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由賴生明略述古今戰鬥英雄

發布日期:
作者: 楊世英。
點閱率:7,217

拜讀金門日報五月五日謝輝煌學長︽莒光樓前話英雄─留金歲月瑣憶︾,暨金門日報五月六日社論︽保存金門戰役文物為歷史作見證─欣見大膽戰役英雄賴生明生前勳章將重回金門︾,兩篇鴻文,筆者不禁思緒潮湧,感歎萬千,隨即電話謝輝煌學長,昔日戰地伙伴賴才星先生(賴生明叔父),金門日報駐台連絡員黃堅堯兄(曾專程赴中壢訪問賴生明家屬),及前七十五師友人,獲得不少的寶貴資料,謹就個人所見所聞所感,續貂如下:

民國卅九年秋,筆者於怒潮學校畢業,分配到二百師五九八團第二營第四連(住金東浦邊)任見習,即與國軍第一屆戰鬥英雄賴生明的叔父賴才星(任上兵文書)同一連隊,直到民國四十二年秋,國防部核定我轉任工兵調離金門,在此三年期間,賴才星與筆者因年齡相近(賴才星長我兩歲),個性亦相投(待人以誠,不善辭令)是很談得來的伙伴。

而隸屬於七十五師的賴生明,住金中瓊林一帶,每逢星期假日,賴生明常來本連,與他叔叔賴才星會晤,當時金門島尚無公車,至於計程車,連這個名詞都沒聽說過,從金中到金東,全靠兩條,一步一腳印的丈量,是很辛苦的,即此可見,賴生明年紀雖輕,卻很尊敬長輩。

當時賴生明是名聲遠播的戰鬥英雄,且禮貌週到,他來本連時受到全體官兵的歡迎,尤其是年長的連長李寞廷、副連長邵思義、指揮員徐琪生,更是對他噓寒問暖,有時還為他買個豬肉或牛肉罐來加菜(是當時最好的招待)。

某年賴生明因參加「血戰大膽島」(可能記憶不精確)影片至金門實地拍攝,在松山機場,與筆者不期而遇,他的記憶很強,事隔多年還記得筆者,仍以「見習官」相稱,時間雖短暫,相談甚歡洽,惜以後再無連繫。

以當時筆者服務於二百師五九八團第二營第四連為例,該連就有十多位僅小學程度的士官兵,參加隨營補習教育,考取候補軍官,而晉升到校級軍官。賴生明讀過金門中學,又戴有戰鬥英雄的榮冠,照說晉升軍官該是順理成章的,但他後來卻以士官長退休,這不正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昭示:「要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力行者嗎!

賴生明於民國四十九年結婚,接連生育二男三女,以一名軍中基層士官微薄的薪俸,供養全家生活開支,捉襟見肘窘況,自可想見,當時如果他向愛護他的老長官胡璉將軍、蔣經國先生求助,必能獲得改善,但賴生明捨此不為,寧願清淡自甘,此種不忮不求的情操,令人感佩。

賴生明在關鍵性的「大膽島戰役」中,捨死忘生達成艱巨的使命,當選國軍第一屆戰鬥英雄,立即成了萬方矚目的風雲人物,受到各級長官的重視,蔣夫人曾贈予金牌,參謀總長周至柔將軍蒞金,除有所贈賜外,並與之同機返台暢遊勝蹟,其他台灣各界,以及僑胞歸國等來金勞軍團,必贈給賴生明一份相當優厚,眾所羨慕的禮物(金),但為人率真,重情感的他,總是當過路財神,左手剛收到的物品(或金錢),立即右手轉交給朋友,或因病困急需孔方的陌生人,因此到後來,賴生明依然兩袖清風。

總之賴生明自民國卅八年入伍,至七十九年,以營為家逾四十寒暑,將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毫無保留的貢獻給國家,他在軍中所表現「不積財、不作官、不求人、不怕苦、不畏難、不惜死」的美德,實可列為教材典範後世。

雲台圖像︹註一︺,凌閣題名︹註二︺,獎勵戰鬥英雄(作戰功臣),凝聚全國向心,鼓舞民心士氣,造成為人津津樂道的漢、唐盛世。毛澤東循歷史軌跡,亦於民國四十四年九月,封了所謂「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縱觀世界各大強國,對戰鬥英雄,莫不採取尊崇厚獎方式、近年筆者旅遊大陸多處景點,見到各地皆有「老幹所」,那是政府為退休將士(或行政官員)所營建,自成單元的高級住宅區,非但房舍寬敞現代化,裡面健身、運動、休閒、娛樂等軟硬體設施,一應俱全,連理髮也由當地技術最好的理髮師,服務到家且係免費。反觀我們的戰鬥英雄賴生明家屬,祗能擠在二十四坪狹小的空間,以及榮譽國民待遇的菲薄,能不令人浩歎,誠盼當局有所省思謀求改善。

︹註一︺「雲台圖像」:係漢明帝感念功臣(戰鬥英雄)畫廿八將於雲台:「一、高密侯鄧禹、二、全椒侯馬成、三、廣平侯吳漢、四、阜成侯王梁、五、膠東侯賈復、六、祝阿侯陳俊、七、好時侯耿弇、八、參遽侯杜茂、九、雍奴侯寇恂、十、昆陽侯傅俊、十一、舞陽侯岑彭、十二、合肥侯堅鐔、十三、陽夏侯馮異、十四、淮陽侯王霸、十五、鬲侯朱佑、十六、阿陵侯任光、十七、潁陽侯祭遵、十八、忠水侯李忠、十九、櫟陽侯景丹、二十、槐里侯萬脩、二十一、安平侯蓋延、二十二、靈壽侯景丹、二十三、安成侯姚期、二十四、昌成侯劉植、二十五、東光侯董純、二十六、郎陵侯臧宮、二十七、楊虛侯馬武、二十八、慎侯劉隆。

︹註二︺「凌閣題名」:唐太宗題廿四位勳臣(含文臣武將)題名於凌煙閣:一、趙公長孫無忌、二、趙郡公王孝恭、三、萊成公杜如晦、四、鄭文員公魏徵、五、梁公房玄齡、六、申公高士廉、七、鄂公尉遲敬德、八、衛公李靖、九、宋公蕭瑀、十、褒忠壯公段志文、十一、夔公劉弘基、十二、蔣忠公屈突通、十三、鄖節公殷開山、十四、譙襄公柴紹、十五、邳襄公長孫順德、十六、陳公侯君集、十七、鄖公張亮、十八、鄭襄公張公瑾、十九、宿國公程知節、二十、永興文懿公虞世南、二十一、渝襄公劉政會、二十二、莒公唐儉、二十三、英公李世勛、二十四、胡叔公秦叔寶。

︹註三︺中共「開國十大元帥」:一、朱德、二、彭德懷、三、林彪、四、劉伯承、五、賀龍、六、陳毅、七、羅榮桓、八、徐向前、九、聶榮臻、十、徐向前。「開國十大將」:一、粟裕、二、徐海東、三、黃克誠、四、陳賡、五、譚政、六、蕭勁光、七、張雲逸、八、羅瑞卿、九、王樹聲、十、許光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