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帕
以前我們形容感情好的姐妹淘為「手帕交」,但時至今日,年輕人的語彙時時創新,昔日之手帕交一詞早已被殲滅,取而代之的是「閨蜜」。
我的在台好友─葉子,回金時總會相聚聊聊。我對於葉子身上必定隨身攜帶一條手帕之舉,深感不解與驚奇。葉子說:在日本,隨身攜帶手帕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禮貌。打噴嚏時摀住口鼻、夏天擦汗、洗手時擦手、傷心時擦眼淚,可當小毛巾洗臉用、也可以擦外出用餐時不慎濺在衣服的湯汁,功用多多。而她不僅身上隨時有條手帕外,包包內還有一條備用手帕。我們打開「手帕」話匣子後,緊接著她為我上了一堂「日本手帕課」。
她說:手帕在日本是件每日必須的日用品。日本的百貨公司在一樓都必定設有「手帕專櫃」,一條名牌手帕的價格約在台幣兩百到三百之間(還真不便宜)。手帕也是親朋好友之間相互送禮時的禮品。
日本街頭也有手帕專賣店和襪子專賣店。她笑說這要在台灣一定會早早倒店,無法生存。我想,隨便用膝蓋想想也是啊!
又說,他們夫妻有時候會去吃一次每客上萬日元的懷石料理,餐畢後店家固定會贈送客人一條手帕以示感謝光臨之意。所贈送的手帕質料極為高檔,而手帕的圖樣則一律以日本當月盛開的花朵為主題,如鬱金香、水仙、紫藤花、百合花、粉蝶花、向日葵、波斯菊、玫瑰、百日菊、藜花、大波斯菊、掃帚草等美麗花朵來襯托。我問:那妳是否有收集全套?答:我們生活一向隨興,沒特別刻意去收集。
「手帕在我家也和衣服一樣需要常常換。但沒每天洗,那也太累。大概三、五天累積一堆後才洗一次,晾乾後再一條條一一燙平,再一條條摺好備用。而摺手帕時也是有講究步驟的,我如果摺錯,摺不工整,平日溫文儒雅的老公可是會為此生氣,叨唸我幾句的。」葉子笑著說著。
葉子後來遷回台居住時,把家當也都帶回來。其中當然也包括為數不少的各式各樣花色繽紛的手帕。那是在日本求學時,在日本工作時,同學、同事及朋友互相贈及自己看到喜歡的花色而購買的。她說:在日本,手帕是日用品也是禮品,更是收藏品。等我回台後去翻箱倒櫃,再拍照一一傳給妳分享。
葉子回台後,真的把她珍藏的手帕一一拍照傳「Line」予我欣賞,真的是花色繽紛,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而其中有許多是仍睡在透明包裝袋內,尚未開封面世哩。葉子說:妳喜歡那一條?自己在相片上畫圈,我送妳。又說:東京是我的地盤,等妳有空時我帶妳逛遍東京,也帶妳去逛手帕專賣店哦!讓妳真正感受到手帕這小小小的一塊方巾,在日本確實是有這麼不容忽視的地位與魅力。
聽她一席話,讓我覺得很汗顏。想想家裡的手帕們,她們都被我擠在抽屜裡小小小的陰暗角落,終年不見天日,過著那種常年無用,棄之可惜的待遇。
說手帕,談手帕,讓我想起昔日看古裝劇電影,每當女主角看上男主角時,走著看著,除了暗送秋波外,最後總會故意不小心掉下了手帕 讓男方去撿(真是個妳丟我撿的始祖),然後男主角就有了個不尷尬的開場白,有了正式眼對眼互道姓名住址的機會。看來,古時候的女生還真是滿有心機的啊!在古裝文藝愛情劇裡,手帕是初次溝通交流的媒介,也是女主角送給男主角的定情物。男主角往往把這芳香的寶物攢在懷裡隨身攜帶,時不時的拿出來緬懷一番,睹物思人期盼再相會。
再回顧我家手帕最風光的時期,都聚焦在孩子們的嬰幼兒時,那潔白柔軟的紗布手帕都用來洗臉、擦汗及當喝牛奶時的小圍兜,另外還有一條是洗屁屁專用。
孩子們上幼兒園,昔日的圍兜有左右兩個口袋,衛生紙和手帕各放一邊隨時取用,倒也方便。
但孩子長大後,我家手帕旋即被打入冷宮永不相見。直到六年前,我升級當了阿嬤,新的一批紗布手帕紛紛進駐我家,延續銜接了七○年代我對手帕的記憶。
時至今日,現代人圖的是方便、快速。濕紙巾、衛生紙隨手可得,隨用隨丟無負擔,無需反覆清洗。昔日的手帕被取而代之也是勢之所趨,大家也習慣於如此的生活日常。我想,手帕被束之高閣的家庭,應該比比皆是吧!
我家豪寶鼻子有點過敏,雖然上學帶了手帕,但不會用。打噴嚏流鼻水時,頭一轉,肩膀一提,直接用衣袖擦,我看了真是暈。讀中班下期時,他就不穿園兜了,說那是小班在穿的。我有時就在他褲袋內放條手帕,也曾在衣服上用別針掛條手帕,但他還是沒養成「用」的習慣,手帕不是完好如初在口袋內,就是拿掉衣服上的扔在書包裡。
防疫期,宣導要常洗手。老師規定每人要帶一條手帕擦手用。他帶了手帕依然乾乾如也。我問:洗手後你用什麼擦手?答:用衣服擦啊。又說:這樣拍一拍比較快。聽了真是暈,難道寶貝也承襲了我那不拘小節,大而化之的大喇喇個性?
每次接他上、放學時,我注意到豪班上有位同學,他的媽媽都很用心的會在他衣服上別著一條手帕,以備隨時可用。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習慣,值得學習。看來,我得好好給豪寶上個「手帕課」,但先決條件是衣或褲要有口袋置放。
看著葉子隨身攜帶,隨時在用的手帕,引起我的好奇心,在閒哈啦的聊談裡,讓我這一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井底蛙能從中知曉一些他國之文化習俗,也是件很棒的事。這亦讓我有所頓悟。嗯!手帕輕巧方便攜帶,她擁有不少的功能。我得趕緊把家裡冷凍塵封已久的手帕一一挖出,找個專用包給她住,讓她鹹魚翻身和衛生紙一樣,雖不高貴顯眼,但卻也很重要。
今後,我也要把手帕這小小的一塊方巾,納入我的包包內,以備不時之需。手帕,將和原子筆、身分證、信用卡、鈔票一樣同等身分,在包包的小世界裡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
註:五月二十四日忽然看到沈姐「手帕」一文,嚇我大大一跳,心想我們怎麼這樣有默契?我的「手帕」正在行進中接近完稿階段。文中「喜宴時,阿嬤最喜歡拿出手帕,包個胡椒包夾肉帶回來給阿孫吃」,看了讓人莞爾,這是我們那年代共同的記憶,我竟然給遺忘了!看了沈姐的好文,重新勾起這奇妙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