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藝文訪佚(三)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1,625

余既愛先生文,喜聞其軼事。或傳:先生性卞急,嘗以小怒斷一僕人手,幾起大訟,奔入都;次年,領南宮第一人(成會元),妻妾朋友,無竟日之歡,小不合意,輒推案掌面以去。余親聞王迴溪言令同安時(筆者按:依許獬生存年代覈之,這位縣令當是於萬曆三十至三十四年間在任的永康人王世德。)撲其修候隸人事也(筆者按:這一句文意筆者不解;但從下文來看,顯然不是合乎禮貌的舉動)。彼目中烏知有縣令哉!又聞:先生有書舍在海島中,一住月餘不出,日拈經生義;始抱膝兀坐、已升之几、已盤上棟楹間、已登屋上,或至忘食;比義成,不得下,更怒罵,擲瓦石擊其下人。生先沒後,遺集行,有上龍江相公書,中皆切直之言;功名富貴之士,夢魂中咋指不敢道一字者,何況搖筆?其書固稱「擬」,然久播人間,非畏而不敢上也。

(筆者按:「許鍾斗文集」卷四有「擬上沈龍江先生」書一篇。沈龍江,即沈鯉,萬曆二十九年詔以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屢辭不就,次年七月始入朝,時年七十有一。許獬此書,陳以孔子「大臣以道事君之義」,冀望沈鯉能振衰起敝,挽救朝政。言雖成理,但對一位萬人之上的大學士敢上此「切直之言」,頗有干怒之虞,是以沈守正甚為激賞。依筆者拙見,以「擬」之形式流布此書,正可促使沈鯉有所作為以為回應,且又不便另出手腳以洩羞忿,比起真正上書而可能遭不理睬或惹禍要來得高明。許獬之「擬」,足見其巧慧。)

余習先生文久,知所傳聞者皆真。嘗私評之:先生蓋直行其信,不見世有豪傑、前有聖賢,何論卿相榮赫、與濁世營營,商淹速、較毀譽為何事。所謂「進取不忘其初」、「斐然成章」(見孟子盡心下篇及論語公治長篇),孔子之所謂狂也!近制冠南宮,必列鼎甲(「制冠南宮)即成會元之意,「鼎甲」指進士之一甲三名),先生以不經意,字畫潦草,抑居其下。座師馮琢庵(即馮琦,當許獬考中進士那年,馮琦以禮部侍郎身份擔任主試官,故兩人間有此「師生」關係。)規之選館,且以生平書籍授之。先生問曰:「人何官不可居,必翰林為?」座師閉目不答。馮東省,賢者也,聞先生言不媿,反以為不情,不及遠矣。先生,天人也!制義亦其糠之一,然無先生之胸懷,必不能極其至;後人慕其至,而偽作曠達以求之,失之愈遠。嗟乎!安得起先生而北面事之!因吳采于氏刻其制義,遂書胸中所欲言若此。

││迄今筆者所介紹與金門前賢有關的資料,多是以文獻形式為主,但現在因為出現了特殊情況,所以不得不「出格」;在此說起,當然還是與許獬有關。日前筆者運用網際網路的搜尋功能進行檢索時,發現有一名為「嘉德在線」的網站,在去年十一月五日的網頁內容中有這樣的訊息:「中國嘉德二○○一秋季拍賣會瓷器家具工藝品專場提請買家注意以下事項」,以下臚列出當季拍賣展品中具有的一些瑕疵、特徵、或撤拍者,其中第十二項註明如下:「LOT1334 明 許獬款端石圓硯 應為歙硯」。筆者見到這條短短文字,大為驚詫:照此說明內容,是有一件許獬曾於上題款的硯台,竟然出現在去年大陸的拍賣會上!筆者當下就依網站內所設洽詢用的電子郵件信箱發信,請該網站提供這件拍賣品的照片和其上題字內容的資料、以及它現在何處?無奈焦等了好幾天,竟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想來可能是因對方的電腦只能閱讀簡體字輸入的電子郵件,故根本不知道筆者發信所詢的內容吧。筆者只好再度上網進入「嘉德在線」網站,再連上其中「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網頁,試試看能找到什麼資料。這一次成功了:這家公司的網頁內有「拍賣回放」這項功能,可以檢視過去該公司推出的拍賣品,當筆者看到「二○○一年秋季拍賣會」中的第一三三四號拍賣品資料在電腦螢幕上展現時,心中的興奮真是難以言喻;網頁裡有這件硯台本身及外盒的照片,還有簡體字說明,筆者將其改為繁體如下:

