺住上一週,聽和尚講經說法,感受紅塵俗世以外的生活,在山上時他一直放不下山下的牽絆,每日思念家人、朋友,和平日的享樂,致渡日如年,熬過痛苦的七日,下山那天至今只記得師父的一句教誨,即『發現自性清淨心』,話時常繚繞耳畔,那是一種人的最初、原有的面目,但如果沒有過簡樸的生活,很難回到初發心,他至今仍未找到。
『原來』偶被用為驚嘆語,好像已認清對方的面目,從此不再受騙。或是終於體悟到自己的無知,這是成長的過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原來』可以被切割成許多段落,每一階段有始有終。
我們常懊悔自己的起初,『要是剛開始時不要引狼入室,今天就不會尾大不掉了。』或是說『我本來是要那麼做的,都是受人左右改變初衷,今天才會一敗塗地。』寫考卷的學生說:『我原來是要劃那個答案的,不然今天也不會到這個荒郊野外的學校來。』
『原來』二字常常成為懊悔的藉口。
也有一種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原來他不是要那麼做,只是為貪慾心驅使,卻有一種悔不當初的感慨,所以野心太高,失望也大。
英國依莉莎白政權尚未穩固時,有許多權臣原來可以坐享高位輔佐女王,卻想聯合外國勢力推翻女王政權,那些叛臣終於被砍頭示眾,太多不願守著本位的大臣,因為野心曝光被鬥垮,終於流落域外或遭喪命的慘劇。政治的鬥爭殘酷無情,不能順隨情勢固守本位,革命不成,下場堪慮。
說偉人沒童年,因為偉人必須有巨大的身影來美化他的形象,他的本來面目多已經過化妝和美容,有專業的整形師為他改造,所以不管他有多麼平凡的童年,總要改造得坎坷、不凡,塑造他到成功歷程的種種奇蹟。其實偉人或身居高位的執政者,內心也嚮往平凡的百姓生活,如果不是這樣,女人就不會感慨地說:『悔教夫婿覓封侯』了。只是掌權擁兵者,叫他放下回到原來,因為必須放棄眾多權力,真叫他猶豫不決,還是掌權吧!總有一大堆藉口可當擋箭牌,他可說:『不為個人利益,是為蒼生福利著想。』
二
西班牙的聖地牙哥荒野中,因發現耶穌門徒聖雅各的墳墓,成為宗教聖地,十世紀時遭到回教徒入侵焚毀教堂,重建後有羅馬式加巴洛克式的風格,天主教徒仍然絡繹於途,因為聖雅各的遺骸在此,信徒誠信此為諸神庇佑之地,為神聖的殿堂,所以朝聖者一波波而來。
朝聖是一種志願的達成,考驗耐力和信心的標的。看藏人三步一拜,五體投地的熱忱,花上數月或數年抵達布達拉寺已不憾此生,走到終點尋找初發心,終點又成為另一個起點。
我曾於某個初秋微雨的夜晚,偕友到北縣土城的山下,順著石階朝拜上山到承天禪寺,佛號響徹夜空,心境澄明,到達山寺,子時既過,即在大殿歇息到天亮,不變初心才到得了終點,這過程如果有所變心,折返原途就嘗不到喜悅的體驗。
是個冬日夜晚,諸事不順之秋,獨自驅車前往與之有甚深淵源的小鎮鹿港,在人群稀疏的夜色裡,凝神對著媽祖傾訴,祂垂目如在傾聽,慈祥的神情似告訴我:『一切都讓它過去吧!凡事無來無去。』那夜拜拜回家的車程裡,我的心情又回到最初的平淡,壓力頓時減輕不少,是宗教的力量,神祈的庇佑,這和天主教徒對聖母瑪利亞的告解是同一種情愫的。
夏天時到台北進修,夜晚到龍山寺或行天宮參拜,旁觀行天宮內的效勞生,很多義工婆婆為人收驚,或搬運東西,或整理環境擦拭大香爐,她們無私的奉獻自我生命,找到晚年的寄託,令人欣喜。舉香面對恩主公,想像祂忠義精神,懺悔自我生活的過失,得到一種生命的救贖力量,寺院道場的功能就在於幫助我們尋回本心,所以有人願意終身無悔地留在寺院奉獻自己。
鎮瀾宮媽祖自清雍正八年奉安到台中大甲,至雍正十年改建為小廟,乾隆五十二年擴建為鎮瀾宮,二百多年來已成為中部大甲地區五十個庄頭的信仰中心,廟宇翻修數回,成為今日的金碧輝煌,非原來面貌,因結合宗教、政治勢力、派系等,已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神明的慈悲,俯視眾生的爭奪權力,多是無言相對,只待眾生自我覺悟。
