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情
「兄弟之情」,此處指的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之間感情。早期的農業時代,每個家庭的親兄弟幾乎皆不少,兄弟雖多,因為當時的風氣樸素重視長幼有序,父母也公平對待小孩,家庭生活平靜安樂!但我的父親早逝,寡母從一而終,所以我只有一位哥哥而已,胞兄和我一直都把兄弟之情看得相當珍貴!
胞兄發揮「長兄如父」風範,只要我跟他提出任何正當性的要求,他基於兄弟之情,他就務必盡全心全力的協助我完成,我很慶幸有這麼一位好胞兄的牽成,今天我才有一份可以溫飽的職業,至今,我仍一直懷念他的這份恩情!他在世的四十九年期間,不成材的我並沒有多餘的財力來報答他,內心甚感愧疚!
約二十年的長年期間,我在外求學及求職,寡母就全靠胞兄一手扶養與照顧,他還將靠勞力辛苦所賺的錢供應我讀完大學。當賽洛瑪颱風吹毀胞兄所住祖屋時,因為他沒錢重蓋,寡母便告訴我:「你的胞兄沒有讀大專,我就多分點田產給他賣,他才有能力蓋間可以住的新屋」,我馬上恭敬的答應她。
胞兄去世後,寡母便由我接手敬養她至往生,嫂嫂兼父職扶養四位姪兒,我便從旁關心他們。台語俗諺說:「拍虎掠賊親兄弟」、「兄弟較冤也是兄弟」,他在世時從未要求我做任何的回報。
早期尊重長輩風氣的時代,我親身經歷鄰居屢見不鮮的家庭二代、三代同堂者,甚至四代同堂者,他們的兄弟在同一屋簷下齊心合力為這個大家庭打拚,讓大家生活過得和樂融融,即使各自結婚後分家時,也尊重長輩的安排,如:分田產、分住屋及輪流扶養父母等。
國內有些跟我是父字輩或同輩的兄弟,他們在不同領域的企業經營上合作無間,皆有非常傑出的成就,並提供無數的就業機會給國內外人民,如:王永慶和王永在、蔡萬霖和蔡萬春及郭台銘和郭台強、郭台成等昆仲;至今,他們的企業仍在國內及世界各國蓬勃發展,誠令人稱羨不已!
目前,鄰居比我少五歲的四位兄弟,他們每人各自輪流奉養約九十歲寡母半年,幾位女兒每個月則捐錢給跟她住在一起的兄弟,讓她老有所終,他們極盡孝道精神,我經常跟這四位親兄弟聊天時,都會誇獎他們一番!
今日功利主義風氣瀰漫的時代裡,部分的兄弟之情已悄悄然的稍微變了質,例如偶而有爭家產兄弟反目及甚至互相推諉扶養父母之責的相關新聞事件報導,表現出金錢似乎甚於可貴的兄弟之情!兄弟婚後皆各變成夾心餅,有兩面都不是人的情境發生,心中雖仍有兄弟之情在,但凡事總是要跟最親近的枕邊人討論。
俗諺說:「兄弟如手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友弟恭乃我國傳統優良習俗,我的一生只稱讚胞兄的愛弟之情,並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