明 許獬款端石圓硯

硯質細膩,雕琢規整。硯背楷書刻文兩段,一曰:「明星點點老松姿,滑似凝脂圓似璧。萬丈光芒映紫宸,蛟龍守此年三百。」尾落「辛丑會元」與「太史氏」印章紋。一刻楷書為「此宋少帝所遺硯也。出海二十餘年今始得之,噫嘻在彼為傳國之資,在我為清真之玩,好醜何常,惟所用歟。萬曆乙丑夏子許獬識。」楷書工整有力。

許獬,明福建同安人,字子遜。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翰林庶士編修。配嵌玉雕螭龍璧大漆盒。

除了中文資料,該網頁下方尚有數行英文說明:

A CARVED DUAN INKSTONE

Ming Dynasty, 17 th Century

19cm.7-1/in.

RMB:100,000-150,000

這段文字的大意:一件有雕刻的端硯,明代,十七世紀,十九公分,七又二分之一英吋(應是硯台的直徑),「RMB」諒是拍賣的專門術語縮寫,筆者猜大概是「參考價格」之意(這既是在大陸的拍賣公司網站上的資料,所列的應當是人民幣吧)。

在找到這件硯台的資料時,筆者也查看了一下當季的成交記錄,發現這件被標為「1334」號的拍賣品當時並未賣出。至於,現在它到底在何處、在何人手中?因為嘉德公司沒有回應,筆者就無法知曉了。

按:今查許獬著「許鍾斗文集」卷五中,確有「綠硯銘」一篇,其內容和前引中國嘉德公司網頁中那件硯台上的刻文相對照,僅有一字之差;硯台上的刻文是「傳國之資」,「許鍾斗文集」中則作「亡國之資」,而這件硯台刻文之末還有年號干支和姓名、字之題款,並有兩方印章刻紋,更加完整。從這件硯台的題款刻文來看,似乎真是許獬遺物的可能性很大;但其中也尚有使筆者不能遽信之處,因為:嘉德公司網頁中刊出的這件硯台資料,其題款中的干支是有問題的││許獬於萬曆廿九年辛丑成會元,卒於萬曆卅四年丙午,其間這幾年的干支依次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這中間並沒有「乙丑」年;如果嘉德公司拍賣的這件硯台上所刻的干支真是「乙丑」,那麼筆者就敢斷定:這件硯台絕不是許獬曾持有的文玩,而是功力不到家的贗品製造者依據「綠硯銘」而偽刻許獬的題款,想藉以抬高此硯身價,卻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許獬由出生到謝世的卅七年之間,根本連一個「乙丑」年都沒有!不過,筆者也覺得不能僅因網頁上刊出的資料有問題,就斷定這是「西貝貨」,因為網頁上所見的並非是實物,有可能是網頁製作者輸入資料時出錯;像前引題款之末的「萬曆乙丑夏子許獬識」,筆者就頗疑心是網頁製作者在「子」字之後漏掉了一個「遜」字。筆者過去曾稍讀過一些辯識偽造文物的文章,從一些案例來看,偽造者有時會在年號干支上「出鎚」,但會把偽造對象的字、號這些弄錯的還很稀見││到底這件硯台上刻的干支有沒有問題?只有見到寶物、或者是嘉德公司願意幫忙,才能水落石出了。

跳過這件硯台上的題識,現在來回溯一下許獬曾持有的那件「綠硯」的來源。「綠硯銘」開頭言:「此宋少帝所遺硯也」。在金門是有舊傳宋末帝昺為避元軍追擊,曾經過現今的烈嶼,並有「御踏石」遺跡,按照舊說,則這件「綠硯」似有可能是帝昺遺物,但現今民國八十年增修之「金門縣志」第二八八頁記載「宋帝昺過海處」這處遺跡時,其下文有云「按御踏石,浯洲見聞錄已證其非。」││若帝昺確實不曾由海路經過金門,那麼許獬認為他所獲的那件硯台是「宋少帝所遺硯」的想法,就只能說是「為故老所誤」了:這件硯台或許是宋末古董,但不是帝昺的遺物││再者,即便帝昺真的曾有從海路經過金門、並且遺落這件「綠硯」,那許獬又是從何處去推斷這是帝昺的遺物呢?很可惜的是,許獬沒有寫下一篇詳細的「發現記」,把這件「碌硯」現世的經過介紹一番(按:許獬文集中有「古硯說」一文,但文中稱該硯係唐五代物,並非這件疑似宋末的「碌硯」)。唯一可供推想的線索是:「綠硯銘」中稱此物「出海二十餘年」,看起來,它是從海裡被人撈出來的。



(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