前世今生療法正流行的時候,偕母親去看病,醫生不期然說我有一世應為和尚,今生來此當繼續修行,正得意未久,某夜忽得一夢,夢裡攀爬千山萬水崎嶇山岩,到一佛寺,才一上山頂,眾出家人齊聚一排數落我,不願我上他們的聖地,更何況進入大殿,那是什麼?我前世是他們的叛徒嗎?多少年來我還在寶殿外徘徊,雖曾經大師執楊枝灑淨水,內心依舊追逐外物的誘惑。
三
潛藏謙遜之人多擁有自我,喜好誇大之徒多戴面具,或苦笑人在江湖。
面具多依人的面孔情緒製作,喜怒哀樂之姿,將人的剎那情感化為定格。曾見鄉下迎神賽會時,家戶宴客當中,有私人宮廟之大尊土地公像遠遠走來,遍灑巧克力糖包成的元寶,向主人家大喊:『予你大賺錢啦!』他等候給錢,主人拿了三、五十元打發他離去,這一夜下來,走遍整個村莊,總有數千或上萬的收入,我不知那大型面具背後的臉,是否隱含對生活的無奈,把乞討轉化為祝福是一大高招,土地公原本就是來祝福的,誰願意得罪他?明知是大型玩偶,還是慷慨解囊,想到人們謀生的方式,那面具背後的真實面目是否喜多於憂?
一個失意的上班族,在他不期然得到一個古老且受到魔咒的面具之後,具有超人的神力活躍於社交場合,那潛意識裡的不平與不如意全部在魔力驅使下脫胎換骨,終於還是在愛情的力量下,丟棄面具的束縛,還歸原來面貌。人一旦戴了面具,雖非原來模樣,也成為另外一種約束的力量。
我曾在上海博物館內參觀搜尋自中國各地的面具,其中以來自青藏地區的藏人面具最震撼我心,那種突眼吐舌亦鬼亦神的表情,原為驅鬼除魔,慶典時的表演自有教化作用。
文章也有教化作用嗎?明星級的作家,更應該發揮文字功力來引導讀者成長。
到敦化南路聽數位作家對談,眾人提到閱讀主角的文字經歷,已受肯定的作家多被歌頌,別人就教於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如何取捨,以及大我與小我之間的差別,他是成長型作家,令人可以期待,逐漸用淺顯的文字來建構一種不平凡的張力及戲劇性。我還記得十多年前他在重慶南路一家連鎖書店的新書發表會中提到,他的書一旦出版,那書就和他脫離關係了。他要一直往前走,不是往後看。今日已成經典之作,還是要不時回首看看。我看到一位大家成就時,往往不是他原來面目,學者說他的文字戲劇性很強,由小事的引發再建構全文,因為記憶都是斷裂的、切斷的,他在寫文章時再填補進去。
還好讀者並不在乎是否真的發生那些故事,而是故事的啟發性。雖不是原味原汁,已經過料理的文章,一生能留下一部經典作品供後世品讀,只要世人記得他的名字和文章,他的精神必能永存。
原來人再怎麼走遍天涯,看遍繁華似錦,終究嚮往回歸原鄉。
曾到高雄採訪鍾平妹女士,由她充滿寧靜安祥的神情裡,話起昔日烽火歲月,都盡付笑談之中,由文學步道走到鍾理和紀念館,再走過果園小徑,來到平妹女士居住的樓房,坐在庭院聊天,她侃侃而談,數十年來不知面對多少媒體,我說自己看了好幾遍『原鄉人』影片而深受感動,她說電影拍得太美化、事實比電影故事辛苦好幾倍,電影非本來面目。
北京文化當局,多次邀請她和兒子鐵民一起回去看看原來住過的一些地方,平妹以年歲大為由婉拒,對她而言,不想再去面對原來苦難辛酸的歲月,寧願守候她的美濃家園安享晚年。
幼年時鄉居的道路少有路燈,有時整條路靜夜無光,星斗格外明亮,等路燈漸多,光害使星子逐漸稀疏,幹線上的路燈更明亮如晝。忽有一夜,電力公司整修電筒,路燈全不亮了,我站在路口眺望一路的沉寂,夜色漸濃,似又回到童稚時光,好像那個小孩又回來了,但已不是原來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