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爭輝映浯洲──賀金門縣美術學會十二週年慶
告別二○○二年,金門以一齣「酒香古意──金門詩酒文化節」的壓軸好戲呈現在世界舞台上,盼望在酒香詩意中迎接嶄新的一年。
蒞金參與盛會的賓客參訪太武山時,來自北京的詩人謝冕直朗著:「美啊!真美啊!」「什麼東西真美啊!」「你看,這木麻黃真是美啊!」「木麻黃怎麼個美法!」「就是感覺很美啊!」長年生長在此,終年與木麻黃為伴的鄉親,對於詩人的讚嘆感到特別稀奇,但詩人還是覺得木麻黃真美。
實際上,一路上不論來自北京、福州、或新加坡,台灣等地的鄉親與貴賓,對於金門這塊島嶼,總是以美學的角度,來欣賞她不凡的體態。金門真美,美在酒香,令人陶醉;美在綠意,令人心怡;最懂得欣賞美麗事物的鄉親,此時此刻大都齊聚在金門。
卅三份彩繪作品,卅三位深具藝術涵養的鄉親,在酒香中為金門添上幾許古意,醺醉中讓人錯覺為地區藝壇盛事,長久未曾謀面的藝術家終能齊聚故鄉,共同慶賀浯島的藝術聚會?實際上,這似乎也算是為金門縣美術學會十二週年慶特別的暖身活動。
︻創新︼
十二年前,當王金國與吳鼎仁等人到位於南門海的社教館,參觀一項小型畫展時,腦中驟然興起籌組金門地區美術社團的構想,當場即獲得許多藝術同好的共鳴。在王金國的穿針引線下,地區美術同好們遂齊聚鼎鼎軒畫室,寒風中,同樣微醺的夥伴們,卻火熱的談論著共同的話題。
一九九○年十二月九日下午二時卅分,在眾志成城之下,金門縣美術學會假社教館召開成立大會,並選出第一屆理監事,且由梁宗傑出任創會會長,王金國擔任總幹事,並將會址設於金城傅錫琪紀念圖書館。初期成員四十二人,乃以金門地區美術教師與陶瓷廠彩繪師為主,另包含著社會各階層的美術同好。
金門美術學會創立初期,即以以提創美術創作之研究發展,推廣美術文化交流,參與美術文化建設,提昇生活文化品質為宗旨。夥伴們都莫不用心的邁開步伐,決志努力策辦與該會宗旨有關之各項美術研習、觀摩、比賽、欣賞等活動事項,期能以個人和美術學會的力量,為促進地方美術志業、相關文化交流、教育與聯誼事項盡一份心力。
同年的十二月廿二日,金門縣美術學會全體理監事假傅錫琪紀念圖書館召開第一屆理監事大會,在理事長梁宗傑主持下,熱烈討論未來工作方針,律定年度工作計劃,除廣徵會員外,並策劃每年推出會員聯展與會員個展。
會務的推行,首先從吳鼎仁、洪明燦的「書法水墨聯展」出發。一九九一年元旦,該會假金門農會大樓推出立會以來第一檔展覽,百餘幅精心傑作,不僅為金門的新春增添幾許繽紛色彩,更為金門地區藝壇盛事開啟序幕,似在宣告金門縣美術學會為地區美術志業努力的決心。
緊接著在二月份春節期間,賡續策辦立會以來第一檔美術學會會員聯展,並首次邀請旅台畫家聯合展出,知名畫家李錫奇、黃世團、藍一峰、季青、李沃源等鄉親均提供作品參展。且展出作品琳瑯滿目,表現方式種類繁多,堪稱地區美術發展史上的難得盛事。
當時封閉的金門,藝文活動雖偶有舉行,卻未構成一股潮流。美術學會會員多為從事美術教育與陶瓷廠彩繪工作,私人專職畫家難得一見。邀請旅台畫家返鄉參展,不僅深具藝術下鄉,熱情返鄉的雙重意義,且讓在兩地美術同好彼此相互觀摩學習,對於封閉環境下的浯島鄉親們,何嘗不是一趟難得的見學良機。
初創的美術學會,處處總見新意,鑑於地區常受距離與其他因素等限制,未能與台灣縣市享有同等的藝術饗宴。遂在三月份,極力向文建會爭取,希望金門能納入全國文藝季地方美展的行列,經過總幹事王金國台金兩地奔波,幾度協商,文建會終於同意輔助金門。
當年的十一月間,「金門縣美術家作品聯展」終能盛裝推出,並在十二月中旬完成巡迴全縣展出。參展者除了定居本地或旅台的縣籍畫家外,凡在地區服役的軍中美術工作者亦得以參展。使得這次堪稱金門首次策辦的全國性大展,為全體鄉親提供新奇的視覺饗宴,更為地區開啟深受行政院文建會關愛的焦點。
自從一九七五年三月廿五日美術節,金門縣社教館舉辦第一屆「全縣美術展」後,每年一屆,持續展出多年。而在一九九一年,金門縣美術學會由社教館手中接辦第一屆「金門縣美術家聯展」,在成群又熱心的會員推動下,地區美術活動逐漸呈現嶄新的局面。金門縣美術學會成立第一年,實際上已邁開昂揚的起步,在整個年度中,前後推出七個展覽活動,足見其深具熱絡的活動力,與旺盛的企圖心。
