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閩粵風情記遊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明松。
點閱率:2,045
字型大小:

寫在前面

偶然的一個機會,在金門寫作協會陳總幹事秀竹的協助下參加了協會應廣州市越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越秀文聯)邀請的參訪活動;因為從邀請至參訪的時間過長,在過程中團員或因另有要事,或因安排其他行程,紛紛掛出免戰牌,而最終參訪團僅剩五人成行,溫理事長仕忠率團是為團長,王先正老師被溫老指定為副團長,吳金城老師、孫麗婷(小毛)及筆者蔡明松五人,雖是超迷你小團,但也免去了溫理事長單刀赴會的尷尬。

七月廿三日(二) 第一天

第一次出國便是回國,心中難掩激動,原本通知七點半報到,可怎麼也等不到那時候,七點鐘不到便已坐在料羅碼頭邊了,待辦好通關檢查,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前往水頭碼頭搭船。偌大的太武號上僅搭載了二十多人,寬敞的座位卻裝載不下驛動的心,畢竟在近一甲子的分隔後,對岸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是無法憑空想像的,所以船頭、船尾、左舷、右舷處處可見我的身影,忙著以影像紀錄著我與大陸的第一次接觸;不一會兒,船已緩緩地舶靠在廈門和平碼頭。

在公安唬著臉注視下,一行人噤若寒蟬地排隊通關;等到所有人都過閘口了,海關人員卻找不到我五人的名字!這時大伙兒都著急了,趕緊找電話聯絡旅行社,確認有提出申請?最後在馬可波羅號的乘客名單上找到了,這可不得了,未按申請乘船,依規定是要原船遣返的,一旁的公安恫嚇著、不理一旁無辜的我們的說明。

或許是人數少、利潤不高,旅行社對我等這超迷你團並不甚重視,而馬可波羅號航速快,通常先抵達,故而將我等抽換至太武號,以便空出船位作人情,但誰曉得今天卻是太武號先抵達;而臨時被換至太武號、未依原造名冊搭乘的結果,就是遭到公安留置、刁難;幸好馬可波羅號隨後就到了,加上溫理事長及王老師好說歹說,才獲得公安首肯隨馬可波羅號乘客一道通關,跌跌撞撞地踏出大陸行的第一步。

參訪團的行程是這樣的,先由廈門搭機直赴廣州,然後乘車由惠州經深圳、汕頭,沿粵閩海岸線再回到廈門,全程共八天。

從廈門航空3808班機的窗口下望,閩粵一帶的錦秀山河如圖畫般地展開在眼前,層巒起伏,壯麗無匹。在那無垠的碧水中,熟悉的蝴蝶身影躍然眼前,這才迓然發現,在心裡曾是如此遙遠的金、廈兩岸,眼前不過是一水之隔,真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兩岸向來相互競爭、龐大而猙獰的戰備工事拉遠了距離,此刻看來,竟也有那麼一點玲瓏和可愛的味道。

下午三時許抵白雲機場,越秀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陳繼民女士、科長王曉芳女士及已卸下公職的溫老的親姑姑溫玉華女士等前來接機,加上司機、導遊小駱,浩浩蕩蕩不下十人,這等陣仗,可見越秀文聯對這次訪問的重視,而也因為他們的熱情,才驅散了我自抵廈門後壓抑在心頭上揮之不去的陰蘙。

由於舟車勞頓,下榻白雲賓館後就未再安排其他行程;但為了不虧待自己,小毛特別情商小駱幫我們找個可以一嚐本地風味餐的地方,這句話深入我心,畢竟「食在廣州」這話不是說說而已,粵菜的名聲早就透過報章雜誌、電視媒體一再地誘惑著我,如若來到廣州而不好好地見識見識,那豈不虧待了跟隨自己多年的五臟廟;小駱略加思索,就帶我們進入流花湖公園。公園內曲水流殤,湖濱遍佈參天植物,環境清幽,並築有長堤曲橋;此外並設有食館、茶莊及鳥苑等,其中「流花粥城」除粥品外,其巧製點心、精美甜品,在時興飲茶文化的廣州,亦佔有一席之地;在品嘗美食之餘,也可以飽覽湖光山色,身心均可獲得飽足,是除粵菜外可以領略廣州飲食文化的好地點,這也是小毛提起風味餐,小駱第一個就想到了這裡的原因。

