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司令官胡璉將軍
秋風颯颯,來到了金門和平紀念園區,微涼的秋風,襯上著碧草如茵的大地,這裡的空氣似乎甜美而寧靜。
靜靜的走著,在左前方是胡璉將軍紀念館。館內,可見到胡璉將軍的一生的介紹。在當時國共內戰時,為守護與建設金門所作出的貢獻。吸引我的是,胡璉將軍在金門島上的建設和相關措施。軍人首重的就是軍紀,嘴裡默默地哼起了軍紀的曲調:
國家有綱常,軍隊有軍紀,軍紀是軍隊的命脈,以三民主義為根基,三信心堅如鐵,上下團結成一體,號令嚴明,服從第一,革命軍人要牢記,戰陣有勇,無私無畏,戰鬥精神大無比,國民革命軍,愛民如愛己,北伐成功,抗戰勝利,關鍵在軍紀,守軍紀,鼓士氣,救國家,要克敵,勝利把握一定在我們手裡。
胡璉將軍明白,如果一支部隊在戰功凜凜,沒有軍紀也得不到民心。因此,將軍提出了一個軍助民,民敬軍的口號。軍人在當地必須協助老百姓,贏得老百姓的敬重,就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信任是必須長時間的投入與感受,才能夠換得彼此之間的信任。最令我意外的是,他明白在一個孤島上作戰,所有的資源都必須自立自強,在金門常常會看到什麼獨立作戰啊!自立自強啊!島孤人不孤啊!這樣子的一些堅強的話語。
其實在在說明了,金門與台灣之間補給線過長,這座島必須要自立自強的生存下去,而將軍有鑑於此,金門必須從各方面都需要自給自足。軍糧運補中的白米與糙米,因為金門土壤貧瘠,因此與老百姓換取旱作穀物高粱與地瓜,再釀造高粱酒販賣,轉為財政的補充,再建設金門島的軍政設施,因此得到了財政上的挹注與自主。
最令人感動、窩心的創舉不只如此。而是從台灣帶了很多種豬,金門開始飼養豬隻。可以拿豬隻由政府收購換取金錢,改善農民生活,倘若有豬隻在還沒長大成豬時就暴斃身亡。胡璉將軍當時有一個政策,暴斃身亡夭折的豬仔,只要將四隻豬腳砍下繳回,政府一樣收購且當時的貸款則減免。當時心中只有佩服,倘若老百姓把豬仔砍下腳換錢,若有人投機取巧這還得了。但是胡璉依然相信百姓,胡璉真是一位特別的人物,應當說是一位偉大的領導典範,他全然地信任他的百姓,並且給予百姓最好的生活待遇,改善了整座島上的生活狀況,也調整了整座島上的風沙亂飛生態,讓這座島從頭徹底的改變。老百姓會稱他,為我們的司令官或者是現代恩主公,這應該不會沒有來由的。
有這麼一則故事,見證了胡璉將軍的心胸廣闊,有著一代領導人的風範。民國四十一年,胡璉將軍開始著手建設的莒光樓落成。這座樓見證戰爭的過程中守軍英勇奮戰的精神象徵。那時,在大膽島發生了大膽島事件,其中,傳令兵賴生明不畏懼生死傳遞的訊息,這件事情對當時軍隊士氣而言,是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
胡璉將軍將莒光樓的牌匾,請賴生明將莒光樓三字題上。並告訴他,我要讓你的名字,名留青史。這是何等胸襟?後來胡璉將軍前往越南擔任大使,扮演什麼角色就像什麼角色。在越南現今的胡志明市,各國使節選擇了胡璉將軍擔任越南的外交使節團長,這是何等的殊榮。
胡璉將軍已經把金門當作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記憶,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家。在將軍過世後,遺願須將他的骨灰灑在金門四周的海上,讓他可以看望著神州大陸,看著金門守護著金門,金門永遠是他最掛念、最掛心的。感謝胡璉將軍,我在這座紀念館,看到的不只是您的英勇,更有著老百姓對你永遠感懷的心,您!胡璉是金門的恩主公!是我們永遠的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