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藝文訪佚(三)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1,217

關於黃傑

耿定向「黃忍江先生傳」

明代嘉靖年間的西黃人黃傑,字一貞,號忍江,他的一生並未飛黃騰達,於嘉靖十四年成為府學選貢後,僅歷任過湖北黃州府麻城縣訓導、廣東雷州府海康縣教諭、伊府教授等低微官職;但他教導過的學生中,有一位後來卻成為明代的著名學者與名宦,此人即耿定向。按:耿定向,字在倫,湖北黃安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曾任雲南道監察御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刑部侍郎等職,官至正二品戶部尚書,卒年七十三歲,贈太子少保,諡「恭簡」。耿定向除了官至顯要,他還是王陽明心學的承繼者之一,辭官後在天台山講學,啟迪後進,學者稱之為「天台先生」。在縣志中的黃傑傳記曾提到,耿定向於黃傑亡故時正擔任福建巡撫,他為舊日恩師捐金治葬並寫傳文以誌之。這篇黃傑的傳文,今見於耿定向所著「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十五,題為「黃忍江先生傳」;因為作傳者之不凡,這篇傳記亦被焦竑收錄於其編輯之「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九、以及清人顧存孝所編「明文英華」一書卷九中──黃傑的師表楷模形象,不僅深刻在其教導過的學生心中,亦因耿定向的記述而廣為人知。在這篇傳文中,耿定向以自身及其弟耿定力(字子健,官至兵部侍郎)所見識過的諸般劣師嘴臉,與黃傑對待學生之態度做了生動的比較,其佳處非筆者拙筆所能形容,還是讓這篇傳文自身來述說黃傑之所以使學生感念的人格吧:

黃忍江先生傳

余束髮為諸生,偃蹇黌序蓋十年,所更庠師凡六七,大都如出一型,其不為子雲(揚雄)所譏刺者渺矣。嘗睹里中諸寒士,擔簦徒跣,為俯仰計,良苦辛也;歲時矉容聚族而謀,則又以無能脩儀為楚,或稱貸拮据以往,至學宮前,頭岑岑加重、足儃儃不敢前。既候之署,閽人預探,有贄已,乃出見,見則往往以怒容盛氣臨之;已納贄,則手受納袖中,默以指度腆菲,稍如意,始漸降顏色相遇,否則怒益熾,設諸難督過,若責償夙逋然諸;低迴逡巡,曲辭窾說,第得免譙訶以出,則自幸矣。乃富至豪族子弟,至則輒款狎、杯酒交歡,甚至謔浪媟褻,無復夷等。而富室貴族子弟出,則揚揚捫腹,都騶奴橫行衢街間,睹朋儕旁若無目,流視之而已。余每慨然太息焉:不謂禮義相先地,而陵夷至此極也!乃晚而始遇忍江黃先生。

先生故未嘗為嶄絕奇異之履,恂恂然,貌若不勝衣,言若不出諸口,中介而氣和,色溫而語簡,與人無封而中鑒井井。余友彭公輔,故孤寒士,先生一見輒器之,謂余曰:「彭生有仙風道氣,子得友矣。」先生遇余兩人至,輒留坐竟日談,亶亶無倦。余兩人亦樂聽先生語,每至深夜忘歸也。先生嘗謂余曰:「吾初授官,命下時,一夕念之不寐,竊謂:「官以訓導名,豈漫哉!即字義從言川,朝廷欲吾諄諄以善言與諸生相切劘也;而導字又從首從之從寸,則又欲吾首躬行以倡諸生不可踰尺寸矣。非徒言也,顧名思義,厥任為艱耶!」

先生故博洽多聞,從先生游者,咸虛往實歸,欣得聞所未聞。憶余嘗病,先生為述范仲淹示子書曰:青年何苦多病,豈不以攝生為意耶?門戶纔起立、宗族未受賜云。余聆之,惕然悚,蓋省古人之愛身,有以也,其志遠矣。又嘗述宓子之治單父也,其抑競崇恬,蓋感楊喬之喻云。而又時時為余稱引其鄉先正,若虛齋(蔡清,晉江人)之操履、次崖(林希元,同安人)之風節、淨峰(張岳、惠安人)之長厚,其行事甚詳,竟日無一庸俗談也。維時邑庠士餘五百人,賢者孚,不肖者格,貧寒者依依若怙,而貴富驕蹇者亦戢戢斂飭。先生故未嘗一厲聲色也。其時僚胥鄙且悍,日爭腐鼠,相詬鬨,而顧獨嚴敬先生,不忍忤。一日,有緇衣欲葺梵宇,持籍丐助於先生。先生曰:「嗟!吾亦孔氏之守祀也。吾目擊吾孔氏之宮不足以妥靈而不能謀,吾時心惻矣,而顧為若謀耶!」邑令聞之,感,乃亟為葺理殿廡云。先生言不辯而中髏如此。尋先生陞海康掌教,行,邑之士紳弟子,不戒而追送者無慮數千,車馬塞途,先生瀕行,留衣一襲遺代己者,寓相傳意。尋代先生者雖不能盡先生志,然亦感先生意指,待諸生不為虐矣。

先生陞任後,越幾年,而余弟子健補弟子員。弟時猶髫也,釋菜歸而邑邑(悒悒)無歡。余詰之曰:「父兄睹汝髫年得泮游,為榮矣,而色不喜,何也?」弟曰:「吾嚮以學宮仁義府也,而今殆異所聞矣!吾始偕諸士謁先師,繼升堂、伐鼓、拜揖、禮成。庠師儼然升座。吾儕肅而侍,意初筮必有發教吾,方延跂以聆;乃庠師旋從中座起,掀髯信眉而揚聲曰:『若等公堂幣金尚不具,何也?今而後不辦者,視吾夏楚(教鞭)!』諸士慄然而恐,吾為之赧然汗下矣!若斯而謂為仁義府耶,游之不足榮矣!」余曰:「咨(嗟)!小子後矣!惜未得侍余忍江先生也!」余益重感思焉。

先生任海康凡幾年,聞海康士德先生如余邑,相率建祠生祀之。後先生思告歸,余時典學南畿也,聞之,寓書部使者屬遂先生志。先生歸,而姻友周元孝氏(周宏祖,字元孝,湖北麻城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官至南京光祿寺卿)來督學;元孝故亦出先生門者,鄉人士相率屬元孝,當優遇先生。聞元孝之校士於泉也,敬謁先生,先生猶儼然以師道臨之,更不一語及私。元孝以此益欽先生,余鄉人士相傳以為美談云。余茲承乏來(耿定向於萬曆六年七月出任福建巡撫),意先生尚無恙,將操几杖而秉度也;居無何,而先生之訃聞!嗚呼!悲哉!

余少年盛氣,聞先生諸緒論,憬憬奮起,私心謂:即不敏,當亦少自樹,不負先生。乃今髮穜穜(童童),然而齒累累,而猶然支離攸謬若此,不已重負先生哉!嗟夫!悲矣!

先生諱傑,字一貞,泉之同安人。學者稱為忍江先生云。

(十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