茶點還沒上桌,粥已三碗下肚;這粥是廣東粥,卻又不同於金門的廣東粥,高湯為底、精米加田雞同鍋熬煮,粥裡的米粒吸入材料的精華後,個個飽滿晶瑩,一口之中可以吃出米的清香及田雞的甘甜,無怪乎立見鍋底;有了這粥打好底後,再來細細品味其他精緻的茶點,乾蒸燒賣、叉燒包、蔥油餅、蘿蔔酥、菜肉包、甜薄撐、鹹薄撐等一一試過,吃得我等大呼過癮;小駱說曾有個日本的高幹饕客來到廣州踢館,指名在大陸期間每天要吃到不同的高檔糕點,如若不然,則請摘下「食在廣州」的招牌;而糕點師傅果真每天變化不同的技巧,十天後,日本高幹口服心服返日,糕點師傅才不過展現十分一的手藝而已,若認真說,光這糕點少說也可以變化出二、三千種以上的花樣,果不負「食在廣州」的說法。

用完餐後,也實在累了,就早早休息,補足精神以備明日紮紮實實地看看廣州。

七月廿四日(三) 第二天

拜訪越秀區政府及與越秀文聯舉辦文學交流座談會可說是本次行程最重要的拜會活動,所以在我等入鄉隨俗地飲完早茶後,便驅車前往越秀區人民政府。

高聳的辦公大樓矗立在綠蔭盎然的越華路上,新建築如此自然地融入老街道中,說明著廣州兼容並蓄的包容力。依史書記載,廣州的百越之族早在周朝就和中原有所往來,而清末被迫五口通商,西方的科技、商業到此叩關,往來的各國使節、商人對這個三朝古都更發揮無比的改造力量,無形的思想使這裡成為了近代革命的發源地;就這樣留下了南越王墓、鎮海樓、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等歷史遺蹟,讓廣州既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卻又充滿了無比的活力。

在陳繼民女士的引領下進入已坐滿近四十人的會場,正式開始「閩粵風情文化交流座談會」。陳繼民女士先一一介紹雙方與會人員,然後由謝副區長代表致歡迎辭,溫理事長致答謝辭、對金門現況作個概略性的描述;在雙方互贈紀念品及創作文籍後,觀賞了越秀區政府新製的「古都越秀風貌」影片,透過這支影片,讓我們對廣州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廣州始建於秦始皇,漢初趙佗稱帝,擴建城廓並名為「趙佗城」;三國時吳孫權在交州東部設「廣州」,廣州之名由此而來;此外,「南明王朝」也在此建都,遠遠地統領著金、廈的明鄭軍隊。在地理位置上,北迴歸線通過廣州從化市,是為亞熱帶氣候區,因位處物品豐饒的珠江三角洲頂端,成為各類物品的集散地,自古即為南方最大的交通貿易口岸,海上絲路的起點;現又毗鄰港、澳,更造就廣州濃郁的商業氣息,到處可見商場林立,市場一片繁榮景象;著名的白馬商場便是大陸的成衣批發集散地,有道是「出處不如聚處」,在這裡有些物品的價格甚至比產地還便宜呢?

廣州行政管轄有十區二市,其中越秀區面積約九.一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六萬,北倚越秀山、南臨珠江,自二千年前建城以來,即位廣州城的中軸線,而從北京路整修工程一舉挖出了宋、明、清三代的街道路面,證明廣州實在是舉世少有、未有重大變遷的歷史古都。

隨著八0年代改革開放,大量外資及內陸下崗青年湧入廣州尋求機會,漫無節制的成長,使得這個曾經人文薈萃的都市顯得龐大而臃腫,漸漸地失去了顏色。有鑒於此,廣州市人民政府大刀闊斧地整頓,提出了「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的口號,先著手改善交通,建設便捷的地鐵及內環快速道路,推廣公交、麵包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杜絕機車市區行走,並嚴格管控私家轎車的成長;此外,並進行「青山秀水」工程,大力整治白雲山、清潔珠江河,分區整頓市容及更新社區,使廣州重新出發、成為國際級的大都市。其中我們看到的機場聯外交通改善就是屬於小變工程(真是難聽),這一變使得原本要塞上半天以上的時間,變得只須花半個多小時就可到達;而新白雲機場就是中變工程,這一變,則將使得廣州變得無遠弗屆了!

