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觀光業前景樂觀
對於金門獨具特色的文物,應該努力挖掘和整合,因為特色的東西最容易吸引人。風獅爺幾乎成了金門的代名詞,已有多種專著論述,人們耳熟能詳。風獅爺不是金門的專利,但一說起風獅爺,便會讓人想到金門。而在眾多的名勝古跡中,都有一些特色的東西值得研究和探討。例如珠浦建於光緒九年(一八八二)盧成金「將軍第」正面兩側次間外牆堵的大紅雙喜磚雕圖案,后豐港鄭成功部將洪旭故居的「九十九窗」,瓊林蔡氏十一世所築「三間三進二過水四合院」構築,古崗泥塑匠師董天乞創作的水頭洋樓中西圖案立面泥塑,古寧頭北山清代嘉慶年間廣東水師提督李光顯「振威第」宅院右耳房背牆高一‧五米的「泰山石敢當」石刻,沙美西園民宅門楣上用鱟殼繪成的虎頭牌,汶沙里英坑村石鼓山明代黃汴墓前右腳半抬的石馬,後水頭明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黃偉墓的印斗形石質封穴::::這些都是研究明清時期金門地區宗教信仰、民俗風情、民間工藝的特色遺物,給予一定的渲染和包裝,可以成為觀光的亮點。
二、地方秀才多
地方秀才是地方上的「地寶」,也是「以文人之筆舌,傳山川之精彩」的觀光推銷員。金門歷史上有四十三名進士,當今則有一百五十多位金門籍博士(平均每平方公里即有一人),楊樹清先生最近在︽原鄉與異鄉︾論文中,又介紹了十七名當代金門籍南洋作家的創作情況。當今島居文人近百,在下隨口可以報出一串名字:張火木、楊清國、吳鼎仁、楊天厚、林麗寬、陳延宗、黃振良、溫仕忠、洪春柳、李增德、葉鈞培、陳炳容、謝華東、傅子貞、洪明燦、陳添財::::有了「秀才」就有社團組織,也就會有造勢活動和藝術成果。金門社團組織之多,其他地方可能也不多見。這些社會團體有金門學研究會、文史工作協會、美術學會、書法學會、寫作協會、攝影學會、文藝學會、音樂協會、陶藝學會、觀光協會、詩酒聯誼會、採風文化發展協會、國術會、體育會、金門粥會等等。通過這些社團組織,舉辦了朱子文化節,城隍文化旅遊節、詩酒文化節、文化深度與知性之旅、僑鄉文化展示,鄉情探尋文化之旅,閩南文化深度遊、金門植物之旅、從太空看家園特展、小祖宗認識老祖宗文化研習營、「栗喉蜂虎」親子賞鳥等講座、展覽、參觀、體驗活動,基本上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辦盛會」。文化工作者以文學、詩歌、美術、攝影、陶藝等各種藝術形式推銷金門的觀光業。金門已有縣樹(木棉)、縣花(四季蘭),竊以為應該還要有「縣歌」。要知道,一首︽太陽島上︾的歌曲使黑龍江松花江一個千餘公頃的小島遐邇馳名,每年遊客達五百多萬人次。一首︽康定情歌︾也使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個祗有二萬多人口的康定成了聞名的旅遊勝地。因此,可以發動「金門秀才」,大張旗鼓開展徵歌活動(包括徵集觀光標誌和口號),創作出類似「金色的金門」歌曲,借助音樂的翅膀,讓金門飛出小島,飛向遠方。金門的美術創作各有所長,吳鼎仁的書法、繪畫、篆刻,楊天澤的水彩,唐敏達的國畫,洪明燦的書法,謝華東的陶藝,都以金門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為創作題材,傳遞了金門的觀光信息。至於文化著作,更是汗牛充棟,「金門學叢刊」三套三十本書已在廈門市台灣書店上架出售。這些地方秀才創作的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以觀光弘揚文化,以藝術美化人生」為主軸,成為「讓世界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廣告宣傳品。
三、民俗禮儀多
金門原屬同安轄地,都是「紫陽過化」之區,通用︽文公家禮︾。金門由於少有人為的衝擊和製約,各種傳統的民俗禮儀得到保存和薪傳。正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助理教授江柏煒指出,金門「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少數尚未異化的社會與空間。」前幾年大陸不少地方興辦「仿古旅遊」,投入巨資修建「宋城」、「明清一條街」,刻意組織各種民俗活動招徠遊客,可惜好景不長。金門現存的各種民俗禮儀就是一筆可觀的旅遊財富。例如每年的浯島城隍民俗活動,各種文藝陣頭如大鑼、托燈、大旗、大鼓吹、香擔、十音、南管、涼傘、神轎、粉閣、化裝車、舞龍獅隊等,臨場競技,萬人空巷,帶來了交通、旅館、商店、餐飲的繁忙。後湖的海醮,烈嶼上林的「割香」,也都給觀光業帶來商機。楊天厚、林麗寬伉儷撰著的︽金門歲時節慶︾一書,對金門的歲時俗節都有翔實的記錄。