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品評茶藝淺談茶史

發布日期:
作者: 羅明河。
點閱率:1,795
字型大小:

茶是我們中國人最優秀傳統的飲料,自古以來許多嗜茶的人都一致認為茶是植物之至精。

談到喝茶的歷史,我們中國人實在比任何人都早,歷代有關茶的著述亦有不少,而且都頗見地,其中明朝許次紓甚至在所著的『茶疏』上開宗明義的稱茶為「靈草」,認為茶能消除口中垢、膩,易去胸中積滯。

還有『本草』綱目上說:「茗,味甘苦,微寒,無毒, 瘡有效,利小便,去痰熱,解渴,有力悅志,下氣消食。」

『神農草本』記載:「神農嘗百草,口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

「藏器」上說:「破熱氣,除障氣,利大小腸。」

『陸羽茶經』上說:「茶之為用,味至寒,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喝四五杯),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湯液本草』上說:「清頭目,治中風,昏潰,多睡不醒之功。」

李時珍對喝茶的見解是:「茶苦而寒,最能降火,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與茶相宜,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此茶之功也。」

明人錢樁年『製茶新譜』上說:「人飲真茶,可以止渴助消化,除痰少睡,利尿,明目,增強思考力」;又說:「可以除胸燥,祛口中油膩,健壯脾胃,防止蛀牙。」

時至今日喝茶的風氣與茶道,可說是源遠而流長。不但在國內愈來愈普遍,成為生活上現代人不可欠缺的一部分,終為我們的「國飲」,而且遠至東洋和歐美等其他全世界各民族亦有此同好者比比皆是,也已紛紛開始重視的效益。

根據山本亮教授等專家在農林廳編印之「農業要覽茶葉篇記載」綜合研究分析;證實茶葉中含有多元酚類、茶素、果膠質、還元糖類、乙醚可維、有機酸等多種成份。還有在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編印之有關介紹茶的文獻上報導:「一八四○年英國三位科學家發現茶中含有單寧酸」;「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一九六四年台灣大學牙科系試驗證實茶中含有氯素」。

當然茶與人體的健康如此的密切,同時從茶葉中又得知含有這許多的物質,我們再就醫學的論點來瞭解這些物質與人體的關係:

茶中所含維他命A、B2、C、D、P、R等維生素,分別具有增強血管及毛細管韌性,可防止皮膚老化,強化骨骼等。

氟化物能預防蛀牙。

茶素能協助血液循環,特別對於腦循環有益;具有提神、強心、止渴作用;有刺激血管運動中樞作用,消除疲勞,並能利尿通便,解除煙中之尼古丁及酒精中毒;具有強化肌肉收縮作用,消除疲勞,且有醒覺作用,能治頭痛。

茶色素:茶中含有葉綠素、紅色素和花青素、花黃素等極富營養價值的色素,其中以葉綠素已證實對貧血症及肺結核具有輔助治療的功效。

兒茶素:對腎臟炎、慢性肝炎、高血壓、血癌等病症具有輔助療效。

多元酚類,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

氨基酸類,茶中含有二十五種氨基酸類,對於偏食蔗糖、脂肪、蛋白質而引起的血液酸性中毒,具有中和作用。

單寧酸,具有沉澱金屬,菸鹼、嗎啡作用,有防腐殺菌解毒的功用;其中游離酸有收歛作用,對腹瀉痢疾具有療效,同時尚能排除放射能於體外,防止放射能感染之障害。

果膠物質能與危害人體的各種重金屬相互結合,使之沉澱消失。

???無機鹽類:茶中所含微量的鉀、磷酸鎂、鈣、錳、鐵銅、亞鉛、碘等元素,都對人體的新陳代謝具有裨益,並能治療甲狀腺疾病,與中和血液酸性傾向。

???芳香油:能刺激腦、心臟、血管作正常的循環,促進人體機能的新陳代謝,而且能清除口臭。

綜合以上古今中外所確認的飲茶對於人體健康的種種重大裨益的事實,茶在國人生活中存在了數千年悠久歷史,不可諱言茶蘊育為中華文化的精神,實為令人自傲揚眉的大事。

在上古時代,人類採茶葉來烹煮成羹湯是用來治病。因此飲茶的方法和器皿都是非常簡單,由於茶味苦澀,飲茶便成現在的服藥一般。

春秋時,茶是當作菜蔬與飯同煮,以減少茶的澀味。秦漢時,則把茶做成餅狀或茶團,黏抹半膏,炙抹赤色,在飲用時摀碎成半,摻入蔥薑及橘調和。當時已有專門的器皿和一定的烹煮方法,而演變為半為藥用,半為款待嘉賓了。

直至唐初,不但在茶中加入蔥薑橘,並加入棗子、薄荷而綜合調和,以除卻茶內的青氣,但還嘗不到真茶實味,後來又發明蒸青做餅,茶味初透,烹飲方法至此便有了進一步的改進。

到了中唐時期,飲茶方的方法有了很大的革新,而且也有了很多的考究。按茶之形狀,分粗、散、末、餅四種。按烹煮時間的長短,而有一沸、二沸、三沸之分。水按山水、江水、井水而有三級之分。茶湯則視茶葉三沖泡的快慢,而有不同的名稱。如速度不快不慢稱「牛湯」,時斷時續為「斷脈湯」,速度很快則稱「壯湯」。

由茶具的不同,所沖泡的茶湯也各有其名,金銀為湯器的稱「富貴湯」,石料為湯器的稱「碧透湯」,瓷料為湯器的稱「壓一湯」,銅錫為湯器的稱「纏口烘」,土瓦為湯器的稱「減價湯」。當時在一般家庭已備有專門飲茶用具二十四種。

迨至宋朝,我國飲茶風氣極為盛行,早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的風俗。當時飲散茶已不再碾成碎末,而是全葉沖泡,且不加食鹽調和,注重茶葉原有的色、香、味三者兼顧。

當時,還出現了以「斗茶」來品評茶葉品質優劣的比賽,為此還訂立了宗教儀式的茶會,真是使人料想不到之事。

日本學習我國宋朝的烹飲方法,發展成為當今的東瀛「茶道」。現在日本還生產一種專門為茶道用的「碾茶」;烹碎沖泡後分濃茶、淡茶兩種。敬客先用淡茶,後用濃茶,或只敬濃茶,不敬淡茶。

明朝時,烹飲方法更為完備。據史料記載:飲茶用的壺重小而不求大。壺小則香氣易存,壺大則香氣散失。若使用大壺,容水量也以半斤為度,如若獨飲愈小愈佳。

烹泡時,水起泡像蟹眼的為恰好,大沸無聲則表示過度,過度湯老而散香,不佳。泡茶的方法也講求考究,壺杯均先用水洗滌,揩乾而斟,每人一杯,飲後洗杯再斟,此法至今仍在閩、粵等地流行習用。

時至今日,對飲茶的演變,可能花樣翻新,不可同日而語,只可惜社會上某一部份崇尚西洋歐美的人士,竟捨茶而就咖啡或可可化學飲料,不免令人引為杞憂,加以當今茶藝館、茶樓到處林立,以當初治病為目的,和以唐、宋兩代講求以考究方法來飲茶之旨趣,則恐怕實相去之甚遠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