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閩粵風情記遊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明松。
點閱率:1,579
字型大小:

乘候船的空檔四處走走,「天字碼頭」是昔日官員迎接皇帝旨意、接待京畿大臣的渡頭,因而得名,仿古重檐建築還有那麼點味道,正面塑著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圖樣,碼頭外舉目所見的堤岸均以彩色水磨地磚舖地、花崗岩欄杆護岸,碼頭建築、欄杆、樹上掛滿了彩燈,五光十色,整個江面就這樣浸淫在異彩繽紛的夜色裡。

八點整,我們搭乘的雙層江輪緩緩沿著珠江北岸向西行駛,在江輪上層,兩岸景色一覽無遺,喝著船家送來的清茶,聽著喇叭不時傳來優美的旋律,間或有女聲介紹兩岸的名勝歷史,江風拂面,直欲乘風歸去。江輪徐徐駛過海珠橋、解放大橋、人民橋至白鵝潭迴轉;江邊的海珠廣場、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江灣大酒店等建築,從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到中西合壁,各種形貌的建築風格,是昔時西方列強在此留下的印記,也是廣州歷史的縮影;這群風格迥異、整體輪廓卻意外協調的高樓群,在夜幕低垂、燈火璀璨下,更顯氣勢宏偉。白鵝潭為西江、北江、東江及溪流河匯合處,習慣上此段之後才稱為為珠江;潭北沙面島昔日曾被英、法強行租借,而留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往事,如今已被白天鵝賓館白鵝展翅般的英姿揮走,僅留江邊屹立的典雅洋房建築供人憑弔。

江輪循原水道南岸折回後繼續東下,經江灣大橋、海印大橋後至廣州大橋;各個橋體及沿岸的珠江新城、水上樂園、中山大學等均在華麗的燈光粧飾下改頭換面,猶如七色明珠鑲嵌在十里珠江上;二沙島就在此段江面的北側,那裡四面環水、綠草如茵,隨處可見歐陸式小別墅,現為大陸國家體育訓練中心,名聞全國的星海音樂廳及廣東美術館也設立於此,特殊的建築造形,展現出即將成為廣州新商業、貿易及金融中心的勃勃生機。

這交織著珠江上槳聲儷影,由廣州大橋直抵白鵝潭的歌臺舞榭,盡訴了廣州近代風華。在「穿衣戴帽」後,老建築穿著設計新穎的彩衣霓裳,在夜色下翩翩起舞,努力地抓住青春的尾巴;新建築各以不凡的造形,戴著華麗的高帽突出天際線上,傲視群倫;襯著水面薄煙細細、倒影粼粼,竟比白天更加地金碧輝煌,讓人恍如置身夢中;過程中不曾間斷的聲光刺激,讓體力自許如我也不免在回程時一陣倦意襲來,但這等夜景,叫我怎忍闔眼,此時此刻,這絕無僅有的珠江風情,我衷心的感動著,擁抱著這碧波瀲灩的絕代風華,我已不枉此行了!

七月廿五日(四) 第三天

都已經累到忘了是怎麼回到飯店的,但經過一夜好眠,飲過早茶,又是生龍活虎一般,嘿!我已經徹底愛上這廣州特有的生活習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不但飲茶,滿桌的粵式點心,更使我欲罷不能,還有模有樣地學起粵人用茶水清潔起餐具來了!餐後,在小駱帶領下,穿過許多榕蔭蔽天的老街道,來到了一個滿是殘磚碎瓦廢墟的土坡前。眾人先是一陣錯愕,待仔細一瞧,廢墟中矗立著一座青瓦白牆的古建築,巍峨的山門上大匾題著「五仙大觀」四字,山門前凹入的空間裡,有位老婦人身手矯健地引領七八個壯年人拉開架式,太極拳經柔韌而圓轉如意地施展間,道家遺風隱然可見,原來這裡就是「五仙觀」。

