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藝文訪佚(三)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1,777

筆者另覓得的一首林樹梅詩作,見於廈門的鷺江出版社發行之「廈門詩薈」一書,詩中描寫廈門港在鴉片戰爭後成為通商口岸、外國船隻紛至的情景──林樹梅嘗屢從養父巡弋海疆,又曾入總督顏伯燾及林則徐(諡文忠)幕中籌議海防機宜,然竟眼見國家兵敗喪權,被迫開放通商,其看似輕描淡寫的詩句間,實包含其心中難吐的苦悶:

過鼓浪嶼

滄海桑田幾變遷,紅羊小劫又經年。

鏡中樓閣餘灰燼,兵後繁榮尚管弦。

亦有流民愁失業,豈無互市說安邊?

至今鼓浪門庭內,猶泊如山甲板船。

此詩原書注釋:

紅羊小劫,指動亂,殷堯藩︽送李節度︾詩:『太平從此銷兵甲,記取紅羊換劫時。』

兵後,指鴉片戰爭以後。

互市,即通商,根據公元一八四二年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廈門闢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甲板船,指外國船。

最後要介紹的一首林樹梅詩作,係見載於大陸「今日廈門」網站所蒐集與廈門有關的詩篇之中,題為「拜忠愍公祠」。這位「忠愍公」即同安人陳化成,字業章,號蓮峰。他於嘉慶年間曾隸李長庚麾下,在剿擊海寇蔡牽的戰役中屢次立功,道光年間歷昇為金門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職,後於道光廿二年英艦侵入吳淞口時壯烈殉國,死後獲詔立專祠,賜祭葬,予諡「忠愍」。林樹梅此詩便是於廈門往拜其專祠而作,詩中稱陳化成為「父執」,諒他必與林樹梅養父林廷福為舊識。

拜忠愍公祠

父執公專閫,江南昔駐兵。孤軍無後繼,一死有餘榮。

鷺島歸忠骨,泄流帶恨聲。至今寰海外,猶自仰威名。

胥貞咸

關於胥貞咸,金門縣誌「人物志」中並未為其立專傳,對於他的家世記載,見於「人物志‧忠烈」部分:胥貞咸之祖父胥獻珪,在林爽文之亂時隨蔡攀龍出戰,被俘不屈而遭支磔慘死;因其壯烈殉國,故胥家子孫獲賜世襲雲騎尉之職。此外據「藝文志」中著錄,胥貞咸著有「胥鶴巢詩集」,介紹惟寥寥數語:「貞咸以將家子,折節讀書,其詩亦琅然可誦。今佚。」,藝文志所選錄之清代詩文中亦無其作品。胥貞咸雖能詩,但於今已不得一見,筆者所能找到的相關文獻,僅有呂世宜「愛吾廬文鈔」中的一篇「鶴巢吟草」序(這個書名應即是「胥鶴巢詩集」的原名)。從呂世宜之序文,尚可聊供管窺胥貞咸之行述、詩風:

鶴巢吟草序

胥鶴巢,薛生紹庭友也。壬辰之歲(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余館於廈島綠蔭精舍。紹庭將從余學,囑鶴巢為之介。余於是未識紹庭,先識鶴巢也。鶴巢,將家子,年少耽吟,有書畫癖,嘗質衣一笥購右軍(王羲之)聖教序舊拓本,攜示余。余心異之。自紹庭歸,與鶴巢不相接者三、四年。今歲余主講浯江(即後浦之浯江書院),紹庭持鶴巢詩來索序。問之,則鶴巢死矣。余為憮然者久之。竟其卷,粹然如琢玉,五言尤工可誦也;惜香奩詩外多牢騷不平、哀怨之音,使人不樂。鶴巢名貞咸,以祖父功襲雲騎尉,官閩安守備、署金門游擊,非不遇也;年三十有三,甚壯也,可以自奮於之世,展胸中所抱以就名,乃抑塞鬱遏以至此!嗚呼!此鶴巢之所以不永年也!母老妻少而無子,紹庭為恤其家,存其稿云。

