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時間的沙漏

發布日期:
作者: 美美。
點閱率:1,108

連日的陰雨綿綿,今天終於看見太陽露臉了,下午的工作是與會計、政風人員及為人海派的辣媽承辦人員,一同前往位於金湖鎮太湖旁的光華園酒窖鑑驗即將報廢的陶罈。
我們一路浩浩蕩蕩從金酒公司出發,沿著桃園路筆直的行駛著,辣媽同事車開得很平穩,坐在副駕駛座位的我一點也不會覺得危險,絲毫沒有想要用手去拉環掛在車上的安全環把的意念。
當車子抵達漁村時,我知道山外(金湖鎮)要到了,那是小學四年級之前我生長的地方,那裡藏著許多我童年時期的美好回憶。
車子仍筆直往前行駛著,我的眼睛也無意識的目視著眼前的風景,當車子抵達湖前再繞過蔣公銅像,通過以前小時候阿嬤常帶我去拜拜的觀音亭,再往前看到了山外的新地標--昇恆昌金湖大飯店後,再往前行駛一小段路,車子停格在光華園酒窖的大門口。
這酒窖成立於1969年,當年是金門對大陸地區心戰空飄的基地,在兩岸緊張氣氛緩解後,不再有空飄氣球,2005年開始由金門酒廠承租,做為窖藏優質儲酒之用。
酒窖的外表有著剛性的容顏,塗滿阿兵哥服裝的迷彩色,兩旁的牆面刻有閩南風味傳統燕尾古厝建築壁畫,及鑲著立體老窖酒的圖案,很有古樸氛圍又富饒戰地軍事氣味。
車子的外頭是暖和和的驕陽,報廢酒窖陶罈的承辦人是「手腳麻利」之人,當我還呆坐在車上恍惚中,她已推開車門輕快跳下車,熟稔的走到靠近酒窖旁的牆壁,掀開玻璃蓋,在一台白色的機器上按下了密碼,按扭咚咚咚的,一個個都變成了火紅色,酒窖大門被打開了,頓時酒窖裡的日光燈「啪」地一聲全亮了起來,在我面前展開了一條長而深不見底的水泥路,酒窖屋頂屬於拱型結構,像極了歐式大教堂的建築那般又高又寬,道路的兩旁擺放著比我人還高大的陶罈,龐大而渾圓的身軀裡頭裝載著價值不菲的酒醪,一陣陣酒香撲鼻而來,我像劉佬佬進大觀園,開始欣賞這「數大,便是美」的壯觀陶罈。
明明是艷陽高照的天氣,一進酒窖中溫度突然向下探了幾度,變得有些微涼意,越向裡頭走去,陶罈一整排深得看不見底似的,燈光開始不足,明滅中一閃一閃,約有二米高的陶罈化身成了秦漢時期的兵馬俑,壯觀而威嚴,只是它們身上沒有佩槍也沒有弓箭,頭上更沒有盔甲,有的只是身上印著「金酒公司」字樣的儲酒陶罈。看著財產報廢申請單上顯示的資料,每顆陶罈約使用了十三、四年,報廢原因寫著「沙漏,不堪使用。」我們一行人像法醫一樣即將開出它的死亡證明,讓它可以安然離世。
「為何同樣時間一起進來的陶罈有些有沙漏?有些卻還可以使用?」我不解的問著。
「這就好像人一樣啊?同一天出生也不會全部同一天死亡啊?」她一本正經的回答我。
是啊!我怎麼會問出這麼白痴的問題,世間之物只要有出生就注定會有死亡,這是必然的定律。尼采說:「凡是已經生成的,必將歸於消失。」任誰也無法逃脫,更無法幸免,不管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隨四季變化生長的植物;亦或者看似無生命的陶罈,都有它的大限之年。
我伸出手想輕敲著陶罈那大肚般的身軀,卻在快要觸摸到它肚子時發現了佈滿整層的黴菌,若不仔細看還以為陶罈身上繡著龍鳳鴛鴦彩蝶的圖騰,好可怕啊!我想這些玩意現在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焉!
「因為它們沙漏的厲害,我已經將陶磹中的酒醪抽乾了。」辣媽經辦一本正經的說著。
「是啊!乾了;扁了;枯槁了;沒有用處了,要被萬物之靈的人類踢開了?」我心裡想著,卻不敢正面回應。
看著它們已經被抽乾酒的空空罈身,沒有了往日盤點見著時的紅蓋頭巾,紮著麻繩的英雄氣概與英姿勃勃的神氣,卻成了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氣若游絲的頹廢老人,突然為它們的身世感到哀傷了起來。
有些與它們年紀相仿的陶罈,仍雄糾糾氣昂昂的站在光華園的酒窖裡,執行著屬於它們的勤務,用它們大大的肚子,裝滿新釀的酒醪,經過歲月的薰陶,用它們本身的特殊體質,將年輕嗆辣的酒體轉化成入口爽喉的甘甜純釀,成為眾多老饕口中那「甘、醇、勁、洌」的金門高粱酒。
看著眼前這一整批的陶罈,同樣是一起來到光華園酒窖,經過了十多年的風霜,命運卻不相同了,有些即將功成身退準備退役,有些仍屹立不搖努力的為酒廠效命。我不禁想要為這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寫下千古文章來紀念它們。
裝酒的陶罈是如此,那人的命運何嘗不是如此,能創造被利用價值,才得以繼續在這世間道上混,而那些因某種原因敗下陣來的一方,卻只能被迫下台一鞠躬,宇宙萬事萬物何嘗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著這些灰僕僕的陶罈蓋,顯得蒼老沒精神,四周水管不斷滲出水來,發出頻率不一「咚、咚咚、咚咚咚咚……」的水滴聲響,四周牆上發霉的圖案像黑爛的葡萄一樣,一串串濕濕而黏黏。
愈走到坑道中心,越覺得寒氣逼人,我想這些陶罈可有生命的感知,打從它們一出生就在這酒窖裡了,沒再見過太陽感受到和煦的陽光。現在即將功成身退,被移出酒窖,可以出去見見久違的太陽,感受一下陽光的溫暖,我們算是臨終前給它們一劑暖流,心想若陶罈地下有知,應該會感謝我們的到來,讓它們可以光榮退役,回到它們原本的地方,再重新創造出另一個有價值的新生命。
人有七世輪迴之說,那陶罈不知也可有輪迴之說?它是否下輩子仍願意再做陶罈呢?
