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寫人生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1,536
字型大小:

朋友寄給我一句話:「人生就像一枝鉛筆,看起來夠長,但寫起來不知不覺縮短了」。鉛筆的回憶太多,因為小學生開始學寫字都是使用鉛筆,因為寫錯時可以擦掉,那時人生像一張白紙,錯了可以趕快改。
究竟是何人發明鉛筆呢?據稱十六世紀英國人懂得以濃黑的石墨製造筆芯,並以細繩纏繞以便手持,後來義大利人以木頭做成筆桿,德國和法國人將石墨與黏土混合,來改進鉛筆的硬度。迄今,英格蘭西北部的凱斯維克郡(Keswick)有一間德文特鉛筆博物館(Derwent pencil museum),它傲稱是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工廠。
小時候在香港讀小學,一年級英文課本的第一課就教"This is a pencil "。記得曾經用過兩個牌子的鉛筆-德國的施德樓(Staedtler,1835)和美國的維納斯(Venus,1905),那時候手捲鉛筆機已經出現,成為鉛筆的伴侶。來台時,母親臨走還買了兩打附有橡皮頭的維納斯牌鉛筆,印象猶在。
1950年代,台灣的鉛筆品質不怎麼好,有的沒有橡皮頭,筆桿的木質也差。後來出現一種「月光牌」香水鉛筆,深受學童喜愛,因此學校頒發的獎品常是幾枝香水鉛筆,加上印有99乘法表的塑膠墊板一塊。當筆頭變短,就用小刀一片片地削,仍記得是折疊式的「手掌牌」,每當我帶鉛筆機到學校,同學見到它能捲出花朵般的木屑,十分好奇。每學期愛盲協會也來校義賣鉛筆,為盲胞籌款幫助角膜移植手術。
考上初中(1968年後纔是國中)不再用鉛筆,改用吸墨水的鋼筆寫字,SKB鋼筆(1955)是大眾化的商品,墨水有兩種牌子,銀行牌和派克牌,當時擁有一枝美國派克(Parker)鋼筆的學生,家裡的環境應該不錯。台灣早期有兩家文具大廠,利百代(1954)和雄獅(1956),都是從製造鉛筆起家,1962年利百代曾經與台灣新生報合辦過初中生鋼筆字比賽,班上有幾位同學參加,都只得到第五名,應該是一個「安慰獎」吧!
二戰結束前,匈牙利的比羅兄弟(B?r?bothers)發明了原子筆,他們將專利賣給法國商人彼什(MarcelBich),結果BIC圓珠原子筆的銷售一本萬利。1960年代初期,利百代和玉兔也生產木桿的原子筆,不過漏油是一大缺點,如果染到制服很難洗掉。不久法國製的黃色塑膠筆桿的BIC搶先登陸,接下來的是雷諾(Renault),歷久不衰。
用慣了原子筆,毛筆似乎已被人冷落。戰國時期秦國大將蒙恬發明毛筆,自古以來名家揮毫的字畫都是文化的精瑰寶,從端端正正的楷書到行雲流水的狂草,無一不在展現中國文字之美,科舉時代想要晉身仕途,首先要練出一手好字。以前讀初中時,除了寫週記要用毛筆寫,還要交大小楷各一頁,直到高三那年,學校為減輕準備大專聯考的負擔,始准許用黑色簽字筆寫週記。
 時至今日鉛筆沒有被淘汰,小學生用的款式變得花俏,也許是為了帶給他們初學寫字的趣味。學繪畫的人少不了鉛筆素描,各種考試若是電腦閱卷,指定用筆是2B。歐洲體系的規格,「H」代表硬度,「B」代表黑度,標準的書寫則用「HB」。自從有電動鉛筆機的銷售,削鉛筆的功夫也免了,不然使用可更換筆芯的自動鉛筆,也挺方便。
 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現在只有簽署正式文件纔會用到鋼筆,以前他人贈送的美國西華(Sheaffer)鋼筆和法國白朗(Blanc)鋼筆都沒上墨水,原封不動放在家裡的櫥櫃展示。高仕(Cross)原子筆,一度是我的最愛,造型細長,有金色和銀色兩種,現在也藏諸名山。幾年前到克羅埃西亞旅行,纔知道自動鉛筆和鋼筆原都是潘卡拉(Slavoljub E. Penkala)的發明,難怪該國的觀光手冊特別介紹百年老廠的對筆禮盒。
 幾位朋友退休後勤練書法,偶爾也將作品拿去參展,初中時雖然得過幾次全校的前三名,畢竟不夠資格登大雅之堂,唯有過年時隨興地寫幅春聯,孤芳自賞。迄今,我仍珍藏一截有紀念性的不褪色鉛筆,是從帶來台灣的縫衣機抽屜中找到的,當年父親買來作記號筆用,顏色是紫色,只剩不1/3的長度,那時螢光筆尚未出生。
 朋友從Line傳來那句話太有哲理,倘若人生是一枝鉛筆,經過不斷的削短,已到了捉襟見肘的程度。縱使人生已非白紙一張,改不回去,不妨寫點回憶,不虛此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