經過了溫理事長對金門的描述及看過了「古都越秀風貌」簡報,對彼此的環境才有了概略的認識,更訝於廣州與金門在明末清初即有了如此深厚的交流,雙方都有了些親切感,氣氛也變得比較輕鬆自在,文學創作交流就在這良好的氣氛下展開。從交流中,我們瞭解越秀文聯是一個半官方組織,會員約有二千餘人,需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作品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能入選,會員大都受政府特殊津貼,或有兼任官職者;而越秀文聯則對金門文學創作發表管道的廣泛感到羨慕,在王先正老師提示下,部份作家甚至想循廈門某些作家的管道到金門來發表他們的文學創作。過程中,我發現越秀文聯每一位發言者都持稿照唸,是不是發言內容都經過事先審查不得而知,但顯然有被提醒過,內容都是中規中矩,少有擦槍走火的言論。座談會在雙方刻意避開尖銳話題的融洽氣氛中結束;會後並由謝副區長及越秀文聯設宴款待,席上眾人延續著先前的話題,談笑風生,賓主盡歡。

與文聯眾人互道珍重後,便在小駱帶領下遊覽廣州市。

行程首先參觀中山紀念堂。中山先生以其開國元老的身份,在大陸享有崇高的地位,相關的文物都受到妥善的保存;越秀山下的紀念堂原為清代督練公所,中山先生便是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一九二二年陳炯明叛變,將總統府砲轟夷為平地;中山先生逝世後,在此建堂紀念。由山門牌坊、園道、華表、石階至紀念堂次第昇高的建築群簇坐北朝南,主建築是八角形重檐殿式建築,正面檐下懸掛著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鎏金大匾,大堂內部是逾二十丈跨度的樑架,看不到任何柱子,更顯氣象雄偉。而中山先生銅像佇立於堂前,遙望著對面的市政府,彷彿正默默地督促著市政運作。

紀念堂後就是越秀山,順著「百步梯」山道上山自是親身體驗越秀風情的最佳途徑,但宥於時間,只得割捨這誘人的念頭,用快速的方式上山了。

越秀山上的「鎮海樓」是廣州標誌性建築之一,取「雄鎮海疆」之義。原為廣州城北城牆牌樓,建於明洪武年間,略早於與金門古崗文台寶塔;因戰事曾五毀五建,一九二八年重修時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全樓呈長方形,高五層,下兩層為石砌,上三層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琉璃瓦收頂;朱牆綠瓦,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俗稱「五層樓」。鎮海樓內部依朝分代陳列廣州城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樓前碑廊陳列有歷代碑刻,西南側城牆上並陳列有十餘門古炮;仿古的新樓不掩歷史滄桑,而隨著山勢蜿蜒起伏的城牆更可稍窺昔時廣州城舊貌,這些現在都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越秀山上「五羊石碑」也是廣州標誌之一,更值得一書。

每一個廣州人都樂於跟你講這一個傳說:周朝時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居民莫不焚香祝禱,祈求上蒼;此時,天空飄來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無飢荒。仙人離去后,仙羊為護佑人間化為石頭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所以廣州又被稱為「穗」「羊城」或「五羊城」,而這「五羊石碑」與廣州城的淵源是如此地深遠,你說要不要來此瞻仰一下呢?

在參訪團「五仙」與五羊石碑合影留念後,便取道參訪光孝寺。

光孝寺位於俗稱「西關」的荔灣區附近,相傳原為南越王趙建德故居,三國年間始改為廟宇,民諺道「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歷史源遠流長,殿宇雄偉壯觀,建築結構嚴謹,左鐘樓、右鼓樓,一應俱全;但光孝寺真正能名聞四海,主要是禪宗的六祖惠能在本寺菩提樹下受戒,六祖殿瘞髮塔下便是供奉著當時受戒後落下的頭髮;此外,寺內文物史跡眾多,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法器遺跡,使得光孝寺成為嶺南佛教的「四大叢林」之一,並為中共頒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大物博,是我看了上面三個景點,稍稍感受這個地方的偉大後的第一個感嘆!五層樓走個通透要耗上一小時以上,還只算是走馬看花的晃過;光孝寺內隨便那一樣物品的存在不是以百年為單位作計算,再看看那古砲、銅銑如敝屣般隨便放在牆角,明代的耶!那石經幢可以就那麼不經意的置於廊下,唐代的啊!而小毛自哂以前因業務需要而努力蒐集各項文物,自問收藏頗豐,但無論在質或量方面,與此相比,竟是如此渺小而不值一哂,唉!

趁著天色尚早,正準備繼續下一站,但小駱表示晚上還有「珠江夜遊」的活動,最好先稍事休息;其實小駱想早些用餐,以避過人潮夜遊珠江;無奈天不從人願,到餐廳後才發現領班忘了下單,重新下單到廚房上菜就花了半個多小時;待用餐後趕到「天字碼頭」時早已夜幕低垂了!錯過了七點十分的班船,只得等待次班。

(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