而在首度的開展當中,理事長梁宗傑與總幹事王金國,殷勤社務、熱忱付出的精神,對初邁步履的團隊,可謂位居關鍵性的角色。但全體理監事的同心協力,無私無我的推展會務,則為團隊注入一股高昂的生命力。因此在一致的共識中,金門縣美術學會得以從初期的蹣跚學步、進而穩固腳步,再而邁開雄健步伐,如今已度過十二週年。
︻守成︼
自從一九九○年成立以來,金門縣美術學會至今已有會員八十餘人,歷任的理事長與總幹事除第一任由梁宗傑、王金國擔任外,後續分別為第二任吳鼎仁、王金國,第三任傅子貞、謝華東,第四任長傅子貞、楊誠國。在他們的辛勤下,在十二個年度裡,美術學會得以舉辦將近七十次展覽,而每年會員聯展,同時精印彩色畫冊一輯,迄今除出版畫冊十二輯,另有其他專輯,成果豐碩。
伴隨著美術學會走過十二年頭,歷任的領軍人物:理事長與總幹事,在熱心公務之外,懂得尊重會員,重視團隊和諧,可說影響團務甚鉅。放眼地區藝文社團,廿年來接踵成立,至今已有十餘個。而不論在社團的經營、社務的推動、經費的管理、會員的聯繫等各方面,都能秉持組織章程,妥善運作者,金門縣美術學會雖非做得完美無缺,卻是少數尚稱完美的社團之一。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區意識的抬頭,終身學習理念的興起,使得社團組織已是新生活時代普遍產物。然而任何一個組織機構,常會面臨「守成不易,創業惟艱」的困窘。鄉親重人治,輕法治的習性,總會為任何一個社團組織帶來無比的傷害。金門縣美術學會,十二年來能夠把握草創初期的章程,儘量維持既定的方針,也是難能可貴。
金門昔日雖然文風鼎盛,才俊輩出,然而藝術發展卻是乏善可陳。所幸,近半世紀來,在師大與師院畢業返鄉服務的諸子,投入地區美術教育後,使得這一片藝文沙漠,得以開展出一畝綠洲來。金門縣美術學會的成立,無異為這畝綠洲,帶來更豐沛的甘霖,而歷任理監事的熱情灌溉,更為地區藝壇版圖的擴張與延伸,投入不可磨滅的心力。
金門縣美術學會接辦全縣美術展,不僅輔助公部門藝術人才之不足,且更造福地區藝壇不少。而在相關幹部的極力爭取下,相繼獲得政府的重視與大力支持,地方的美術活動方能蓬勃發展。近年來,政府在藝文經費的補助日漸寬裕,文建會、縣政府、社教館等單位鼎力支持,使得年年的藝文展演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並有精美專輯配套出版。
經費的充裕,促成了豐碩成果的發表,讓更多鄉親得以觀摩與分享會員成長的果實。對於學會或會員而言,辦理一檔展覽都該謹慎其事,因為那是一場充滿新生的喜悅,更飽藏著醜小鴨變天鵝的驚嘆!更何況,經費都是來自百姓的血汗錢,錙銖必較。一分錢當做兩分用,成果的展覽更能顯得豐盛圓滿。
近年來,展覽場地的改善對於美術成果發表深具加分作用。早期因場地不足,設備簡陋,適合展覽地點屈指可數,成果發表常常受限。
由初期的社教館舊址、金城民眾服務社、農會大樓、到當前傅錫琪紀念圖書館、縣立文化中心展覽場等,如今雖然不是頂尖的設備與場地,但卻也能發揮極大的功能,盡量讓一次次的展出,達到圓滿的結果。
金門地區歷年美展大都安排在上列地區展出,烈嶼島上尚無完整規劃場所。然而,熱愛藝術的金瑞成老闆洪松柏,卻熱心的在金瑞成二樓開闢展覽空間,讓小金門多出一個巧小精美的展場,其用心之處實在令人佩服,且首開地區私人開闢展覽場地之風氣;亦讓人看到,小小的心意,即能勾勒出美好的藝術天地。
就每一次展覽而言,並非將書畫張掛在展覽場地即可,沒有觀眾的表演是寂寞且令人傷心的。為了吸引人潮,除了本身要精心創作之外,事前的文宣作業,媒體的協助報導,與展覽場地的精心佈置,都是需要全體會員花費心力去準備的。為了帶動人潮,或是增進活絡、促進聯誼效果,許多展覽在開幕時並備有茶會,或聯誼聚餐,甚或許多親友贈送花籃彩陶,增進樂趣。