書中記述金門一年中有一百二十多次的廟會活動,比較奇特的民俗活動有金城城隍爺繞境巡安、金寧湖下的送王船、沙美慈航寺的「打佛七」,成功村象德宮的「進金紙」,以及正月初一的「插麥」,元宵的「聽香」,七月初一樹「旛旗」,七夕「拜床母」、中秋「放天燈」等,還有諸如道士作奠安醮的「插柳枝」、「埋磚契」、「點中樑」;乩童的「調五營」,「鎮五方」、「撒鹽米」等。這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民俗禮儀,寄托著民眾避兇趨吉的心理願望,也是現成可供利用的觀光資源。金門是研究閩南文化的重鎮,閩南文化是觀光旅遊的靈魂。廈門市長升酒店董事長彭池獨具慧眼,大力組裝以閩南文化為特色的酒店文化,有意推出閩南婚俗宴席。金門這方面得天獨厚,可以利用古大厝作「洞房」,培訓能說會道(主要是「唸四句」)的媒婆,按照傳統的娶親儀式,吸引遊人參與,形成「金門的婚禮」,「金門的廟會」,「金門的民間文藝」(包括南管、十音、宋江陣、大刀隊、鑼鼓唱、舞龍耍獅等),「金門的風味小吃」等旅遊系列。這些純樸,古典的民俗禮儀,正好迎合當今「返璞歸真」的時尚,金門這方面大有挖掘的潛力和拓展的天地。
四、自然風景美
金門有著獨特的海島風光和優美的生態環境,難怪國際小型島嶼研究會會長麥寇爾建議二○○四年第八屆年會在金門舉辦。五虎山的燦爛山花,小金門埔頭的「貓公石」,陵水湖的紅樹林,慈湖的「野鳥天堂」,「海珠堂」落日入海的景觀,這些風光景色都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烈嶼雙口出海口更是舉辦「兩門渡海」的理想海域。徜徉島嶼,祇要用心觀察,那些先賢用詩描繪的仙洲風景仍在眼前,如:「向晚潮來有白鷗」(宋‧邱葵)、「稻香(可改為「高粱」)花氣緣郊路(明‧蔡復一)、「綠葦黃魚紫蟹莊」(明‧盧若騰)、「雙榕日落起腥風」(清‧林文湘)、「時聞蟋蟀遠雞聲」(民國‧林乃斌)等鄉村小景隨處可見。站在田間高粱稈上的喜鵲,雙鯉湖畔的雞啼和雁鴨的鳴叫,都給人以恬靜優雅的感覺。自然界各種聲音也是一種娛樂資源。明代寧野先生︽小窗自紀︾說到:「論聲之韻者,曰溪聲、澗聲、竹聲、松聲、山禽聲、幽壑聲、芭蕉聲、落花聲、落葉聲,皆天地之清籟,詩腸之鼓吹也!」台灣新竹舉辦過市民投票評選「音景」的活動,選出「竹塹十大音景」。而金門更是「音景」豐富的島嶼:海浪拍岸的潮聲,林中草叢的鳥聲蟲聲,寺宇的鐘鼓聲,宮廟的吹奏聲,地方小吃的叫賣聲,節日喜慶的鞭炮聲,部隊訓練的口令聲:::過多雜亂的聲音會造成「噪音污染」,但大自然的「音景」優美動聽,給人以安祥和舒適。都市人跑到山頂錄取「泉水叮咚」的聲帶放在枕邊欣賞,這是對山中林泉的嚮往。金門綠化覆蓋率很高,每平方公里有六十萬株樹,有樟樹、木棉、苦楝、楓香、泡桐、光臘、麻六甲合歡、大葉桃花心木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動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空間。金門有二百八十多種蝴蝶,五科二十一種蜻蛉目昆蟲,慈湖棲息的鳥類達二百八十四種。金門的鳥類有喜鵲、伯勞、白鷺、八哥、魚鷹、蒼鷺、鵲鴝、花嘴鴨、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等。蜻蜓有猩紅蜻蜓、粗勾春蜓、彩裳蜻蜓、薄翅蜻蜓、黃紉蜻蜓、侏儒蜻蜓:::::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畫,配上「嬰仔(蜻蜓)飛,人仔捻你尾,田中央,釣佳儡」的舊式童謠,可以使人返老還童,也可以吸引許多小遊客。金門鄉親直航到廈門觀光,驚呼金門的建設落後廈門十幾年。金門的確也需要現代化建設,但建設不能以犧牲特色為代價。吳良鏞院士尖銳指出,把歷史名城當「地皮」使用,是「無異於拿傳世字畫作紙漿,將商周銅器當廢銅!」所以張燕琳呼籲:「祈求金門能永遠簡單純樸,不染上都市的水泥瘟疫!」我想這些聲音可以做為如何保護金門這片「淨土」的借鑑。
從︽金門日報︾上獲悉,金門製定了二○○二至二○○四年觀光業行銷策略:春之午茶(貢糖茶道),夏之採風(紙鳶童玩),秋之饗宴(白酒美食),冬之白陽(兵械展)。這些促銷活動不必拘於一季,可以交叉進行。金門的旅遊促銷活動,除了「請進來」,還可以「走出去」──到大陸各地參加旅遊推介會。北方的遊客想來南方坐船,南方的遊客想去北方滑雪,這種觀光心理必然對各地的旅遊業產生互動的影響。但關鍵要做好宣傳,把本地的旅遊資源對外炒熱,讓人產生「非去不可」的意念。隨著「小三通」的拓展,金門定會以優美的海島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蹟,傳統的民俗禮儀,純樸的鄉風民情迎來四面八方的遊客。
壬午年陽月 於銅魚城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