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藝文訪佚(三)
洪朝選「讀禮稿」、「洪芳洲先生詩文集注譯」
當黃傑去世之時,時已罷官家居的洪朝選曾為其作祭文。按:洪朝選,字汝尹,號芳洲,更號靜菴,同安人,嘉靖二十年進士,曾歷南京戶部主事,廣東、山西參政,太僕寺少卿,僉都御史等官。後洪朝選仕刑部侍郎時,值張居正當國,因張居正與宗室遼王有過節,欲以謀反罪名將之治死;洪朝選極力迴護,雖保住遼王性命,但也得罪了張居正,以致被劾免歸鄉。另外,當張居正喪父時,鄒元標、吳中行等人曾上疏指摘而遭充軍處分,洪朝選曾寫信稱揚他們,這使張居正更為光小,決心要將洪朝選除之而後快。當耿定向擔任福建巡撫時,因他與洪朝選相善,故招其講學並常向洪諮詢時政,是以洪朝選一時間尚不致受害。但耿定向於萬曆八年因服喪去職後,接任福建巡撫的勞堪一方面疑心洪朝選曾在耿面前中傷他、一方面欲討好張居正,於是羅織成案,將洪朝選逮捕下獄。不到兩天,洪朝選暴斃於獄中,死後還遭曝屍四五日,直到屍腐生蟲才准收殮。洪朝選之子洪競一心為父申冤,一再陳情,然直到張居正死後的萬曆十二年,陷害洪朝選的勞堪才終遭充軍處分。洪朝選居官廉潔,以名節自砥礪,雖罹奇禍,終獲洗雪,列祀同安縣鄉賢,著有「芳洲搞稿」、「歸田稿」、「續歸田稿」等。他為黃傑所作這篇祭文,大約就在他自己遇害前幾年所寫,見於其著「讀禮稿」中:
祭黃忍江文
嗚呼!
自予登第,識公京邸。予住靈濟,公寓三義。
或往或來,何此何彼?予榷浙水,公教西安。
邂逅相遇,不遑款板。公不予咎,反感饋餐。
自茲仕途,南北東西。予既奔走,公旋陟躋。
不見廿年,音問況睽。江防留都,相會楚侗。
不鄙謂予,極口稱公。予喜同鄉,有人可宗。
予歸林下,公亦有里。東阡西陌,不遠伊邇。
如何十年,不聞綦履?或告公疾,有似西河。
寸武必扶,比舍不過。予滯海曲,公亦山阿。
九日香山,移書卜會。兩情歡洽,茲遊為最。
唱和詩章,筋力尚蹶。旬日而亡,聞訃增愀!
胡天於公,德厚福渺!公既無嗣,嗣又一夭!
衰絰在身,弔不能往。追始念終,哀情彌廣!
告以斯文,用播吾黨。
除了「讀禮稿」之外,洪朝選的諸種作品,在民國八十九年二月時還於台灣由「洪芳洲研究會」輯印出版,書名為「洪芳洲先生詩文集注譯」。這是洪家的後代子孫於福建蒐集其舊刻諸作,經邱燮友、丘瓊華等人譯釋,及蔡受勳先生校對而成書,分為上下兩冊。筆者由其中復得二首詩,是洪朝選與黃傑重九登高後的唱和之作,一為五言,一為七言,原皆收錄於其著「歸田稿」中。由詩題所言,所遊之地名為「香山巖」,地在同安。二詩如下:
次韻黃忍江教授九日同遊香山巖
其一
名巒今始到,遊客幾回新。海湧疑遊若,山朝似畢臣。
寒桃嘗夏果,村釀釅家珍。漫落龍山帽,風流骨已塵。
據原書註:若,即指海神。龍山帽,指晉代孟嘉任征西大將軍桓溫之參軍時,桓溫曾於重九日於龍山設宴與幕僚同樂,孟嘉之帽為風吹落而不自覺,桓溫命人即席作文以嘲之,孟嘉亦立作答文,其文甚美而獲四座嗟嘆之故事。後「落帽」一詞遂為重九登高之典故。
其二
莫嫌眸子久遮明,
不見青山倍有情。
性比覺珠珠比性,
任封泥土也還清。
筆者按,此時首句下原書有註:「來書有『壯喜登臨老目盲』之句。」所謂「來書」,自是指黃傑將其重九登香山巖之詩作寄與洪朝選,由此可知洪、黃兩人之詩當時是賦歸後方吟成,且黃傑當時正為目力衰退所苦。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