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的金門三餐 --從日常三餐窺見金門社會變遷:消費飲食和單身社會?
長春書店陳長慶先生鼓勵我繼續投稿,董智謀先生鼓勵我寫一些社會觀察,我就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寫起,窺見金門的變化。金門從解嚴後人口流動頻繁,不只是旅客,來金門工作、求學念書的人越來愈多,是全國少數維持人口紅利、以青壯年為主的人口結構的縣市。外來人如何解決在金門每天民生問題:吃飯,是一個重要與根本的事。從我及學生們的經驗,想描述這個民生大事,反映金門人口轉型下,單身社會的形成,以及存在的健康隱憂。
金門早餐市場:年齡與身分的區隔
我剛到金門的前幾周,在金大後面環島西路租房子,在騎腳踏車的腳力限制下,便利商店(如小七)是最近、最方便的地方,不僅是我,更常見外來的工人及穿著襯衫的青年,只要吃的簡單、配個飲料、可以休息與能吹冷氣,便利商店就是一個好地方,讓我這種單身群體打消三餐時光,近年加設廁所和飲食區就更為方便。當然,便利商店的客群不僅是為了我,更是為了遊客、陸客,這是一種回應社會變遷,需要有24小時全天營業的店面,回應以流動的個體和去標準化生活結構的群體所需。
吃小七不是長久之計,有了電動車,較可以從學區到金城、金寧吃飯。金門三餐有不同的客群和結構。金城的早餐市場,存在一種特殊景象,中年們排隊買包子饅頭、粥、油條、飯糰和豆漿,小學生們在小七裡排隊買麵包與飲料,青年們到美而美、元氣或麥味登等買三明治、漢堡。早餐市場是一個混齡的又存在按年齡與身分分工的結構,外食(買)早餐成為生活常態,可能是因為家長都在工作,沒有時間準備,也可能反映老中青不同世代想吃的早餐有太大差異,外買外食是一種協商下的選擇。從我的學生,20歲上下,正好成長於美式食物侵台的年代,漢堡、三明治加飲料為主,是時代產物。
我的早餐,也反映同世代的交會。初到金門,粥系列、燒餅是嘗鮮的,久而久之,原本早餐的習慣復萌,蛋餅取代在地美食。半年以後,日日去總兵署旁的佳味早餐店,不僅各樣餐點真材實料,更重要是許老闆和老闆娘會敘說金門的故事,我們算是同一世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相近,後來他們子女結婚、孫子女出生、中秋烤肉邀請我參與,這樣的早餐店像家人廚房,吃出關係,也是因為五年級生重視關係與交談。
午餐市場:成人為主的消費結構
金門的午餐市場少了學生,是成人消費市場。因為金門縣內各高中小學有提供優質營養午餐,讓午餐市場客群就相當不同。對於金大老師、學生來說,下午可能有課或有活動,要在一個小時內用餐,原本就有壓力,又因金門店面不大,座位有限,排隊就是家常便飯。曾經我中午下課,騎車到金城吃飯,店店排隊的景象讓我大開眼界,市區繞了幾圈還無法找到一家不用等的店,長久下來不是辦法,後來早上多買個麵包或飯糰充當中餐,是我的因應之道。為何不在校內用餐?校內餐點雖便宜,但變化不大,加上口味不合,多不考慮。年輕學生們更喜歡富變化的口味,每到中午下課,騎車一波波衝出校區覓食,可以想像近千位學生在金城、金寧覓食的狀況?來愈久,要吃甚麼更是問題,我常聽到同學從第三節課就在討論,中午要吃甚麼?再好吃的東西也不可能餐餐吃、天天吃,要吃甚麼是金大人一個不得不想、愈想愈難的事。最後,就是有吃就好。
晚餐市場:外來與單身群體的消費結構
金門晚餐市場以外來人、單身群體為主,市場本質更不同。幾年下來,我觀察到的是在地金門人多習慣在家用晚餐,這提供晚餐的店家很有限,加上多數店只開到7:30(再晚也是到8:00),單身群體下了班、下了課就已六點多,也只有一個小時用來吃飯,相當有壓力。在不能久坐,外帶成為一種型態,加上以外來客為主要消費群體,滷味、炭烤多在傍晚營業,因應年輕外來族群的需要。
對於中年上班族,要怎麼解決晚餐?除了排隊與等待外,太晚可能面臨關店。我搬到山外後,幾次近八點回去找不到晚餐吃,反應金門晚餐市場供給不足。因此,便利商店發揮填補的功能,這是近年全家、小七家數不斷成長的原因。我有學生住在沙美,晚上餓時,想吃宵夜,起碼可以到小七買到熱食;外來遊客或工人晚上餓時,也可就近到便利商店用餐,一起聊天說地。便利商店的角色與功能凸顯在人口流動頻繁、單身人口愈來愈多、生活去標準化的社會,以流動個體為設計的一站式完全到位的商店,就是社會變遷下的產物。
「吃出問題」的社會隱憂:健康不平等
吃,關係到營養與健康。金門因為遷入人口多為單身的學生與工作群體,上述吃的現象和問題如持續下去,「吃出問題」可能成為個人與社會隱憂。首先,在長期健康不均,多炸、高油、過鹹或過甜、少蔬菜少纖維等等的外食,不僅體重增加,長期影響消化、免疫力或是身體有過敏與發炎的反應,顯見於外是易疲勞、沒有精神、衰弱、易怒等等狀態,不僅影響當前的工作與學業表現,更攸關長期與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另外,飲食作為一個市場經濟,學生與工作群體的收入有限,生活在以觀光區的價格標準,長期花費和成本也是一種壓力,因此,他們選擇便宜又大碗的餐飲,而犧牲健康。社工關注健康與不平等的關係,可能對金門特定群體而言,就是長期在價格、生活型態、可選擇的飲食下連動下來的結果。身體會告訴你我,「吃出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