熱鬧的開幕儀式之後,人潮漸去,爾後的展期,常有寥寥無幾的落寂,使得許多人對於展覽總提出不同的意見。這種景況並非地區的特性,且是許多縣市常有的現象,有些人責問是展覽辦得不好,然而卻是民眾生活習慣的問題。在社會追求進步當中,要求民眾走向品味生活,事先是需要積極教育的。而每個鄉親自我要求做起,多到展場給予掌聲,少在場外吐露噓聲,將是另外一場完美的展出。
與十年前相比,地區目前的美術展覽,已逐漸精進成長。在民眾品味生活逐年升高狀況下,要增進各項展覽人潮的比率,亟待各項藝文團體與社會、家庭齊相努力的,光是數落一個社團就顯得過於偏頗。
地區藝術欣賞人口雖有待教育與加強,但藝術家本人卻居於關鍵之位。對於任何展覽者而言,開幕式雖可造成一時轟動,後續的人潮卻是令人喜悅的,而不停的追求進步才有永久的讚揚。
︻交流︼
金門縣美術學會為落實「美術文化交流」的宗旨,律定新的工作計劃時皆將交流列為重要項目。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在服務文建會的陳清添鄉親協助下,以吳鼎仁、洪明燦、李沃源擔綱的「金門人‧金門情彩墨書畫展」假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展出,在來自全國三百多位金門鄉親的熱情參與,同聲為金門本土藝術跨台展出熱情喝采。此後前往國立中正紀念堂、各縣市文化中心等參展者不計其數,更見證到地區藝術工作者不乏擁有深厚造詣。
自地區首次美術家聯展開放軍中同好後,服役軍中的藝術工作者與本地會員開始連繫在一起。一九九二年三月份,由四位服務軍旅的吳瑞麟、陳志盛、鄭錦峰、黃正輝等相約展出,為地區美術交流增添鮮艷的彩衣。而文建會在重視金門地區藝文發展之後,在一九九三年五月邀集台灣書畫名家來金巡迴展出。由李超裁、傅狷夫、王北岳等廿餘位提供作品參展,為地區藝壇提供觀摩鑑賞的機會。
一九九五年暑期,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為祖籍金門的百齡老畫家吳梅嶺舉辦「吳梅嶺‧百齡繪畫首展」,並巡迴金門展出。一生致力美術教育的吳梅嶺鄉親雖然未能隨其佳作返鄉,對於故鄉金門的藝文發展,卻是深具啟發與引領的功用;時任金門美術學會理事長的吳鼎仁,對於家鄉能夠看到在清咸豐年間其先祖即遷到嘉義朴子的吳老作品,既是欣喜,又感與有榮焉。
國際知名藝術家李錫奇,雖然離開家鄉定居台北,對於金門這塊土地總念念不忘。一九九二年五月,就在他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期間,將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移師金門舉行,邀約全國藝術菁英齊聚一堂,可謂金門藝術文化交流大事。一九九七年五月,又將「五月‧東方:現代情」四十週年巡迴紀念展移至金門舉行,展出人員劉國松、蕭勤、吳昊、朱為白、李錫奇、鍾俊雄、黃世團::等,對地區藝術發展,再度發揮酵母菌的功效。
李錫奇在知名國際,走遍全世界後,他最希望的還是在家鄉舉辦一次個展。於是二○○一年十一月,他返鄉舉辦「歷史‧本位‧李錫奇」畫展暨創作歷程學術研討會,這是他在家鄉金門首次舉辦的個展,來金參與盛會的藝術名家、藝評家等四十餘人,再度讓金門生色不少。多重的交流美展機緣,多少大師曾在金門留下蹤跡,實為金門藝壇盛事。
在與大陸鄉親美術交流方面堪稱創舉的「謝學文、陳雪瓊國畫聯展」,於一九九五年二月在金舉行。謝學文為閩南東山人,當年係來金探望長兄,也就是一九五○年定居金門的謝金文,在勤於陶藝創作的侄兒謝華東推蔫下,順便在金舉辦夫婦聯展,金門美術學會首度開啟兩岸文化交流先河。
一九九六年七月,金門縣美術學會會員暨旅台名家,蒞臨廈門市立圖書館舉行「金廈風情聯展」,為金門美術團體首度登臨彼岸交流,深受當地媒體重視與報導。兩岸實施小三通之後,金廈兩地的美術交流更是熱絡,為同根同種的藝術同好們,開創更多觀摩與學習的機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