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爭輝映浯洲──賀金門縣美術學會十二週年慶
金門陶瓷廠的夥伴們,本是美術學會創會主幹之一,隨著學會的茁壯,這些身居全國第一官窯的會員,在創作方面亦可看出多年來的用心與進步。早期任職陶瓷廠,喜歡寫作又勤於繪畫的陳能梨,一九七六年遷居台北後,把握住學習的機會,專心拜師學畫,更加辛勤創作,作品日益豐富,其成就指日可待。而眾人雖然在不同地點投入藝術創作,若是有心,相信耕耘之後,都能得到同等的報酬。
︻比賽︼
一九六○、七○年代期間,對於許多喜歡繪畫的學生來說,參與救國團舉辦的繪畫比賽可說是難得的經驗。當時喜歡塗鴉的筆者,就讀金城國小高年級時,還曾經以一幅靜物水彩畫參賽,稚拙的技法當然名落孫山,到如今卻記憶猶新。而比賽得獎的同學,那一張寶貴的獎狀,不知陪伴主人度過多少甜蜜的日子。
一九八○年十二月,金門縣美術學會即與社教館聯合舉辦「畫我家鄉學生繪畫比賽」。來自全縣各地的高中與國中小學生,齊聚雙鯉湖畔,各自選取適當的位置與景物寫生,為封閉的金門美景,留下原始而壯觀的面貌。對於所有參賽的學生而言,又是一趟親近大自然的最佳回憶。
近十年來,多元智慧的教學成為基礎教育的主流,純文字學習已非唯一的方式。從嬰孩期的重視感學統合訓練,到幼年期的美勞教學,由視覺而發展出來的空間智慧,使得人人都可能成為藝術家。金城幼稚園等單位,每年都舉辦親子彩繪活動,為國家未來的藝術家開創一個視覺新天地。浸染在五顏六色的小小心靈,就已培養愛美的觀念,更以能參與繪畫比賽為最快樂的獎勵。
近十年來,金門島上偶而有舉辦各種類型的美術比賽,不論那個機關團體籌辦,總是以短期企劃案件來辦理,至今尚未見任何每年定期舉辦的美術比賽。對於金門地區而言,對於眾多喜歡繪畫的小朋友而言,這是多麼期待的一件事。金門縣文化中心也好,金門縣美術學會也好,若能重視這個問題,定期為地區眾多美術愛好者舉辦美術比賽,當是可賀可喜的訊息。
地區若能每年定期舉辦美術比賽,不僅能增進喜愛美術的人口;且能讓眾多熱愛繪畫的鄉親,藉參賽來發表作品,磨練藝術技能,刺激個人成長。成年人得獎作品,必可看出其功力所在;學生輩獲獎作品,亦可觀察其用心之處。對於所有參賽者而言,任何獎項都是美好的鼓勵。
近幾年來政府部門每年花費大筆經費,積極推動舞蹈與音樂等藝文活動,已達一定的成果,相較之下,文學與美術活動猶顯孤寂。美術比賽的推廣,為地區眾多的繪畫小尖兵,不啻在營造藝術界明日之星的絕佳生態。此時此刻,身負金門藝術界重任的金門縣美術學會,在奔波於畫展與交流之外,協助規劃或接辦地區長期性的美術比賽,當有捨我其誰的雄心壯志才是。
︻榮耀︼
小朋友是需要鼓勵的,但大人何嘗不需要呢?
十二年來,金門縣美術學會每年都會舉辦多項展覽,鼓勵會員創作與展出,並出版畫冊與專集。對金門地區美術活動推展及兩岸美術文化之交流,都有輝煌之成就,深獲兩岸各界人士之好評。二○○二年十一月份,金門縣美術學會入選為教育部「社會教育有功團體」,並於十一月十二日在國父紀念館接受全國表揚,由理事長傅子貞代表受獎。
對於蟬連兩任,投入六年寶貴時光,戮力經營社務的傅理事長而言,這是個完美的獎項。終日以筆墨為伍,挑李滿天下的傅理事長,自早即對地區藝文獻上無盡的熱忱。而在金門縣美術學會十二年的歷程裡,傅理事長與藝壇前輩們,是看著她又陪伴著她成長。領取獎項與嘉勉之刻,他是無限感懷,更無限欣慰。
這的確是一項完美的鼓勵,在獎項的背後,則隱藏著十二年來的艱辛與努力。在戰地的枯燥背景下,與孤寂的藝術環境裡,金門美術學會由初期的籌劃到逐步實踐,一步一腳印在金門完成許多「創舉」。如今,在籌辦一個畫展時,初期的青澀已不見蹤影,除了自信,還是自信。
這個獎項,是頒給歷任理事長與總幹事者,因為他們的無私無我,戮力以赴,故能使會務運作正常,活動辦得有聲有色。這個獎項,也是在獎掖十二年來所有全體理監事,由於他們的同心協力,分工合作,故能使各項年度計劃按部就班的實施。
這個獎項,是鼓勵所有美術學會會員,若非他們殷勤創作,堅守到底,那有豐碩的成果呈現在眾人的眼前。這個獎項,更是肯定地區每一個熱愛藝術的鄉親,因他們的全力支持,善於體恤,使得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都有爭取獎項的勇氣。
對於金門縣美術學會,許多人乃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責備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雖然許多會員在歷經十二年的成長後,作品上進步非凡;就整個團體聯展而言,乃有欠缺長進的作品出現,「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來自專業角度的責備與提醒。
但就團隊經營的立場來講,十二年來,會務尚能和諧運作,展覽能夠正常上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何嘗不是值得慶幸與鼓勵呢!
