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防疫期的生活花絮

發布日期:
作者: 巧爾。
點閱率:925

之一,兩難
二月中旬,台灣疫情還不算壞,基隆地區的民眾也零確診的時候,我接受了好友的邀約外出聚會,兩人約在一家賣簡餐的小餐廳吃飯。
我們十一點到餐廳,是餐廳開門做生意的第一組客人。餐廳謹守防疫守則,將大門打開,置放一瓶酒精在入口處的桌上。服務人員提醒進門客人要噴灑酒精消毒,才為客人服務點餐。
此時雖是去聚餐,不過大家都怕人多的地方。因兩人去的早,餐廳除了主廚老闆、點餐服務人員外,就我與好友共四人。人少,我們的心情也跟著放鬆下來。
中午十二點過後,有兩位客人上門來,接著又有一位客人進餐廳來,另一位服務人員也上工,餐廳變熱鬧了。再後來,一位客人進來了,還預約了幾個位置。
此時,我們兩人已經用完餐了,服務人員也送上了飲料。不多久,服務人員來跟我們商量移位至另一邊的位置。因等一下還有客人要來,她正打算著要併桌。我們不想妨礙餐廳做生意,爽口的答應,並立即移位。
簡餐小餐廳的面積不大,滿座頂多是十幾位客人。不多久,餐廳進來了六七個人,及另一組兩三位客人。餐廳頓時高朋滿座,兩位服務人員忙著請客人用酒精消毒雙手,幫客人服務點餐、送餐,協助副餐,主廚忙著料理主食,小餐廳顯得有點擁擠侷促。
我與好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看著餐廳滿座的情景,心裡不安的盤算思索著,要不要離開餐廳到外頭透透空氣?尚未行動的我與友人,卻見到主廚一忙完主食料理後,竟忙不迭的飛奔離開餐廳到外頭呼吸新鮮空氣。真讓我瞠目結舌,看傻了眼。
  疫情時期,餐廳老闆的心情有點複雜。沒生意做時,內心很哀嚎;餐廳生意好到顧客滿座,心裡又怕怕的。套用莎士比亞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之二,交還回去,就對了
因擔心清明連假期間,排隊買口罩的人會更多,清明節前一天我一早便趕到藥局去排隊。等了一個小時多,藥局終於賣口罩了。依照平常藥局服務流程,藥局老闆A在門口檢查民眾的健保卡,老闆娘B刷健保卡,老闆的母親C拿口罩給排隊民眾。
輪到我時,我拿健保卡給B刷卡,並走到左側遞上兩份口罩的費用三十元給C,等B過完卡,C交給我用信封袋裝好的口罩。我拿了口罩就塞入提袋,急著趕赴菜市場去採購清明節要祭拜祖先的各類物品。
買完菜回到家,將採購的物品整理妥當後,從提袋拿出口罩要放入置物盒裡,發現藥局多給我一份口罩啊!我傻眼了!當時我也沒留意到老闆的媽媽交給我的是三個信封袋呢。
雖然每週排隊買口罩有點煩,雖然是藥局失察多給我的,但為了不讓藥局核算份數與金額不符,我決定將多出來的這一份,拿回去還給他們。我又風塵僕僕趕去藥局交還口罩,老闆及老闆娘不斷的跟我說謝謝,謝謝。
防疫時期,藥局每天為服務民眾,額外承擔了販售口罩的任務,已經很辛苦了。交還藥局多給的這份口罩,我認為是我應該做的事。
交還後,內心感覺很坦蕩磊落,回程步履也跟著輕鬆起來。這樣做,就對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