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一一消失
飢餓時會從餐桌上明瞭,青菜與肉片與水果,是飽足的來源,也是肥胖的幫兇。
模特兒為了表演走秀,三餐只吃蔬果,也被蔬果的營養不足豢養成了紙片人身材。「為了登台上場,肥胖是大忌諱,身材走樣就會被淘汰出局。」胖瘦條件決定去留問題,這是模特兒圈甚至影視圈眾所皆知的遊戲規則,為了保持曼妙的姿態,零熱量的水煮肉片上場了;高纖低卡的生菜沙拉問世了。愛美的女孩們摩拳擦掌,三餐著重在蔬菜水果的輕食,她們多半都一樣,只要不難吃,不會胖,價格又合理,便符合需求,算是難度不高的心願。只是對我來說身材固然重要,食材的本身也是具足意義的啊,「草稀豆苗盛」的菜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長輩身影,風景完好如初的保留下來,成為我想起小時候,最重要的憑據。愛美的人願望幾乎都一樣,外觀的窈窕勝過美食的誘惑,曾幾何時,現代年輕人存在的是民以「美」為天的精神。
植物總是有些吸引我的力量,童年時走過一棵樹下,矮矮樹幹交錯出許多枝椏,枝椏上棲息著土芭樂。有人相信嗎?迎風走過一棵樹,看見垂掛的果實會升起無比的感動,結實纍纍。還不是第一次看見,陪媽媽走過的市集小販,琳瑯滿目的水果蔬菜一字排開,可惜熟悉感來自於秤斤論兩的平台,於是我看見未摘採的果實興高采烈,我喜歡的是迎風搖曳的果實,還未脫離地掛在枝椏上。
成長的年代,大台北仍有畝畝稻浪可供欣賞,輕鬆站在田埂邊,羨慕白鷺鷥腳步輕盈的身姿;夕陽下照出的模樣,古老了矮樓紅磚瓦砌出的外牆;徐緩流動的溝渠;鎮日裡喧囂的蛙鳴,都是我喜歡的樣子。學齡前我愛玩耍,老家外的水塘擠滿洗衣的婦人,我從不停留,快步走過洗衣婦的水塘。鄰居在水塘外栽種一棵任君採擷的桑葚樹,下雨天也有人不願錯過時機採擷,每人一件小雨衣,追著它成熟季節釀酒或泡茶,酸澀甜膩一片莓果香,桑葚可釀酒;桑葚可泡茶,大人們彼此分享的時候,會在飯後喝一盅酒,我們則是品味一壺茶。哪怕桑葚乾更受歡迎,大人們還是離不開酒和茶。
大人們的心願很簡單,能吃飽就好了,我的童年,是一個民以食為天的年代。
但是,這些風景都在改變中,老舊街道與古樓,以一種出乎意料之外的速度,駭人的消失。都更的高樓大廈愈來愈多,原始的稻田農林愈來愈少,眷村拆除,桑葚樹遭砍伐,白鷺鷥無影無蹤……我走在滿目瘡痍的街頭巷尾,立體的「施工中」招牌醒目,突然之間有一種初來乍到的錯覺,怎麼回事?這街道這巷弄不是我成長的地方嗎?為什麼會有一種沉重的陌生感?我的心臟跳了跳,當所有的熟悉都成了消失的風景,有一種隱形的科技感正在蓄勢待發。
朋友說為了重慶巫山機場的興建,當局削平三十三座山,機場帶來的交通便利固然令人心期待得蠢蠢欲動,風景消失的影響倒也不容小覷,但卻只有少部份的人為那三十三座山嘆息。我覺得原始地貌的風景正在一一消失,所以打算著每一次的旅行就以返璞歸真為主,千里之行,那麼就始於內陸吧。
鄧南光攝影集的台北盆地,可以看見都更前的城市軌跡,人們在風景裡變得渺小了。但是,「江山座向」是我們可以操控的,所以政府推行的十大建設,按照計畫而炸毀幾座山,鑿開幾個隧道後,老風景和戰爭一樣走入歷史,就此消失,即使人為也是易如反掌,移山填海造湖泊,不再是「愚公移山」的神話。許多人嘆為觀止在眼前改頭換面的新風景中,卻忽略更新過後的代價,因為高科技可以事半功倍,令我們得心應手。
簡單說來,建設下的風景都是改頭換面的新風景,就像飲食不再是現代人唯一的需求。只要是開車上高速公路通行無阻,便覺得兩旁風景宜人,覺得這是體貼現代人忙碌而打造的,覺得自己可以縮短時間抵達目的地而雀躍不已,雖然心裡知道這條路犧牲了大自然地貌,不一定划算。農地改成建物吃虧了嗎?那倒也不是,它只是用不同地貌陪伴著在高科技下求生存的瘦身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