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蔡氏恭迎端明祖
恭迎端明祖慶典,意義重大
社團法人金門縣蔡氏宗親會「恭迎端明祖」活動,已經有三十餘年的歷史。每年,金門縣蔡氏宗親會的例行活動,除固定召開宗親會、理監事會,推薦傑出宗親、孝悌楷模各乙名,參加世界柯蔡宗親總會聯誼年會,接受表揚外,就是利用中秋節前夕,隆重辦理一年一度的恭迎端明祖活動,並頒發蔡氏宗親會獎學金,場面盛大,熱鬧非凡,慎終追遠,意義重大。
弘揚祖德宗功,團結宗族力量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金門蔡氏族人為弘揚祖德宗功,激勵後代子孫奮發向上,團結各支蔡氏宗族力量,在金門縣蔡氏宗親會會員代表大會會議上提議與決議,每年舉辦「恭迎端明祖」活動。後來又開會決議,由分居金門各地的蔡氏宗親,共分為六組,每年中秋節前一個周末日,輪流辦理恭迎端明祖活動,除隆重祭祀、頒發獎學金、宗親餐敘外,並於該組家廟或宗祠內負責奉祀一年,第二年再由下一組負責迎回奉祀。迄今三十餘年,年年舉辦,從不間斷,對於團結金門蔡氏宗族,發揮很大的助益。
宗親會分六組,輪流辦理
蔡氏宗親會辦理「恭迎端明祖」活動,各地的蔡氏宗親共分為六組輪流,分組情形如下:
第一組:瓊林甲大厝,在瓊林大厝十世栢崖宗祠奉祀。
第二組:包含蔡厝、洋山、田墩、烈嶼(西吳、下田、埔頭、南塘、后宅)等地,由金沙蔡厝、烈嶼西吳蔡氏家廟輪流奉祀。
第三組:瓊林乙,包含樓仔下、沙美、小徑、中蘭等地,在瓊林樓仔下六世樂圃宗祠奉祀。
第四組:包含下埔下、後浦、前水頭、古崗、舊金城、后垵、后盤山等地,由下埔下、前水頭蔡氏家廟輪流奉祀。
第五組:瓊林丙,包含大宅、山外、峰上、嚨口、下新厝等地,在瓊林大宅十一世宗祠奉祀。
第六組:包含西堡(俗稱湖尾)、安岐等地,在金寧西堡蔡氏家廟奉祀。
金門縣蔡氏宗親會歷任理事長,包含蔡世炎、蔡輝新、蔡春生、蔡是民、蔡其雍等。近年來,在「恭迎端明祖」餐會中,頒發蔡氏宗親會獎學金,獎勵優秀後進,意義特別重大。
輪值年組準備辦理事項
一、應籌備配合事項:
(一)日期: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前星期六或星期日,為祭祖日(每年七月下半年蔡氏宗親會理監事會議中,確定主辦日期)。
(二)本宗親會編六組,每組推派十五人參加,每組繳交新台幣九千元整(每人六百元)。
(三)本宗親參加人數席桌約十一桌(不包含主辦輪值年組參加人數)。
(四)恭迎端明祖,租中貨車三輛(載運王爺輦、大鼓吹、端明祖轎)。
(五)長老三人、主祭官一人、司儀官一人、贊禮官四人、讀祝官一人、祝文乙紙、祭典儀式乙紙(端明祖祭祖,是以瓊林蔡氏家廟春秋二季的祭典儀式為主,即所謂大三獻祭禮)。
(六)租遊覽車乙輛(是項由輪值年組聯繫,委由瓊林宗親辦理)。
(七)備紅綵二十條、鮮花乙盆、紅毯乙條(另帳棚視需求性才設置)。
(八)是日祭祖應準備金紙、鞭炮(大與小)、紅蠟燭一對、發糕(小)、紅圓、淡盒三秀、水果四項、菜碗十二碗、五牲八大八小、酒乙瓶、飲料數箱。
(九)是日本宗家戶應於自宅門前排置「香案桌」,恭送及恭迎端明祖,並備妥炮竹燃放。
(十)準備現金與紅包袋,以應頒發獎學金。依社團法人金門縣蔡氏宗親會獎學金申請辦法的規定,每年七、八月申請,國小組取二十名,每名新台幣一千元;國中組取十名,每名一千二百元;高職組取五名,每名一千五百元;高中組取五名,每名一千五百元;大專組取十五名,每名二千五百元;碩士生取三名,每名三千元;博士生取二名,每名五千元。
凡設籍本縣宗親及其子女,高中職以上學校,其前學年智育成績達七十分以上,國中小學校,其前學年智育成績達八十分以上,均可申請。
二、隊伍集合地點、時間、行進路線:
(一)上午八時三十分,各組參加宗親於去年祭祖家廟或宗祠集結,九時準時坐遊覽車出發,迎接端明祖,至當年輪值年組的家廟或宗祠內。
(二)行進路線之規劃,由輪值年組自行排定迎端明祖路線,迎接回供奉後,即行於家廟或宗祠內祭祖,舉行餐敘後,活動即結束。
以瓊林輪值組為例
其召集宗親通知單如下:
通知單
一、依據社團法人金門縣蔡氏宗親會民國一○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召開第十三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事項辦理。
二、民國一○八年敬祭端明祖活動,由大厝甲第一組輪值負責規畫全程慶典活動。
三、活動日期:民國一○八年九月七日(農曆八月初九日)星期六。
四、參加人員:敬請各家戶每戶推派一人參加,共襄盛舉,展現甲內團結精神,其餘五組,每組派十五人參加。
五、參加人員請於民國一○八年九月七日(農曆八月初九日)上午八時前至十世栢崖宗祠前集合,以利前往西堡蔡氏家廟迎接端明祖。
