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巧藝雕琢天地間│從張再興「毋忘在莒」刻字讀起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1,968
字型大小:

周全斌為明末清初時期富有文才武略的金門鄉親,一生效命疆場,驍勇善戰。「文武岱崧」刻字,巧妙的呈現了他個人的抱負,也急切的表達出對子弟的期望。然而花崗岩島上的子民,似乎註定須忍受長期的琢磨,方能展現出傲人的風采。就如同石塊在接受雕琢時,一刀一鑿的鏗鏘聲中,從未能表達哀慟?傳遞苦楚?而周全斌也僅能在「文武岱崧」的自許中渡過他傳奇的一生。

在那複雜的年代,歷經苦難的金門劃歸為戰地,善於經營戰場的胡璉部隊,立志創造另一檔歷史傳奇。金門十景銜接著古浯洲八景,更顯出陣中將士的用心良苦;「毋忘在莒」取代了「文武岱崧」,則刻劃著鄉親們賣力於富含文采,又充滿哲理的演出,就從張師傅鐫刻著「毋忘在莒」勒石開啟序幕。

在戎馬倥傯之日,「毋忘在莒」不僅是督促著將領們宣示堅守陣地的決心,夙夜匪懈絕不能忘聖哲名題。又提醒著百姓們當嚴格謹守島民「宿命」,嚴法峻令當如堯舜寶典般的遵從。在半世紀的演出,「毋忘在莒」穩定了台灣中央與將帥軍心,也讓金門鄉親領略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由「文武岱崧」到「毋忘在莒」,太武山勒石述說著的它所牽連的兩個故事,帶出兩個與花崗岩島息息相關的歷史人物。明鄭的延平,一心的反清復明,雄心壯志常相左右。民國的蔣公,一意的反攻大陸,還我河山矢志不忘。一前一後,金門總是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有捨我其誰的驕傲?還是難以迴避的哀愁!

同一塊勒石,牽動著兩個英雄人物的故事,金門是他們穿梭時空的連結點。是國姓爺的故事啟動蔣公的靈感,而有建設台灣的豪情壯志?還是蔣公的智慧根源,事先呈現在國姓爺的腦海中,觸動他開發台灣的動機?金門在歷史事件裡,雖然微不足道,偶而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明鄭到民國,她在台灣開發史上也顯示關鍵性的地位。

在半世紀的演出,「毋忘在莒」開啟一扇時空隧道,讓戰國田單的鐵騎神駒再度奔騰在金門的疆場上。周全斌身不由己的受封為承恩伯,當是體會到浯洲鄉親不過是明鄭軍營中的火牛陣吧!面對時代巨流,金門鄉親在充當五十餘年的火牛,亢奮之餘,是否再度省思到「金門與莒城」是否劃上等號,而真正的田單何在?

「文武岱崧」表達著大地文化,展現原鄉的豐盛;「毋忘在莒」則呈現民族情愫,充滿對異鄉的厚望。實際上,不論浯洲或金門,面臨天災或戰亂,南北太武山永恆相望,炎黃子孫依然是巨龍的傳人。田單的鐵騎神魂對金門鄉親而言,已是遙不可及的往事,當務之急該是如何尋找「金門的榮譽石」吧。

在花崗岩島上,太武山與太文山東西相呼應,也許自古兄弟倆就決心要善加照顧浯洲鄉民吧!生活在充滿生命力的花崗盤石上,鄉親們的榮譽石到底在那裡?鄉親們不應有永遠生活在魔幻島的宿命,走過災難,踏過戰火之後,應該更理性的思考自我的未來,專心的尋找屬於鄉親們心中的寶石。

在重新邁開步伐之際,也許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求生本能,才能足夠的智慧與體力去辨別寶石藏匿何處。欲尋找一塊可以雕琢的寶石需有獨到的眼光,將它雕琢成精品尤賴深厚的功力。雕刻一件成品,數日至數月不等,甚至花費更多腦力與心力,但比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勞心勞力,又實在是差之千里。

張師傅一生投入雕刻事業,他認為最得意的作品是各有所成的子女。張師傅年輕時學習雕刻的苦心經歷,讓他自始就對子女教育非常的重視。而受張師傅在藝術上的薰陶,長子國英,三子國榮,四子國根等相繼在藝術領域上嶄露頭角。另外兩個小孩都在大學任教,也有一番成績,見到子女都學有專精,令他深感安慰。

打從國小時喜愛繪畫的國英,考取師大美術系,相繼完成學碩士學位後,對於故鄉的景致始終無法忘懷。每年寒暑假,總會抽空返金寫生,一場與師大好友「往事隨風│瞄準金門寫生展」在金開幕,更帶動地區寫生的風潮,且促成了「驅山走海」畫會的誕生。國英在水墨與水彩都各有風味,或古樸呈現、或簡潔寫意,都為眼前的故鄉留下自然的觀照。

國榮與國根,自小觀摩張師傅的雕塑作業,耳濡目染之下,不僅鍾情於花崗石的堅實,並相繼投入花崗石雕塑的行列。為求精進技能,探索藝術深層的內涵,國根到台灣,國榮更遠赴義大利與大陸深造。從張師傅等傳統的雕刻石碑、石柱,到目前的國榮、國根等新生代藝術家的雕塑藝術品,金門石雕業逐漸展現多元新局面。