附篇

關於丘葵

蒲壽宬「寄丘釣磯」

生值宋元之交的丘葵,與其同時代者寫給他的詩文,過去似乎只有陽翟人陳必敬所寫的兩首「詠釣臺詩」已為人知,詩見金門縣志「隱逸」傳中。筆者藉由學者昌彼得等人所編纂「元人傳記資料索引」一書對丘葵的附載,檢得一篇贈予他的五言詩,題為「寄丘釣磯」,作者為蒲壽宬,詩見其所著「心泉學詩稿」卷一,此書四庫全書有收。通常筆者都是先將抄出作品的作者介紹過再引其原作,但為了方便討論起見,這裡要把順序反過來,先看蒲壽宬的詩,如下:

寄丘釣磯

高丘遠望海,秋思窮渺瀰。苦吟有鬼泣,直釣無人知。

有時捲龜殼,箕踞食蛤蜊。落日明雲霞,狂風舞蛟螭。

全生帶笭箵,聱叟漫奚為?一笑橫大江,列岫浮修眉。

畫圖障我目,隔此天一涯。欲攜我簑笠,風雨從所之。

漁僮緩鼓枻,驚我白鷺鶿。我欲從伊人,薄酒分一卮。

(筆者按:笭箵:竹製漁具。聱叟:唐代元結嘗自稱「浪士」,人稱其「漫郎」、後又稱他「聱叟」。元結曾作「自釋」一文來自闡此稱號由來;因為自己不聽從於時俗、自善其身而能保宗全家,別人反以為他跟不上時代、不懂應世順時,才譏誚他是個不聽人言的「聱叟」。丘葵卻聘釣隱、避世明志,在當時或許也有人目之為「聱叟」吧。)

關於這位「蒲壽宬」的姓名、身分與形象,載記中頗有歧異。據「四庫全書提要」在心泉學詩稿書前所列舉的資料:「永樂大典」內記此人名為「壽宬」,而「萬姓統譜」一書中是「壽峸」,然黃仲昭著「八閩通志」中卻是作「壽宬」。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內各處皆作「壽宬」,認為這種一致性顯示這才是正確的,其他兩種寫法是傳抄出錯所致。至於蒲壽宬的身世和生平,也令人難以獲得一個無矛盾的形象,連四庫館臣也不能得出明確結論:若據「八閩通志」的記載,蒲壽宬是宋末泉州阿拉伯籍富商蒲壽庚的兄長,宋末元人南攻,宋王朝宗室中有益、廣二王乘船逃奔泉州,卻遭當時掌握泉州的蒲壽庚閉城不納,據說這就是出於薄壽宬的授意密謀;「八閩通志」還稱蒲壽宬要蒲壽庚納款降元,自己卻扮成處士模樣入山中居住,以避嫌疑,待其弟以歸附之功獲得加官進秩,富貴冠一時,他才又出山應世,一副清高模樣。若依「八閩通志」所言,蒲壽宬係一奸宄小人,也是南宋覆亡的推手之一。但「萬姓統譜」中則稱蒲壽宬於宋度宗咸淳七年時任蒲州知州,而蒲州是山西永濟縣一帶,在咸淳七年時北方早為元人所據,南北相隔,蒲壽宬似不可能授其弟反悖;而且「萬姓統譜」中又稱蒲壽宬為官儉約,受民稱頌,堪稱是一循吏,和陰謀家的嘴臉不侔。不過,四庫館臣據蒲壽宬作品中有一首「梅陽壬申劭農偶成書呈同官」詩,考定蒲壽宬在咸淳八年(壬申)時是在廣東梅州(梅陽)為官,那麼「萬姓統譜」內稱其為蒲州知州的記載就是錯誤的。可是,若要因蒲壽宬實是在南方為官,就推斷他有參與反叛宋室之舉,這也嫌太過武斷:::。

(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