一九九二年五月,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移師金門舉行,金門縣美術學會以主人的身份,邀約全國藝術菁英齊聚一堂,探討當代藝術,這在全國藝文社團來說,可謂光榮的記錄。這個難得的經驗,給甫滿一週歲的美術學會很大的鼓勵,也因而能在藝術旅途上一路走來,雖倍感艱辛,卻始終如一。
金門美術學會在慶祝十二週年的前夕,得到「社會教育有功團體」獎,有如一個新的轉捩點。這個時刻,正足以緬懷過去十二週年的時光,勇於檢討過去;這個開始,又讓人對未來充滿期望,期望每一個階段都有新奇的驚喜,更期望隨時都有肯定與鼓勵。
讓熱烈的掌聲與喝采「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對會員最佳的肯定與鼓勵,也是美術學會最大的榮耀。
︻角色︼
金門縣美術學會,對近百名會員而言,扮演著藝術大家庭的角色,提供聯誼、參展、以及學習、成長的環境。對於全體鄉親而言,則開拓著藝術品味的天地,讓鄉親得以欣賞、交流、觀摩、分享成長的喜悅。對於金門地區而言,即負有美術文化建設的重任,將地區營造為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園區。
一九七四年,旅台鄉親許水富、王士朝、黃世團、翁清土、藍一峰等於台北市創立「金門畫會」,後續加入的有正在台灣求學的王金國、李錫敏、李金弘、李麗羨、杜世宏、吳鼎仁、洪永善、唐敏達、黃國全、黃彩戀、楊忠德等人。為金門美術發展史上,鄉親首次組成的藝術團隊。
精於水墨書法,又愛寫詩的許水富,以創會理事長身份,於草創初期即全力策劃、招募會員、會務整備都不遺餘力,功不可沒。第一任理事長許水富、總幹事王士朝之後,第二任則由黃世團、藍一峰接任。草創之前,旅台知名藝術家李錫奇曾協助尋求位居高官的鄉親幫忙未果,但不論幹部或會員,對於「金門畫會」總是充滿著最高的期待。
「金門畫會」的宣言是希望以藝術的一面呈現金門的美,從金門開始,但不以金門設限;竭誠歡迎來自浯島不同地方,而有共同理想的朋友,齊心為浯島藝術而努力。「金門畫會」曾先後在台北舉辦二次成功的畫展,不僅讓台灣知名畫家刮目相看,更帶動家鄉對美術教育的重視,而間接促進金門子弟考取美術科系的比率。後來,由於部份成員自學校畢業返鄉任教,有些成員忙於事業,「金門畫會」莫知所終。
一九九四年八月,時任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的吳鼎仁與總幹事王金國,對於連繫兩地藝術鄉親的事始終念念不忘,乃專程赴台,親臨黃世團版畫工作室,聚集昔日夥伴商議,企望再讓「金門畫會」復活,期使台金兩地的美術活動串聯起來,連繫鄉親,惜未能如願。
二○○二年九月份,金門舉辦「酒香古意││金門詩酒文化節」,昔日「金門畫會」成員,除了藍一峰等人外,幾乎同返浯島金門,可惜欠缺一個整合的空間,讓相關會員聚會。即使不為「金門畫會」著想,為金門美術學會或金門美術發展著想,將難得返鄉的藝術家,與在地的全體會員,舉辦一次別開生面的聚會,將是地區藝術壇上最精彩的演出。
如此的聚會,不僅是「金門畫會」初期所追求的,也符合金門縣美術學會創會宗旨。「金門畫會」創會宣言,表明從金門出發,卻不以金門自限;而金門縣美術學會,更以提昇鄉親文化生活為宗旨。金門縣美術學會會員實際上囊括了大部份的「金門畫會」成員,眾鄉親們既酷愛藝術,更同愛家鄉,能否整合也祗差臨門一腳的功夫。
此時此刻,因「金門詩酒文化節」之緣,來自台金各地的卅三位縣籍畫家,雖然未能與地區其他會員相聚,而大夥精心彩繪的作品,卻別開生面的悠然聚會,或許又是另一個團聚前的暖身活動吧!而身為鄉親的我們,在羨慕之餘,是否偶而常會不自覺的自我設限?也許,當藝術的花朵開滿花崗岩島時,我們才能真正的敞開胸懷,懂得尊重自己、善加體恤別人,共同享受優質又有品味的藝術生活。
這種理想,希望在金門縣美術學會邁向第二階段的十二週年裡,能夠協助鄉親來實現。這是一種苛求,也是一種期待。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