六、敬請大厝甲諸宗長全力配合,並協助慶典相關事宜,期使活動圓滿完成。
七、租賃遊覽車乙部,負責接送宗親,凡欲自行駕駛自用車前往者,請於是日上午八時前將車停放里公所前廣場,俟集結完畢後整體出發。
八、行進路線之規劃如附件。
金門縣蔡氏宗親會第一組敬啟
一○八年恭迎端明祖行車路線
去程:
瓊林大厝栢崖十世宗祠八時出發→左轉經藩伯宗祠後方→顯權厝→承吉厝→右轉經里長厝→經聰源厝→延齡橋右轉經瓊林街道→里公所上車→至環島北路瓊林圓環左轉→經后盤山→右轉東堡溝經東堡→經中堡→至西堡蔡氏家廟。
回程:
西堡蔡氏家廟→經瓊安路→安岐村十字路口左轉安林路→經金寧國中→至頂堡十字路口右轉環島北路→經鎮西→經文化局→金門地方法院→經金城民權路西南門里辦公處→金門縣政府採購中心左轉→金城民族路右轉金門體育館→紅綠燈左轉北堤路→紅綠燈左轉往東門圓環→東門圓環右轉伯玉路→經榜林圓環→經聖祖食品→經中山林→左轉雙瓊路→經一門三節坊→至瓊林牌樓→下車步行→經里公所後方左轉→經大厝六路左轉→經青木厝→經蔡貢厝→經保護廟前→經海南厝→經紅磚牆左轉→經藩伯宗祠後方→經金昇貢糖店右轉→返回目的地(瓊林栢崖十世宗祠)。
北宋端明殿大學士蔡襄生平事略
「端明祖」,是指北宋端明殿大學士蔡襄(西元一○一二年至一○六七年)。蔡襄,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北宋仁宗天聖八年(西元一○三○年),十八歲中進士,授漳州軍事判官。
北宋仁宗景祐元年(西元一○三四年)七月,任西京留守推官。後改著作佐郎館閣校勘。北宋仁宗慶歷三年(西元一○四三年)四月,擢任秘書丞集賢校理,知諫院兼修起居注。慶歷五年四月,以右正言直史館出知福州。後改福建路轉運使。北宋仁宗皇祐三年(西元一○五一年),授右正言判三司鹽鐵勾院,復修起居注。皇祐四年,遷朝奉郎起居舍人,知制誥權同判吏部流內銓。後與王珪併權同知貢舉。北宋仁宗至和元年(西元一○五四年)七月,以禮部郎中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至和二年,以樞密直學士起居舍人知泉州軍州事,徙知福州。北宋仁宗嘉祐三年(西元一○五八年)七月,到知泉州。嘉祐五年,召拜翰林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知制誥權三司使。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六五年),以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杭州。北宋英宗治平四年八月,病卒於莆田新居家中,享年五十七歲,贈吏部侍郎。北宋孝宗乾道五年(西元一一六九年),賜諡忠惠。然根據《興化府志》記載,蔡襄賜諡之事是在北宋孝宗淳熙三年(西元一一七六年)。《宋史》卷三二一○有蔡襄傳。
蔡襄,乃北宋之名臣,與范仲淹、歐陽修等一起倡導「慶歷新政」,革除舊弊,修明政治。蔡襄在「國論要目」、「論兵十事」以及一系列奏章中,都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表現出傑出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長才的風範。在任職福州、泉州等地方官時,興儒學,正風俗,恤窮民,除惡吏,修水利,築橋樑,輕繇役,薄賦斂,深得當地人民愛戴。
蔡襄,忠正剛直,曾作「四賢一不肖詩」,稱讚范仲淹、余靖、尹洙、歐陽修為「四賢」,斥責高若訥為「一不肖」。蔡襄任諫官時,曾上疏彈劾呂夷簡、晏殊、梁適、張堯佐等人,又為唐介被貶抱鳴不平。蔡襄拒絕書寫溫城皇后父碑文,反對設立園陵監護司,在在表現出剛正不阿、不奉承阿諛的品格,令人崇敬不已。
蔡襄博學多聞,識見卓越,曾主持修建泉州洛陽橋,橋墩為船型設計,堪稱為橋樑建築專家。蔡襄著有《茶錄》和《荔枝譜》等書,均是極有創見的專業性著作。蔡襄以書法著名傳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宋代四大書法家。蔡襄的書法眾體皆精,楷書勁實端嚴,行書雋秀婉美,草書縱逸古拙,是因為他博採眾家之長,變化發展,自成一格,後世受其影響甚鉅,在書法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蔡襄不僅為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家、書法家,他還工詩善文,也是卓越有成的文學家;他的詩文題材多元,眾體皆備,簡潔深厚,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