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一年
新書發表會由台文館趙慶華博士開場,然後由陳益源院長親自主持。院長學貫中西、治學嚴謹,著作等身、口才便給,把單調而嚴肅的新書發表會,營造成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輕鬆場面,讓現場所有的貴賓和與會的朋友們沒有拘束感。首先由出版單位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翁明志執行長致辭,台文館蘇碩斌館長亦以地主的身分致歡迎辭;繼而是吳晟資政,台文館前館長鄭邦鎮和李瑞騰,以及代表縣長出席的孫國欽主任,金門文化局前局長呂坤和、《金門文藝》楊筑君社長,台南金門同鄉會陳瑞華理事長……等等,他們除了對金門文學外譯的肯定,也對老朽諸多的勉勵。
主辦單位除了安排越南新住民以越語朗讀書中片段,臺南市新營國小張溪南校長,更親自陪同該校4年級越南新住民子女張津逢同學與會,並朗讀他的讀後感;臺越夫婦郭景文、阮香茶共讀陳長慶小說集的感言;臺南市聖功修女會越南籍修女、陳淑端與何橋銀獻唱聖歌祝福。現場約有近三十位越南籍的女性朋友,她們身著傳統的奧黛服,外頭是一件薄質長袍,下身再穿一件同色系的長褲,顯得高貴大方,亦讓整個會場充滿著濃濃的越南味。主持人笑說:越南人來的比金門人還多,但隨即被楊筑君社長頂回去,她說:25號金門場就知道!
當輪到我致辭時,則因個人鈍口拙腮,不能以華麗的語言來向所有的來賓致意,但隱藏在我內心的卻有太多的感謝:感謝出版越文本的國立金門大學與胡志明市人文社科大學;感謝出版中越文對照本的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感謝為我舉辦新書發表會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感謝所有與會的貴賓和越南新住民朋友們。最後感謝陳益源院長,因為這本書我只提供六篇作品,簽上授權書,其他均由院長處理,院長可說功勞苦勞都有;所以我必須趁著這個機會,以一顆誠摯之心向這本書的催生者陳益源院長,致最崇高的敬意和謝意。
毫無疑問地,老朽在文壇只是一介無名小卒,多數貴賓均與我素昧平生,《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台南場新書發表會,能有如此之盛況,全係看在陳益源院長的面子而來,老朽心知肚明。尤其是陳益源院長夫人林瑜文老師,除了在百忙中撥冗參加,我們一行人在台南期間,瑜文老師更是親自駕車、全程接待,並利用空檔帶我們參觀孔廟、南美二館、葉石濤紀念館……。老師,辛苦妳了,謝謝。
25日金門場在睿友文學館廣場舉辦,雖然天氣炎熱又在室外,而我又帶孝在身,並沒有私下邀請任何一位朋友來參加,但出席的貴賓和各界人士則超乎預期。由合辦單位國立金門大學提供的130個提袋,內裝《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乙冊,與印著該書目錄的精製紙扇乙把。儘管工作人員必須核對邀請名單,簽名後始能領取,但不一會就被領取一空。
金門場仍然由陳益源院長親自主持,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博士致辭時說:「小說是語言的一部分,誠如海德格的名言:人存活在自己的語言之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藝術可以說是存有的具體表現,陳長慶的小說毋寧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是作者本身對事物和時間的傳達。陳長慶的小說某種程度傳達了戰地政務時期人們在這些面向的掙扎和吶喊,也提醒了人們存在當下的意義。唯有我們經歷了存有,才知道『將會』成為什麼樣子。」校長的文學素養,以及對文學的詮釋,讓台下掌聲不絕於耳。
是日出席的貴賓,除了主辦單位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翁明志,合辦單位國立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尚有縣府秘書長陳朝金、前參議甯國平,社會處副處長李廣榮;前國大代表楊肅元、王水彰;縣議員李應文、董森堡;國立台灣音樂館館主任翁誌聰;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侯明福、執行長吳春福;文化局前局長李錫隆、呂坤和,教育處副處長黃雅芬、科長何桂泉、周祥敏、陳榮昌;金門日報總編輯陳國興,前總編輯林怡種、鄭大行;金門前鋒報社長顏恩威、專欄主筆寒玉,縣商會理事長李有忠……等。
