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運
傍晚環繞著公園外圍慢慢跑著,眼看著台北101開始亮燈,點亮夜裡的城市。一個人跑著,總覺得寂寞,沒有人在身邊。跑累了,緩緩走進秘密花園,找了張石椅躺著翹起腳,呼吸愉悅。
自在地發呆、靜思,思緒漸模糊,葉子已轉黑,還想遍尋一點綠。微風不來,悶熱一陣陣,額頭的汗水滑過眼角。螢火蟲有沒有偷偷看到,然後飛去遠方的她身旁,代替我綻放憂鬱的光芒,驛動她的心?
弦樂團來訪這座城市的時候,一位團員即興演出台灣歌謠,當場聽到她的中提琴獨奏,情意真誠動人,我也對於她的演出驚為天人,大力鼓掌叫好,只是當時並不知道她的名字。
由於念念不忘她的即興,再透過網路交叉比對搜尋,好不容易發現她的名字,那時的她似乎還沒展露頭角。之後,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某天跟朋友不經意走入音樂酒吧,竟意外看到女孩表演訊息的偌大海報,幾乎震撼了我的心。
主辦單位稱她是樂壇新星,這意味著,不只我高度評價,其他人也有相同感受,可說受到萬眾矚目。我能看到這樣的資訊,心境煥然一新,不再踏著沉重踱步的離去,如同作家張愛玲筆下的九莉在早期相遇男主角之庸,洋溢喜悅之情,甚至,我可能比「羅馬假期」男主角還要幸運。
說起「羅馬假期」,它實在太揪心、太傷痛,我更對奧黛麗赫本與男主角最後的互動有著深刻印象,公主最後的眼神,從微笑到憂傷,分成好幾個層次,首先是釋懷,那是經過情緒整理後壓力的全部釋放。
再來是全然信任,公主意識到男生也真正愛她。比較特殊的是,奧黛麗赫本用她的深層意念回應這個愛,因為她知道,身分的巨大鴻溝,愛情恐怕無疾而終,而成熟與幼稚互相拔河,從沒停止過,呈現出原生的憂傷、成熟的愛,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制度的尊重。
「愛情本無物,羅馬留塵埃。」那個塵埃,不是一輩子,就是心碎,奧黛麗赫本的眼神彷彿在永別摯愛,只在乎曾經擁有,能愛這麼深的,一次就夠了……。
人生有時很幸運,因為再次遇見某人,遺憾變得無足輕重,這樣想著,心情放鬆不少。綠葉在遠處燈光的烘托下,尤其在沒有半點微風的時候,乍看之下像一幅寫實主義的畫作,畫家細膩又帶點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