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也談冬至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家興。
點閱率:1,336
字型大小:

※冬至的習俗─(參考資料及結合地區習俗)

1、早在周朝有天子選在冬至日舉行郊祀的典禮。︿禮記﹀「郊特牲」也提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因為日屬陽,夜為陰。冬至後日日漸長,陽氣勃發,所以是祭天的最佳時節。同時也因為陽氣始生,須安息靜養,所以又有冬至忌出遊的說法。

2、地區冬至清晨要用湯圓祭祖,吃完冬至湯圓,意謂又長一歲。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要作紅、白兩色祭祖先,地區也有用粿粉給小朋友捏雞母狗仔(台語發音),另拜過祖先的湯圓,據說要粘貼一兩顆在門扉、窗戶、桌、床上面,等乾燥後再煮給小孩子吃,能保佑小孩子平安長大。

3、有冬至日之前一天親朋以食物相互饋贈,人來人往,不絕於道,稱為「冬至盤」,節前一夜稱為「冬至夜」,人家設席飲宴稱為「節物」,歸寧娘家的女兒在這一天一定要回婆家;據說冬至夜若留已嫁的女兒在娘家過節,那會使兩家都發生不吉利的事情。

4、吃冬至圓還有一種俗信:用湯匙舀湯圓,每匙只舀兩粒,吃到最後,未婚者必剩下奇數;已婚者必為偶數。嗜賭者也會以碗中剩下的湯圓數的奇偶,來預測自己賭運的好壞輸贏。

5、冬至日「吃頭」是地區重大活動,大抵不脫「新婚頭」和「老頭」兩種模式。

新婚頭──當年新婚者輪之於冬至日負責「做頭」及祭祖、餐宴事宜;各姓氏吃頭更有於當年收繳「丁錢」每戶男生幾口就繳幾份丁錢,地區目前大部份只有男生可至祠堂吃頭,女生則無之不成文風俗習慣,早年較為重男輕女之故,就以筆者村莊(湖前)沿習是:如果今年有新婚者兩人,則平均做頭,一人負責出兩桌錢,人數多出之桌數由公家出錢。(各姓氏村莊各有作法)

老頭──宗族中該年如未有新婚者,則由族內長老輪做「老頭」,吃頭時有由族內宗親會理事長或長老就該年族內之重大興革情事抑或需轉知全族共同遵循者,併吃頭時宣達,吃頭餐後尚要領回一副「過頭龜」或稱「老大龜;較大」,「新婚頭者,較小」,代表者領頭、傳承之意。(各宗族更有遠從國外趕回家鄉吃頭者不在少數,陳氏宗親更有台中、台南族親參加地區吃頭活動,可見其意義之深遠)

6、拿地區陳氏族親也於每年吃頭兩次(亦是春秋之祭)分為農曆正月十八(春祭)及十月十八(秋祭),此為陳氏宗親大宗吃頭;而如瓊林村蔡姓鄉親也分為兩次;一為十月初八、一為二月初七,尤值得一提的是蔡氏鄉親每年均至太武山(金防部明德公園前)祭祖如:總兵─蔡攀龍古墓祭奠,男女老少全數動員,祭拜完畢後席地而坐;除了族親,屆時更邀請金防部司令、主任及相關長官,共同參予,好不熱鬧,實應屬地區最為特殊之一景。

7、據老一輩講到冬至早上拜佛(湯圓),到了十一點左右拜祖(菜),因為男子到宗祠吃頭,而女子也有拜祖的菜可以食用,一舉兩得。(另相傳成功村吃頭,早年有人賣子吃頭─一桌吃、一桌看,因眾說紛紜,沒有實際之事實,不另談述)

以上談了諸多冬至之傳說、風俗,實際上在中國地大物博,各異其趣之風俗記趣多如牛毛,除了吃餃子、湯圓外,尚有紅豆湯進補,殺雞宰豬拜天公也有,猶如過年,在大陸杭州人把冬至那天吃剩的魚頭、魚尾,放在米缸裡過一夜,第二天再拿出來吃,稱為「吃剩有餘」,常州人則吃一種隔夜的熱豆腐,有句話說:「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塊熱豆腐」。湖南人冬至時把肉陰乾,稱為「冬至肉」,據傳「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更甚者在金門我們家鄉老一輩人,有一風俗及說法,就是在冬至晚上將吃剩的肉或魚,各挾一點給貓吃,假如貓先吃肉─意謂山頂壞年冬收成不好。貓先吃魚─意謂海路較壞(就是打漁人家討海時打不到魚,漁獲不好),雖無真實之考據,但早期先輩靠天吃飯及依經驗法則,實在也有一套,值此冬至佳節,筆者在此向大家祝賀事事順利、年年有餘、身體健康,僅藉本報摘錄,提供一些冬至吃頭閒聊的話題而已。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