我不是陶罈,不能替它回答。像莊子《秋水》篇中: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是啊!我們不是魚怎知魚是否是快樂?我們更不是陶罈怎麼會知道身為陶醰的它們是否快樂?我們看著它們覺得它們很可憐,得委身在這終不見天日的酒窖裡終老一生;搞不好它們也同樣在取笑我們,庸庸碌碌的瞎忙著這一生?
只是在我有限的眼界裡,人類現存的世界裡比陶罈好太多了,即使像我們這種勞工階級的上班族,工作到六十歲,或六十五歲就符合退休年紀,還能享有幾年餘命的晚年時光,而身為陶罈的它們卻只能工作到死,單憑這一點,身為人類的我們是值得慶幸的,你能說我不快樂嗎?只是這樣的退休條件,我不能認為每一位退休的人,它們都會同我一樣感到快樂?
古人云:「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凡事總得像樣的貢獻自己所學給這社會,總不能馬齒徒長虛度光陰。
看著這似無生命的陶罈,它們堅守崗位,在惡劣的環境下,忍受寒冷飢迫,仍不能令它改其志,堅持守護著肚中的酒醪,像人類的母親一般,從孕育生命的那一刻起,即肩負懷胎十月的辛勞不敢懈怠,直至新生命到來那一刻,這是母親的天職也是母性的光輝。
我不得不向這些即將功成身退的光華園陶罈敬禮了,可惜只能在我內心如此表達我由衷的敬意,我生怕我那舉手向陶罈致敬的舉動,會嚇壞身旁的其他同事,他們會誤以為我發了神經,莫名其妙要向陶罈敬禮,諸不知我是在敬它們有如母親般的高貴情操。
看著這些陶罈,我問了辣媽經辦「放在陶罈裡的酒與放入不鏽鋼酒桶的,酒質究竟有那裡不同?」她同我說:「真的很不同,不同於陶罈的材質,它像著動物的毛細孔一樣會呼吸,它是活的,有靈性的。陶罈中所含的鈣、鎂、銅、鐵等等微量元素,對白酒的催陳可起良好的作用,並且存儲時間越長,溶出的微量元素就會越多,酒的顏色及催熟效果越佳。陶罈中含有金屬離子,也可以促進酒分子的重新排列,增強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結合能力,加速白酒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陶瓷的罈子本身含有金屬氧化物,在儲存的過程中溶解在白酒中,與白酒中的香味成分發生反應,可以促進白酒的老熟,放個三、五年後,酒的香氣就會外溢釋出;不鏽鋼桶則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鏽鋼罐過於密閉,酒醪無法呼吸,三、五年後香氣可能仍出不來呀!」
我突然明白了一點,因為陶罈具有堅強的生命力,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將它自身燃燒,並發光發熱,風光的走完它這一生。
陶罈相對於不鏽鋼桶彷彿蜉蝣在世,生命雖短暫卻璀璨光亮,不鏽鋼桶除非它鏽了、腐蝕了,否則永遠存在,但卻少了繁衍生命的香氣與精彩度。它結實、耐用,但透氣性差,不利於白酒的老熟,只能默守成規;陶罈卻可以,因為它有毛細孔可以呼吸,可以內外交流,能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它宛若活得像幹細胞一樣,能讓生命修復細胞再生。
只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但陶罈是否是紅顏呢?還是戰死在沙場上的鬥士,我不能評斷,只能說這些在光華園的陶罈終將盡了它在人世間的義務,即將風光走完它這一生,我想讓世間的人們記得它的好,它的貢獻,幫它在這世間的青史裡留下永恆的一筆。
當我們鑑驗完畢,走出光華園酒窖時,傍晚的餘輝灑向我的臉龐,風又吹起了,路旁的落葉與塵土隨之飛揚了起來,不知怎麼的腦中突然想起了千年前蘇軾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啊!浩大的長江,滔滔不絕向東方流去,而滾滾的江水不知沖盡多少英雄人物,所有萬事萬物隨著時間的沖刷終將塵歸塵,土歸土,包括你、我、與陶罈,我們都是時間裡的沙漏,短暫渺小如蜉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