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陜西烙餅盧大爺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綺敏。
點閱率:1,208

住院的榮民叔伯各路人馬都有,正規軍、紅軍俘虜、韓戰反共義士(身上都有刺青印記、胸前臂膀)不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對他們。
  盧大爺本名春發,是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時的紅軍俘虜,家是陜西省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少爺,在兵荒馬亂之時參軍,為免地主之家被鬥爭選擇了紅軍,由北方一路往南征戰輾轉來到福建省沿海。
  紅軍最後解放的目標是金、馬、台、澎,此役宣告失敗,倖存的盧大爺就成了俘虜了,整頓後俘虜分發編制各部隊換成國民黨軍,繼續軍旅生涯直到民國58年上士兵階退役,由金防部政五組協助安排到軍中樂園(八三一是單位的電話翻號)單位工作,工作內容就是燒水(尚無熱水器這玩意兒的年代)給前來解放的機槍、砲手們沐浴淨身,才可入帷施放「百萬雄兵」,也是公德一件,工作之餘則拉拉二胡、烙烙大餅,二胡拉得可好聽,但弦音中總帶著些許悲涼,幾許的無奈,聽來令人心有不捨,多麼心疼,一個離鄉背井,骨肉分離的老小孩,思鄉之情何處訴說,何時才能落葉歸根,時代悲劇!
  住院是因疝氣開刀,康復得很好,2星期就出院了,因住院時對於老人家的照顧當然更要用心些,伯伯也感受到,所以出院後三不五時就帶著剛出爐的烙餅來病房看看這些ㄚ頭護士,每回他老人家來就是來為外科病房加菜,道地的陜北烙餅可好吃,一次來就10大張餅,切一切還夠分每人一塊。
  分享就是一種快樂,伯伯的烙餅也帶給病房其樂融融,相信病人的病情也會好轉得快,更可愛的有一次帶來30個鹹鴨蛋,56床不夠分就只能每人二分之一吧!
  娘常告訴我分東西是「怨沒、不怨少」都有就好。鹹蛋是鹹的,相信吃在每位病患的心裡是甜的,因為這是盧大爺老人家的愛心分享。
  總是讓盧大爺送吃的,應該找一天放假日去探望他,才是為人晚輩應有的禮貌。先打電話到成功村公所,村幹事廣播請他來接電話,聽到我們幾個ㄚ頭要去看他可高興,急問妳們想吃什我好好準備一下。盧伯伯你不用忙,烙餅加酸辣湯就是人間美味了!
  約定日期那天我和奧麗薇、胖姐都沒班,就結伴一起前往成功村。胖姐開車一駛進路口就瞧見一老叟坐在路旁的石頭上,不就是盧大爺嗎?盼望早已等待在那啦!此時胸中的那種感傷油然而生。慈母望兒歸不就是這幅情景嗎?一位慈愛的老爺爺在等待我們的到來是同如此。請胖姐停車讓我先下車陪大爺走回住處,我拎著帶來的餅乾和水果來到金門日報社旁的一間小樓房,即是大爺的住家,一進門方桌上早已擺滿豐盛的菜餚,除了一大鍋的酸辣湯、烙餅一大疊,紅燒魚、土豆燜雞、叫不出的陜西家鄉菜等。飽餐一頓後,開始聽大爺的人生際遇,大爺感慨說:老了!他從未想過一個出生在中國十三個王朝建都的西安的盧少爺竟然會流離在一個看不見的島嶼上終老。
  為了不讓他繼續傷感,我提議請他拉二胡給我們聽,音樂可以讓憂傷隨著音符飄向遠方……。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