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代金門情】前進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劉香蘭。
點閱率:996
字型大小:

104年父親過世,105年就到金大社工系任教,為什麼呢?因為父親在金門打過八二三,他是在金門升上校,同時我在台灣出生,我的出生被認為帶給他幸運,他的離世也牽動我的選擇,在金大任教將滿四年的倒數兩天,我想寫出劉家兩代的金門情。
父親代:烽火金門集體記憶
 金門被捲進八二三炮戰,讓許多外省人到金門,付出年輕的生命,我父親就是其中一例,因此,母親在臺灣帶著出生不到一歲的哥哥,以及腹中的我。父親在前線出生入死,母親在後方含辛茹苦,直到59年12月底,我的出生,金門的父親升上校,上校千金的誕生讓父親更想家,但從泛黃的照片,我沒有跟父親拍過一張照,父親旁邊永遠是軍中弟兄、母親手上永遠是娃兒。母親常說,台灣的家習慣父親缺席,即使家裡淹水,母親馬上放下家事,與鄰里一起除水,在父親以軍旅做第二個家,我們習慣他的缺席,我相信這是時代下的產物,在戰亂中的軍人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和家庭為事外。
 偶爾,短暫在家的父親光個身子露出身上的疤,他說是打戰留下來的,子彈飛過後背,是歷史痕跡。他不常講戰爭經驗,神情透露一種難言啟齒的回憶,故事往往中斷,讓我們問也不是,不問也可惜。倒是父親的弟兄常跟我們訴說父親的為人處事,他是弟兄們的長官和大哥,兄弟情讓令我困惑,是甚麼樣的力量讓這群軍人生命依附如此。不來到金門會無法理解戰爭讓人家破人亡,也讓生命高度連結,遠離家庭的軍人在烽火中一起出生入死,在異鄉打戰、在異鄉依靠,這種經驗與集體記憶成為軍隊的DNA,讓個體從屬團體,難分你我。
子女代:教育作為腦內戰爭
 投金大社工系的履歷,是師長提醒博士班畢業後不要在江湖閒晃,104年5月一通電話讓我搭著飛機,到金門上空,就愛上金門,眼簾下是綠意盎然的環境和閩式傳統建築,心想,這是一個淨土,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五光十射的世俗,太適合我喜歡在古墓中練功的人。不到開學,我就在外租房、買腳踏車,開始一步一腳印的認識金門,周六日搭著觀光車,瞭解金門。
 最初的一個月,騎著腳踏車認路,沒有標示的小路太多,常常轉進轉不出,再者,路直但高低差太大,在炎熱的九月初騎腳踏車,往往變成牽車,兩周頭上就長出水痘。開學第一堂課就遲到二十分鐘,因為走錯路,看到全班同學靜靜地等我,一個一個眼睛睜的大大地,在地下室B16教室等著新老師,我愛上這些「認命」的學生,也因為這樣第一學期的考試與作業超多,新老師的愛表現三多,考試多、作業多與演練多,一個學期以後就知道行不通,因為金大學生有其特性和特境,讓我改變老師角色。
 不同時代有不同戰爭的型態,武力衝突和軍事交鋒是一種,經濟戰在1960年以後取代武力對峙,1980年以後知識經濟與科技戰成為主要型態,金門在此脈絡下被建構為大學島,才讓曾在冷戰時期軍人家庭的子女代有機會前進金門,創造家庭兩代的連結。
走村品味匱乏經濟的小農生活
 到金門一個月以後,深覺腳踏車代步不是辦法,開始租電動車代步,可以更自由的到村落,一周一村落便是我的小目標。每每騎在筆直大路,相當感佩國軍的建樹,讓我這個在台灣從不騎車的人可以放膽直衝,行進村落進入私人領域,瀰漫不可侵犯的氛圍,有時看到人汲水、養牛羊、養豬……,田園風光散發無爭的氣息,再走進羊腸小徑,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可窺見小農家的光景,書上曾說「匱乏經濟」就是形容農家在貧脊土地上耕耘,一切手做,無多餘剩餘,故養成勤儉和勤勞的價值,這是我體驗到金門傳統的一面,簡單就是美、自足就是好。
以研究揭開金門多變的面紗
 隨著在金門日子愈久,愈來愈著迷金門的蛻變,第一年年底嘗試申請科技部專題研究,欲瞭解金門百年來的變遷,對我來說,透過研究來認識金門是再適合不過的,感謝獲得青睞,展開走進金門歷史的第一年。為此和數位女性結下不解之緣,下回分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