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成的金門情
在蔣總統經國的引荐下,台南市長蘇南成二度蒞臨金門參訪,成就金蘭之好,締結雙城不渝的革命感情。
民國六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是金門「八二三」大捷二十一週年紀念日。當天下午,正在伏首案牘的蘇南成接獲總統府來電,指示他於二十四日清晨到台北松山機場,蔣總統經國先生將在那兒召見他。
二十四日清晨,蘇南成準時赴約,果於預定時間見到了蔣總統。
「南成,我帶你到金門去!」總統一見到南成,緊握著他的手說道。
到了金門機場後,蔣總統招呼蘇南成站到前頭,並逐一介紹金門防衛司令官、政戰官以及石政求縣長等人。
吃過午飯,在縣長石政求先生的陪同下,搭著專車,到島上各名勝古蹟及重要設施參觀。
在未到金門之前,蘇南成即久聞金門是仙山、聖地、英雄島,同時更有名酒、神駒、志士心,早就渴慕有一天能親睹金門豐采。這一次,很感謝蔣總統給他這個難得的機會,所以看得特別仔細,希望能在其中,激發一些推展未來市政的靈感。
車子奔馳在筆直的中央公路及環島南路上,看到了平整如鏡、纖塵不染的中央公路、古色古香的莒光樓、閃耀著永恆光芒的古寧頭戰場,還有美輪美奐的延平郡王祠。
金門和台南在三百七十年前,即有著「反清復明」的會盟處,迄今金門島上猶留有鄭成功的奕棋石、點將石、國姓井、練兵處等遺跡。鄭氏於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親率水陸兩軍自金門進攻台灣,最早登陸地點即位於台南安南區的四草海岸,鄭氏遺跡悉留金門及府城兩地。
再者,金門和台南兩地民風同屬保守純樸,刻苦耐勞,兩地居民大多以農、漁業為生,勤儉成性。這也讓蘇南成突湧靈感──何不讓金門與台南結為金蘭之好呢?
蘇南成當下主動向石政求縣長提出這項建議,石縣長立即欣然同意,並相互研商締盟的有關細節,成就了日後兩地締盟的成熟條件。
之後,蔣總統帶著蘇南成登臨太武山,指著浩瀚的大海,語重心長地說:「從事政治工作的人,應該像海一樣,能夠容納一切。」
這是蘇南成市長的第一次金門行。
為了追尋血脈相連的民族文化根源、為了向英勇的前線將士表達崇高的敬意、為了要向戰地民眾學習刻苦儉樸的生活和充滿蓬勃朝氣的戰鬥精神,台南市各界在民國六十九年八月十一日組成一個金門前線訪問團,攜帶台南市民真摯的友誼,搭乘海軍專艦前往金門作為期三天的訪問。
當時,本人係中國時報派駐台南,又適巧是金門子弟,自然受邀擔任隨團採訪記者。
當台南市組團前往金門訪問時,台南市民都很興奮,大家出錢出力,以壯行色。當時所攜帶的土產,都是由熱心市民「出錢」購買的,隨行的幾個技藝表演隊伍,亦是由該市的學校或團體熱心「出力」支持的。
這一次台南市各界組團到金門的主要目的,是向勞苦功高的戰地軍民表達致敬與慰問之意,所以永福國小的管絃樂與合唱團、安南國中的民俗跳繩隊、台南女子體操隊,以及多才多藝的鳳凰小姐十二金釵等,他們都成為向戰地軍民致敬與慰勞的使者,他們在戰地軍民面前,綻現著天真爛漫的笑靨、表演著傑出的才藝、洋溢著歡樂的笑聲。於是,戰士和民眾、後方和前方、大人和小孩,大夥心和心連結在一起,情和情融匯在一起。
台南訪問團這次金門之行,使大家認識到金門那種大無畏的戰鬥意志和軍民合作無間的團結精神,值得大家學習、看齊的。
當軍民一起合唱「梅花」與「龍的傳人」的情景,那一股誰也不能欺侮的雄壯氣勢,震撼天地,至今猶令人振奮不已。
「沒有到過金門的人嚮往金門,到過金門的人懷念金門」,這是蘇南成市長的二度金門行!
經過雙方縣市長的認可、縣市議會的支持、金門政委會及國防部的同意,雙方終於在七十年四月二十五日,亦即鄭成功開台三百二十週年紀念日的那一天,正式締盟結為友誼之城。
蘇南成回憶說:他喜歡金門民眾刻苦儉樸的生活,和軍民充滿蓬勃朝氣的戰鬥精神,在在值得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