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長崎華商:泰昌號、泰益號貿易史」讀後續貂

發布日期:
作者: 李明珠。
點閱率:2,657
字型大小:

「長崎華商:泰昌號、泰益號貿易史(1862-1940)」一書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朱德蘭博士之力著;長崎泰昌號、泰益號為金門人黃禮鏞等與陳國樑、陳世望父子,於清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日本長崎所經營海陸產之商號。
朱博士自1989年與泰昌號、泰益號文書邂逅,1995年以「長崎華商貿易史」完成其博士論文後, 因「日軍慰安婦」研究之需,擱此議題約十年。本書是她的第二本有關於泰昌號、泰益號文書的研究,故朱博士對於泰昌號、泰益號文書的研究前後長達二十年。
全書306頁,總計35萬字,分為導論、上編雄飛海外(1862-1901)與下編在地扎根(1901-1940)。上下編各再分為四章,第一章至第四章:貿易活動、商幫與商業秩序、祭祀文化、商業訴訟;第五章至第八章:商業生活、人員移動、商品交換、客戶信息與相互融資。上編主要探討泰昌號文書,下編則為泰益號文書之研究。
泰昌號、泰益號文書,包括商業帳簿及相關信函、家族書信等共約10萬件,自1983年公開以來,已有臺、日、金、中等多位學者戮力研究;此因日本自1633年江戶時代頒布第一道鎖國令開始,至1854年為止,鎖國220年。泰昌號、泰益號恰於日本解除鎖國後未幾,在長崎創立,經歷了明治維新、大正時代、昭和時代,共約八十年,故此文書的價值,不僅提供了日本中小企業的貿易史研究,也提供了中國與臺灣貿易史、華僑史、信仰文化、金門陳氏家族海外移民等研究資料,故作者稱因其具有時間跨度大、空間分布廣、文獻系統完整、形式風格獨特、史料價值高五大特點,希望未來有機會申請世界文獻遺產。
泰昌號於1862年由黃禮鏞、沈佛信、蕭懋盛、陳達明、黃命官、黃深淵六名福建人合資創立;其中,黃禮鏞(金門英坑人)、陳達明(金門新頭人)、黃命官(金門英坑人)與黃深淵(金門英坑人)為金門籍人士,所經營業務主要為海陸產生意。陳國樑(又名陳發興、陳瑞樁,1840-1908)為陳達明姪子,約於1866年26歲時赴日,三年後,擔任泰昌號執事(約等於經理一職),至36歲與蕭仰齋(福建海澄人)並列為店主,後因黃禮鏞、蕭仰齋逝世,泰昌號於1899年關門歇業,開業長達37年。
1901年,陳國樑、陳世望父子自立門戶,成立泰益號。1903年,陳世望(1869-1940)接續事業,生意日隆,之後再由獨子陳金鐘(1890-1974)續掌。陳國樑曾任「福建會館董事長」,陳世望則長期擔任「福建會館董事長」、「長崎中華總商會會長」、「長崎時中華僑小學董事」,為長崎著名的僑領。
作者整理泰益號歷年帳簿,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首年之1941年為止,將三十餘年之經營,分為創業期、基礎奠定期、興盛期、重編期與衰退期 。興盛期(1916-1921)每年平均利益可達15,697.96日元,衰退期(1928-1931)每年平均利益1,200.286日元,可以看出衰退期的平均收益不及興盛期十分之一,而1928年濟南慘案、1931年九一八事變,虧損更近四至五成,及1937年以後的中日戰爭,泰益號已無法進行海外貿易,再加上陳世望的辭世,最後停止營業。泰益號開業近40年。
我的外祖母陳揣治(又名翠治,1906-1990)是陳世望的第五個女兒,故陳國樑是我的高外祖父,陳世望是我的曾外祖父,陳金鐘是我的舅公(以下為精簡文字,部份省略尊稱),我與三位先祖均未謀面,藉由本書,除可瞭解先人之商業作為,亦可釐清家族之關係。
本書第四章爬梳了一樁商業訴訟,頗能引人入勝。訴訟的開端主因泰昌號創辦人黃禮鏞病故,未亡人黃傅氏去函詢問陳國樑合資之股利等事,陳國樑未予回應,故有1891年黃傅氏之告官。官司過程中,長崎福建幫、廣東幫、三江幫(指江南、江西、浙江)商家共同參與核帳工作,結果眾商評議「眉目朗分、實形確鑿」,最後於1892年判決,陳國樑並無任何蒙混侵占股利情事, 黃傅氏未待判決結束即悄然回鄉;但因陳國樑未將帳目虛實以告,致釀成訟累,亦被判和另一蕭姓負責人,共二千日元之懲處。
第六章「人員移動」中,作者整理了該商號人員移動的往來書信。1927年,陳世望曾委託梁順意返鄉探親之際,送給親人禮物。該年農曆10月16日,梁順意回覆託送情形,可以看到清單中送給呂氏(外祖父呂瑞生)一個紅小皮包、揣治(外祖母)布二匹,當年我的母親,他們的第一個小孩才出生不久,可以感受到父親對於新嫁女兒及女婿的關愛。
2013年8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成立20週年之際,策劃「時空旅行」展覽,述說1860年臺灣開港至1960年代,居住與往來臺灣的10位旅人:清代官員沈葆楨、鹿港郊商許志湖家族、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茶商三好德三郎、貿易商堤林數衛、藝術家陳澄波、鋼琴家高慈美、民族運動家林獻堂與楊肇嘉,及臺灣總督長谷川清所經歷的精彩故事,其中的「傳奇商號貿易之旅-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即是本書朱博士的研究對象,也是曾外祖父在日本發展之展覽呈現,因此認識了表舅陳東華先生;故書中所梳理的陳世望家系,除讓人瞭解外祖母的家族關係,也令人憶及舅公陳永義(1901-1980)和陳團治表姨(1917-2013)。
四十餘年前,我考完大學聯考後,隨同大哥返金,曾至舅公陳永義新頭的家中拜望,對於這位舅公印象十分深刻,他與外祖母家人的體型很不相同。外祖父母一家人的個子都較為高大,而舅公個子卻是矮小;嬸婆個子亦不高,對於舅公講話時輕聲細語、百依百順。從本書中,才知陳永義為陳世望與日籍妻子中村梅子所收養之日本義子。
陳國樑祖孫三代都生在金門,終生未入日本籍。陳國樑63歲告老還鄉,終老金門。陳世望、陳金鐘成年後到日本經商,最後皆長眠長崎。有趣的是,陳國樑的日本義子陳世科小時候送回金門新頭撫養,通曉閩南語、漢字和閩南文化習俗,成年後返回日本,先加入泰益號工作,後赴神戶自行經營事業,生意做得相當成功,後來改名為高山七太郎,並回復日本籍。舅公陳永義亦是日本義子,小時候回金門接受教育,成年後至中國大陸接受新制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回金門發展,終老金門,後代即生根於金門。陳世望後代,很多都在日本發展,分別擁有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和日本國籍,故有些後代亦成為日本人。此亦成為金、日交流之具體見證!(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