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諧輯趣
據說清乾隆遊江南時,翰林曾琦隨侍,過一鄉宦墓前時,見有石人石馬等,乾隆指石人問曾琦道,這是什麼,曾對曰仲翁,於是乾隆口吟一詩曰:「翁仲如何曰仲翁,當年窗下少夫功,而今不許為林翰,貶在江南作判通。」也是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等詞,顛倒過來,以譏笑曾琦,曾琦當下也很覺大窘。後來過江時,見一漁翁垂釣,乾隆又對曾琦說,可以漁翁為題,吟詩一首,詩中須有十個一字,作出免罰去當通判。於是曾琦吟道:「一簑一笠一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拍一灣還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曾琦是個翰林,當然也相當的有才學,所以很隨便的,便成了一首有十個一字的詩,乾隆當下也嘉獎了一番,當然也無須去作通判了。
其後少女詩人何佩玉也寫過一首有十個一字的詩,來描寫愛山青水秀的地方,其詩曰:「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我國古時,往往有因一詩,而得奇遇者,亦有因一詩而罹奇禍者。明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借宿江南般若菴,而知客僧屢問其姓名,元璋不耐,但在壁上題了一首詩:「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一日偶然想起這事,再追問這首詩,緣何不見了,於是擒到寺僧將要殺頭,問監寺僧我的詩那裡去了?僧對曰,未見陛下貴詩,只有知師留有四句詩,太祖說:寫的什麼?僧對曰:「御軍題詩不敢留,留時常恐鬼神愁,故將清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斗牛。」太祖笑而釋之。
唐伯虎(寅)的故事很多,詩也有專輯集。南京有一妓女,知道伯虎才學,而且也很佩服他,祇可惜無緣相識,有一天伯虎破衣敝裘,一付寒酸相的求見,妓女看見他,祇是抿著嘴笑,伯虎問道:「倚樓何事笑嘻嘻」,妓女不假思索的答道:「笑你寒儒穿破衣」,伯虎憤怒道:「錦繡空包驢馬肉,那人騎過這人騎。」罵的妓女赧顏而入。
曹文正曾作過乾隆、嘉慶、道光的三朝元老,他不是漢人,竟能官至軍機大臣,幾個皇上對他又都好,當時真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學生曾問他:「夫子何以有此偉大成就」,他回答說:「但多磕頭少說話而已。」真又是個十足的鄉愿。後人把他的人生哲學,寫了四闋一翦梅,頗足解頤。
一、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圖通,一味謙恭。
二、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
三、八方無事慶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隆,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
四、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身後更無窮,不諡文忠,也諡文恭。
古今宦途,其不為曹文正者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