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古寧頭
沒想到,再度踏上這片海岸,竟已相隔整整七十年了。
七十多年前,對日抗戰剛勝利不久,我從一個流亡學生的身分,歷盡艱難回到河南家鄉。縱然滿目瘡痍,一片殘破景象。但大家都深信,現在國家安定了,只要鄉親們共同打拚,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我也以為從此後就可當個單純的莊稼漢,安安穩穩過一生。沒想到國共內戰爆發,到處烽火漫天,世局急轉直下。眼看家鄉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得忍淚拜別了父母,輾轉抵達武漢,投入青年軍的行列,開啟了戎馬一生的序曲。
民國三十八年,中央政府在全盤考量後,決定遷往台灣。我所屬的二○一師隨即移防至鳳山進行整訓,準備伺機反攻。沒想到共軍勢力發展太快,沿海島嶼一一被攻陷。於是在接到上級命令後迅速增防金門,並日夜趕工建築防禦工事。當時我軍戍守金西地區,自瓊林至古寧頭皆在防區內。而壟口到古寧頭一帶,早被上級認定是敵人極有可能的登陸地點,必須加強警戒。十月十七日廈門陷落,金門全面備戰。十月二十二日共軍大量在對岸集結,高層即研判對方必然趁漲潮時來犯,於是在二十四日下午配合戰車連至海灘舉行一場步戰協同反登陸實兵演習。
談到戰車,相信參觀過古寧頭戰史館的人,對當時參戰的M5A1戰車一定印象深刻。那是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美軍棄置菲律賓叢林的淘汰車輛,經日曬雨淋,銹蝕嚴重幾乎報廢。國軍接收後以克難方式予以整修,終至堪用,並投入戰鬥,最後揚威沙場立下大功,真正將革命軍人堅苦卓絕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二十四日黃昏演習結束,部隊陸續整裝返回戍地時,參演的三輛戰車其中一輛突然陷入沙灘,另二輛只好留下協助拖吊。忙到半夜仍未脫困,只得先行就地休息。誰知此時竟碰上大批共軍摸黑登陸,三部戰車一方面以無線電向上級呈報,一方面火力全開反擊敵人,打得共軍屍橫遍野,為金門保衛戰拉開勝利的序幕。
由於共軍志在必得,因此攻勢十分猛烈,二○一師弟兄雖遭逢強敵依然堅守陣地,雙方你來我往,皆有嚴重傷亡,戰況非常慘烈。至二十六日尚在纏鬥狀態,互有消長,陷入苦戰。但在我友軍一一趕到支援後,對敵人開始迎頭痛擊,逐步殲滅,形勢開始逆轉。尤其出動空軍將敵人船隻全數炸毀後,共軍無法增補,大勢已去。二十六日晚間金門所有海岸線已幾乎全部收復。二十七日清晨,友軍一一八師和四十一師合力進擊,掃蕩北山斷崖下的殘餘共軍,倖存者全數棄械投降,戰鬥至此結束,國軍獲得輝煌勝利,是國共內戰爆發以來最漂亮的一場勝仗。
歲月匆匆轉眼已過七十載,回首往事無限感慨。世界局勢詭譎多變,不但當年所謂的民主陣營與共產陣營,早就全面大和解,武力對抗已不復存在。就連海峽兩岸也已放下成見,展開密切交流,一笑泯恩仇。現在的金門飲水更直接由福建晉江經由海底管線輸送過來,供應全島居民日常之用。每日小三通往返,情牽兩岸。數年前我返鄉探親,與老家親人談到這段歷史,因戰爭造成多少無辜百姓流離失所、天倫夢碎,令人不勝唏噓。只望全人類都能記取慘痛教訓,致力維護和平,讓悲劇不再重演,讓世代子孫都能享有安定繁榮的生活,相信這才是緬懷先人,紀念古寧頭戰爭七十週年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