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流氓教授」─尋找黑暗中的光明
一段人生的奮鬥史,一個不平凡中的不平凡,這本書給了我們成長,一個在黑暗中尋求光明的成長。「流氓與教授」─兩個多麼強烈的對比,原本如此互不相干的兩極化關係,卻在現實中活生生的結合,完美的呈現於林建隆教授的成長歷程。從小生長在基隆的礦區,生活於賭場的世界裡,在麻將裡學中文,從梭哈中認識英文,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了林建隆走上流氓的黑暗之路,更因為甲級流氓而遭到兩次管訓,在管訓期間他徹夜躲在臭氣薰天的牢裡苦讀,雖然一個人孤獨的奮鬥,卻有著對生命永不屈服的毅力,終究創造了奇蹟,考上了大學,最後還拿到了博士學位。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在風平浪靜時顯不出過人的氣力,終究只是尸位素餐的魂魄。往往等到奔流之下出現了急湍暗礁,才使得這艘養精蓄銳的帆船激發出無比的價值。人無法自主選擇自己想要的出身環境,惡劣的環境可以影響人的先天,但它並非唯一的註定,後天的積極努力更勝於先天的不足,只要掌握重新振作的機會,依然有成功的一天。秉持著自我向上提昇的信念與理想,無論身處在任何惡劣的環境裡,都是一股清流,流氓蛻變成大學教授,不就是「人定勝天」的最佳見證嗎?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在獄中廁所苦讀的那一段心路歷程。在久未打理的密閉空間裡,他看不到未來的前途與希望,只有燈影搖曳下滿地的蟲蛆橫行,與一堆堆滿載的山丘,與寂寥的心境。他嗅不到一絲自由願景的氣息,只有撲鼻而來的糞臭與尿騷,與過客的議論紛擾。試想,在那樣的惡劣環境中,他一再咬緊牙關,忍氣吞聲的埋首苦幹。為的是什麼?為了扭轉世俗輕蔑的眼光,為了不再讓家人失望,為了圓一個內心深處的夢,更是憑藉著讀書的機會,證明他的能力,足以破浪而出,引渡眾生。相較於現今的我們,擁有一個舒適穩定的讀書環境,公平正義的競爭機會,父母師長的信任肯定:::等當時教授所欠缺的一切,因此珍惜手中擁有的幸福是很重要的,我們更應認要好好地善加利用。
作者在書中曾提到:「人生就像泡沫,吹得愈大,期望愈多,等到破滅了,才心生許多不甘,卻忘了即使不破,自己也還只是泡沫而已。」你相信命運嗎?相信人是被宿命所牽制住。就像作者本身出生礦區,他的命運就像是被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所卡住,是否是如何掙扎也無法掙脫這張命運的網?這是文學上所提到的「環境決定論」,可是他藉著「流氓教授」告訴大家,生命是可以掙脫出來的,作者認為在人生的旅途中,過程很重要,不管結局如何,總是要努力,也算是對自己、對個人生命的交代。他說:「我是被放在一個糟糕的環境,但我努力的運作命運,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但我們要去運作,也許是哀愁的,但都是機會,讓你在自己生命的戰場,打一場美麗的戰爭」。
俗話說:「沒有淤泥,哪來蓮花。」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我們都應該堅持理想。一個人在一輩子中能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在堅持理想的過程中,或許會因受到挫折打擊而放棄堅持,但必須領悟到要先原諒自己才能夠重新出發的道理。我們會受到不好環境的影響是人之常情,但只要能先學會原諒自己,看清楚自己的極限,就有重新振作的機會,而不是一直耿耿於懷,讓過去的陰影不斷地影響現在,甚至未來的生活,只有一個悲觀的人才會永遠處在惡劣的環境中,像作者就發揮了礦工子弟的樂觀態度,用礦工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精神來面對生命中最糟糕的狀況。因為這種樂觀的態度會讓你覺得一切的挫折、過去的放棄堅持,隨波逐流都只是人性的自然表現罷了,所以學會了原諒自己,才能重新整理自己,再度出發。當生活中所面對的只剩下鐵窗牢籠,當自己被現實逼到死角時,我們要如何的反應與應對呢?我們應該向作者學習─用奮鬥來跨越生命中的鐐銬,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生命中的困難與挫折,進而開創出光明的璀璨的生活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