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增強防務毀屋拆門的景象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1,501
字型大小:

六、增強防務毀屋拆門的景象

古寧頭戰役,國軍雖然取得勝利,但情勢並沒有因此緩和,反而日益緊張,胡璉將軍在︽泛述古寧頭之戰︾有一段回憶:「民國三十九年初,毛匪曾委任陳毅為偽『台灣解放軍司令員』,並立下口號『堅決打金門,渡海攻台灣』。又標出了十條戰法,如火力壓制、多點登陸,一處撕破,四面開花、隔絕阻塞、各個擊破等狂妄辭句。此時又喊出所謂『血洗台灣』及『挖國民黨的根』之誓言。每日黃昏,便編組船團,從事操作,實彈演習,爬鑽障礙,聲勢洶洶,志在必得。」當時預測第二次金門大戰的言論亦聲囂塵上,國軍為防中共軍隊再度來襲,全島投入防禦工事的構建,挖壕溝、建碉堡,當時台灣運補不及。在軍事優先下,只有就地取材,為取得這些材料,所以不得不拆除民房,那時拆屋的標準是有沒有住人,如果沒有住人,就不論新舊全部拆除,無人住的破房及尚未完工的建築都被列為優先拆除的對象。

那時擔任村指導員的鄭世華先生回憶說:「當時我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協助國軍工事整建。中共由於在金門慘敗,遂放下狠話還要再來攻打金門,為防備中共再來攻打金門,各部隊在各軍事要地構築碉堡工事,當時缺乏鋼筋、水泥,於是就地向百姓徵集門板、木頭及石塊,尤其是金寧鄉更是防區的重點地區,因需要大量樑木、石頭等建材,戰時打毀的民房都被拆下來興築防禦工事,當時僅存的一些老樹也全被砍光。」

在古寧頭任教的李天送先生說:「三十八年底三十九年初,部隊一直在加強防禦工事,特別是古寧頭地區,所有的石頭全被收集去構築防禦工事,山上的墓碑,海上的蚵石,全部被搬光了,南山、北山兩村受損不輕,尤其是林厝一帶受損最為嚴重,目前林厝一帶沒有海蚵可採食,就是因為那時全部的蚵石全被拔光了。還有,慈湖一帶的土坵石(用石塊圍起來曬鹽)也全被搬走了。」

「拆屋取材也是主要的途徑,第一期拆屋,胡璉將軍曾發給收據,言明等到反攻大陸之後再行賠償;但第二期就沒有發給收據,那時上級只規定要做防禦工事,但並沒有發給建築材料,下級必須自己想辦法,既然是自己想辦法,當然只有就地取材,就地取材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拆屋了取得石頭和樑柱,因為金門房子的樑柱都是最好的大陸杉木,在缺乏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的時候,這些杉木無疑的是最好的建材。這時候所拆的房子都是空房,所謂『空屋』是指沒有人住的房子,這些『空屋』,不論新舊全部拆除,當然學校、寺廟、宗祠因為沒有人住,所以是必拆的,不過宗祠放神主牌位的那一落沒有拆,沒有放神主牌位的前落(前進)就拆了;寺廟則全被拆了,神像則移到民家停放,例如大道公廟、關帝廟、武德宮就是如此,寺廟是沒有收據,因為那時的人很怕事,愈省事愈好,反正廟是公產,所以沒有人主動索取收據。至於學校部分,民國三十八年旅菲華僑募捐興建了一所國小,以現在的幣值估計也有好幾千萬,校址在現在的村公所那裡,結果也被拆除了。幸好留有一幀照片,所以目前也正申請補償。」

「還有一些被冤枉認定『空屋』的房子,當時有些村民因戰爭逃離家園,人還沒有回來,因為沒有人在家,因而被認定是『空屋』,等到返回家園時,房子已經被拆,也只有搖頭嘆息自認倒楣。據統計古寧地區前前後後被拆了一百多棟的房子,其他地區也有,但沒有像古寧地區這樣嚴重。」住小金門的洪福田先生回憶說:「民國三十九年初,情勢非常緊急,駐守在青岐的部隊為構築工事,開始拆我們青岐、上林一帶的房子,以取得石頭和木料。青岐總共被拆了980幾間,起初只拆宗祠、宮廟,後來看中大的房子,因為大房子都是真材實料。他們拆除石頭去構築工事碉堡的牆,再用樑柱橫排其上,然後再蓋上門板,最後再培上泥土,這是當時最堅固的工事碉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