小駱說,觀前正在清理的大片空間是為了闢建停車場,除可以提昇附近的整體景觀外,停車場的稅收更可充作五仙觀整建的基金,頗有我們這邊「自負盈虧」及「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五仙觀位於相傳就是仙人騎羊降落祝福廣州的坡山上,百姓在此修觀祭祀,觀中有五仙塑像,伴以五羊石像。五仙觀歷代曾多次遷建,現址為明代洪武年間所建,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大殿是廣州現存少數的明代木構建築,層層疊疊的斗拱,呈現密集而有力的線條,將屋頂的重量分散於垂直支撐的金柱,表現出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大殿西側地底的岩磐上有一個丈許腳印狀凹穴,惟妙惟肖,廣州人稱之「仙人拇跡」,異口同聲說是五仙飛昇時所留下的腳印,但依專家考證應為珠江流水沖刷而形成,足底湧泉,歷久不衰。

越過大殿,「嶺南第一樓」赫然入目;嶺南第一樓又稱為「禁鐘樓」,城樓式的建築聳立在坡山頂上,更顯得莊嚴雄偉,基座是明代特有的紅砂岩石塊,所以歷百年而不壞;城牆上是巨柱撐起的重檐瓦頂的城樓,城樓下透空懸著一造型優美的明代巨鐘,因為在此鐘鑄成之時流傳著「此鐘不可擊,擊則城中瘟疫大作」的謠言,因此而虛懸了幾百年。

「禁鐘樓」所在的坡山在晉朝時是江邊的一個渡口,來往船舶在此停靠,稱為「坡山古渡」,也才會留下江水沖刷的「仙人拇跡」。但時至今日,這渡口卻已距離珠江足足有一公里之遙,就這樣地見證著羊城的蒼桑變化,印證著五羊的美麗傳說。

揮別五仙觀後,便驅車前往陳家祠。

「陳家祠」原名是「陳氏書院」,是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氏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堂,兼供本族各地讀書人到廣州應科舉考試時居住,所以稱為陳氏書院。書院建成於一八九四年,建築群簇共有三進深、五開間面寬,九堂六院十九座建築組成的院落式建築,層次分明,布局嚴謹對稱。樑架、牆壁、屋脊、門窗、屏風、露臺欄杆等處,滿布磚雕、石雕、木雕、陶塑、泥塑、灰塑等「三雕三塑」和玻璃、繪畫、銅鑄、鐵鑄等各類工藝品,其工藝精湛,題材豐富,造型生動,可說是彙集了建築、裝飾工藝之大成,既體現了傳統建築風格,又具備園林造景之勝,使得陳氏書院因此而博得了「嶺南民間藝苑」之稱號。

覷著人群聚集處有人解說,殺將過去,原來是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學生暑期來此實習;隨著她的解說,我俯身細心觀察,分辨出雕塑中有「梁山聚義」、「竹林七賢」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有「五福捧壽」、「三陽開泰」等象徵吉祥如意的珍禽瑞獸和花草圖案,還有「羊城八景」、「漁歌晚唱」等嶺南山川風物,連鳳梨、木瓜、荔枝、楊桃等嶺南佳果也不時可見;這些人物形像各異、姿勢誇張,宛若演出不同廣東大戲劇目,直看得我忘卻了時間,待發現約定會合的時間將屆,只能對本處另外展出的陶瓷、雕刻、刺繡、剪紙等匆匆看過,無緣細究!

抱著未能盡興的遺憾來到了位在廣州市東北部的黃花崗。

清末辛亥年三月廿九日,黃興率領同盟會黨員在廣州起義,因事前聯繫不佳而失敗,當時犧牲了百多人,但事後只殮收了七十二具遺體,合葬在廣州近郊之紅花崗,紅花崗以後改為黃花崗,這些死難的烈士,被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一九一八年,在後人資助下,修建了陵園。

(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