學界有高瑞新、曾逸仁、林正士、林黛琿、侯建州、裴光雄……;藝文界則有黃振良、黃奕展、吳鼎仁、吳宗陵、洪明燦、楊清國、楊天澤、陳炳容、許維民、洪春柳、葉鈞培、王先正、陳為學、張麗霜、鄭藩派、李錫南、盛崧俊、林金榮、楊再平、石莉安、顏炳洳、王婷、薛芳千、浯民、王振漢、蔡是民、陳秀竹、翁維璐、呂成發、莊唐義、陳榮文、陳順德、李木隆、楊肅民、翁文貴、何炯輝、蔡明雄、何應權、顏湘芬、陳成基、劉國棋、陳宗保、蘇忠誠、李雯、梁靜怡、郭澤萍……;成大中文系廖凱蘋、鄭垂莊、何庭毅、陳佳杰……等。百餘人齊聚一堂參與新書發表會,可說是老朽此生最風光的時刻。
當現場貴賓致完辭後,首先由陳榮泰理事長帶領的金門仙洲薪傳南音社演唱南音,南音優美的樂曲讓現場的朋友們暑氣全消。繼而由金門傀儡戲團蔡遠進團長,親自操縱提線木偶;先由木偶拿起「《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小紅布簾,掛在預先準備的竹座中間,再拿起「新書發表」、「圓滿成功」掛在左右兩邊;蔡遠進團長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演出,博得現場來賓熱烈的掌聲。演畢後,蔡遠進團長並將竹座及祝賀的小布簾相贈,渠之用心,令人動容。畫家楊天澤贈送以睿友學校為背景的水彩畫乙幅,並附有證書,以示祝賀。凡此無不讓老朽感激在心。
金城國中新住民學習中心的越南籍學員,在許維民校長和教務主任王振漢的帶領下,亦前來共襄盛舉。現場連同越南籍新住民,以及金門大學越南籍學生在內,將近二十人。當她們穿著傳統的奧黛服站成一排時,陣容亦不可小覷,讓與會的來賓眼睛為之一亮。主辦單位特別商請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越南籍的鄭垂莊小姐,演唱越南著名作曲家鄭功山的──〈隨風飛揚〉。
即使現場多數人不懂越南文,當然也聽不懂越南歌,只能感受它優美的旋律,和演唱者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的歌聲。經過鄭垂莊把歌詞翻成中文並加以朗誦解釋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首歌的情感竟是那麼地豐富,歌詞也那麼地動人。
〈隨風飛揚〉
活在世間上需要一份心
是為了做什麼你知道嗎
是為了隨風飛揚、隨風飛揚
隨風而飛帶雲飄過條河
晴日一來或夜茫茫
這份心跟著時間飛揚
願作講述人生辛酸故事的人
晚霞時需要有個笑容
為了隨葉而飄遊,隨水漂流
疲憊人間卻是愛著來日
於人生而快樂,而快樂
就算人生淡薄……
活在世間上需要有一份心
是為了做什麼你知道嗎
是為了隨風飛揚、隨風飛揚
而我卻被其中一句──「願作講述人生辛酸故事的人」深深地感動著。當我複製在台灣文學館說過的感謝辭、向在座的來賓致謝後,我竟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這輩子我願做講述金門辛酸故事的人!」這句話不僅僅只是對這塊土地的承諾,也是我的作品最好的詮釋。
走筆至此,也得感謝媒體的報導。平面媒體除《金門日報》外,尚有《中國時報》、《中華日報》、《金門前鋒報》、《越南青年報》。網路電子報則有《中央社》、《大成報》、《民權報》、《中華海峽傳媒》。甚至國立教育廣播電台亦以「《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串連金門與越南」為題加以報導。
個人部份則有:6月29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陳益源院長〈《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要給誰看?〉(該文6月29日刊出後,《金門日報.電子報》點閱率迄今已高達6751人,可見讀者們對這篇文章的重視。);7月22日《金門日報》社論〈讓金門文學立足鄉土迎向世界〉執筆者為陳欽進先生;8月4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李福井先生〈寂寞的力量〉;8月8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吳鼎仁老師〈安南譯〉。無論媒體的報導或個人的論述,無不對老朽有諸多的鼓勵,謹向諸君致最崇高的敬意和謝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