對於國榮與國根的作品,李錫奇大師很讚賞兩兄弟的藝術天份。多年以前,李大師曾建議地區構建一個石雕公園,延請多位世界級雕塑大師來金創作,同時也請國榮、國根一起雕塑作品。這樣的石雕公園不僅更具有歷史性、藝術性、可看性;無形中也培養了兩位鄉親,將他們推向國際級藝術家的領域上。最重要的是在地區創造了一個學習的環境,讓後進有觀摩欣賞的機會。

李大師的建議並未得到回應,多年以後,石雕公園還是落成,陳列的僅有國榮與國根的雕塑作品。國榮與國根的藝術創作,足以為地區增益特有的風彩。然而一場炫耀奪目的服裝秀,若是採用庸俗的舞台來發表,不僅格格不入,且無法發揮其特色。以伯玉亭周邊的現有環境,必須再加強景觀設計,才能讓雕塑作品呈現整體美,李大師認為既然要做,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地區眾多關心家鄉未來的美術工作者,他們總會為此多方提出建言。他們關心的另個案例是,配合金門開放觀光,新建機場猶如花崗岩島的大門。但在進出道路的兩側,矗立著各種形狀的石塊,宛若太武山上的「頑石點頭」,更像一群服儀不整的衛兵,站在道路兩旁迎接貴客來臨,許多來金的貴賓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示範,因為他看不出有任何美感。

十幾年來,也許我們都習慣著逆來順受,蕭規曹隨的順民生活。面對新環境的沖擊,我們卻不能以舊有的思考模式去應對新生活。投入地區建設,集思廣益的徵詢各方意見,必然在兼顧經濟效益與整體美感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讓故鄉在邁向未來之路,有鄉親的用心,你我的關心,讓花崗岩島有剛毅的質地,也有充滿美感的景致。

在解除半世紀的束縛後,鄉親都充滿鬥志的面對新生活。我們應摒棄昔日充擔火牛的亢奮心情,冷靜的思考每一個步驟如何走下去。當一個花崗岩島的子民 ,並非強調你的鐵石心腸,而是要你效法岩石的剛毅與挺立,永保純真的心志,明智的向前邁進。而鄉親彼此間,應如花崗岩片緊密的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岩塊,成為一座屹立不搖的大山,大山的內心猶有濃烈的熱情。

長久以來,在走過天災戰火之後,鄉親們期待的不是孤立村旁的石敢當,而是活生生的,始終能為鄉民設想的「風獅爺」。鄉親們盼望的是抵擋瘟疫災變、關懷島民生計,帶領大家邁向新世紀的智者。這位有智慧的風獅爺正擁有富含生命力的榮譽石,榮譽石的熱源正是摯愛鄉土、疼愛鄉親的心志。

熱愛鄉土的三叔在卸下教職之後,成為石頭族的一員,鍾情於各種奇形怪石,每天四處尋找心目中的石頭。不到半年,撿拾的石頭已堆滿住家內外,成天悠遊在石頭藝術之美的境地,有些人不解,卻有些人羨慕。三叔把撿來的石頭都當做朋友般看待,形狀、質地,色澤盡不相同,琳瑯滿目。經他細心擺設,宛若一場絕色的演出,更呈現雅緻的韻味。而三叔則在撿石賞石的過程中,真摯學習到石頭的氣度萬千,他尋找到生命中的榮譽石。

也是石癡的楊老師,除了擁有石雕水獺與玉石外,櫃檯上也擺著不少色彩鮮艷的水晶。為了認識這些大自然的好朋友,楊老師購買了不少書籍認真參考,期望與這些鍾情的水晶,建立深度的交集。深認水晶所散發出來的靈氣,能讓人感覺舒服,所以每次拜訪時,他總很客氣的把磁場最強的座位讓給客人坐。在探索水晶靈氣的生活中,楊老師尋找到他生命中的榮譽石。

長年居住在太武山下的坑道中,有如古代俠士闢關練功一般,並沒有讓我學到張無忌般高強的武藝,也沒有練成李慕白般靈巧的輕功。在與默默無語的石頭長年相處之後,我卻學到如何保持沉靜,用心去聆聽石頭內心深處的聲音。花崗岩石細數著它千萬年來的生命歷程,訴說著如何接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楊老師家中的這場讀書會,實際上我也是靜靜的聆聽著大家的心聲。這場不一樣的讀書會,可以說是一場人與石頭的對話。是我們少數幾個人在花崗岩島上與石頭的對話,更是包涵著千百年來所有金門鄉親與花崗岩島的對話。

花崗岩島的子民,對石頭的鍾情,應是至死不渝的。實際上,整座花崗岩島,就是鄉親們心中的榮譽石,而每個鄉親都有資格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風獅爺。祗要我們在剛毅的質地下,齊力恢復我們有如地心炙熱的愛心,人人熱愛鄉土,疼惜鄉親,則必能尋求金門美好的榮景,恢復昔日人親土親的原貌。

若你問我,倘佯在大自然中,您想做什麼呢!我選擇跟石頭作朋友,也選擇再次的聆聽人與石頭的對話。(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