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生態筆記》驍勇善戰的慈父-中斑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志強。
點閱率:1,864
字型大小:

許多人喜歡看著魚兒在水缸中悠然自得的模樣,特別是在自己學會游泳之後,更嚮往悠游水中的樂趣。因為水的浮力,讓人擺脫重力的束縛,而晶瑩剔透的水牆則擋住了世間的吵雜聲。在水中你可以恣意的擺動身軀,是一種透過對抗水的阻力而獲得的自由。

記得小學時代,沒有像現在一樣,有所謂的「水族館」。通常是以一個玻璃空罐,到水塘裡撈幾條魚,就成了DIY的魚缸。不過這類的魚缸,生命期大都很難撐過三天;這類魚缸中最常見的分子則是大肚魚。而另一種色彩艷麗、魚鰭曼妙的中斑,可稱得上是「金魚」;至少日本統治台灣時,就稱牠為「台灣金魚」。在當時,如果能養一尾中斑,可就羨煞班上其他同學。多年之後,筆者在台灣的水族館發現了牠的蹤跡,水族館管牠叫做「彩兔」或蓋斑鬥魚,牠的身形令人感到格外親切與懷念。

中斑的學名是Macropodus opercularis,分類上屬於鱸魚目鬥魚科,在台灣是屬於稀有保育動物,在金門野地裡也漸漸失去牠的蹤跡。中斑的體型呈橢圓、側面扁,口小而下頜突出,利於咬合,是屬於攻擊性較強的魚類。牠的身體灰綠色,體側則有10條左右的藍綠色橫帶,橫帶之間為淺紅色。頭部由吻端至鰓蓋有一藍黑色紋,鰓蓋後上方有一暗綠色圓斑,周圍為黃色,因此被稱為「蓋斑」鬥魚。不過蓋斑鬥魚的體色,會隨著不同的水溫、環境而有明顯的改變。

說起牠那多樣的鰭,讓牠贏得西方人的「天使魚」封號。背鰭的第3、4根軟條,臀鰭的第6、7根軟條,腹鰭之第1根軟條,以及尾鰭的上下葉均延伸為細長的滾邊;尤其以腹鰭更延長像似拖著兩根藍色彩帶。雄的中斑魚,尾鰭呈叉形;而雌的中斑,尾鰭則略顯凹形。主要棲息於河溝、池沼等水草茂盛的靜水域中;過去在島上,中斑廣泛棲息於田野間的小池塘、村莊外的水池等。但近幾年來,除了水塘漸漸枯竭、農地開發為住宅、農藥毒殺等,野生的中斑已經日漸消失。

由於中斑魚具有特殊的「迷器」,所以即使在溶氧量低的水域中,牠也能靠著把頭抬出水面來幫助呼吸。曾經養過中斑的讀者,一定會覺得中斑是一種非常容易飼養的魚類,不需要太多裝備,就可以讓牠生存的很好。另外,中斑在野外以昆蟲為主食,具有特定的攻擊性,讀者可以由家中飼養的中斑理解;中斑會從水中一躍而出,捕捉水面上的小昆蟲。不過中斑往往因此躍出魚缸,若碰巧主人不在家,可能就會因此喪命。

讀者可別以為中斑會隨時隨地的展示牠美麗的裝扮。當兩條中斑不期而遇時,這兩條中斑就會像剛點亮的燈泡,慢慢炙熱明亮起來。就在一瞬間,中斑會將牠的魚鰭打開,快到會讓你誤以為你聽到如扇子被打開時的聲音。接著你就看到牠們繞著彼此打轉,同時瘋狂的跳起舞來。不過,與其說是跳舞,不如說這是牠們千百年來的表演,就像原始部落流傳下來的戰鬥舞或求偶舞。在此不確定是求偶舞或戰鬥舞,是因為中斑的雌雄難以分辨。因此一開始你並無法區分出,牠們究竟會拚個你死我活,還是熱情的擁抱結為連理。當兩條中斑相遇時,一定先是列甲展兵,用盡心思把自己身上最鮮亮的斑紋以及最瑰麗魚鰭展開。先是自我吹噓一番,硬是要將對方比下去。

如果其中一隻是雌魚,而雌魚也被對方打動,接下來就可以看到雌魚收起牠的魚鰭,嬌小而緩慢的游近雄魚,與先前劍拔弩張的樣子完全不同。而雄魚在繁殖期間,會不斷的在水面上吐出氣泡,築起「空中閣樓」,並且換上五彩繽紛的新妝。雄魚會邀請被「釣」到的雌魚,到達自己閣樓的下方,並跳起「迷幻之舞」。雄魚永遠以最美麗的一側圍繞著雌魚打轉,而且決不多瞧雌魚的兩側一眼,否則一場腥風血雨的殺戮就會因誤會而展開(註:在魚類的社會中,張開兩側魚鰭通常代表著示威或敵意,同時看到對方兩側的魚鰭,會把對方當作是惡意的挑釁。)雄魚在迷住雌魚後,會踩著溫柔的小慢曲緩慢起舞,雌魚則像似被催眠的模樣,在圓圈的中心點深情款款的望著雄魚。兩者間的距離越跳越近,突然之間雄魚會用自己的身體將雌魚包裹並扳倒,精子與卵同時射出,完成傳宗接代的工作。

完成傳宗接代的工作之後,雌魚會處於迷流狀態,不過這時雄魚可忙了!雄魚得開始將密度比水大的受精卵,一顆一顆用自己的嘴巴收集起來,並將它們吐到自己所構築的空中閣樓中。這件工作得在卵下沉至底部泥地前完成,否則透明的卵混進泥地後將難以分辨。另外,如果雄魚在雌魚清醒前未能完成工作,雌魚則會把搶到的魚卵吃掉。這樣的受精、集卵的過程,大概重複著5~10次,直到雌魚醒來為止。不過從此,雄魚就不許雌魚靠近半步。所有築巢、教子的工作都是由雄魚負責的。

此外,如果兩條同性的成年中斑相遇時,兩方先是如同三國時代諸葛亮對周瑜的「陣前罵戰」,各自吹噓一番,長自己士氣、滅他人威風,目的無非是希望能不戰而屈敵之兵。一但雙方都不肯退讓時,只要任何一方開戰,這場「生死之爭」在沒有外力干涉下,非得戰到一方橫屍缸底不可。關於中斑的這股狠勁,畢竟是自然法則,就像牠那曼妙的求偶舞與血脈賁張的戰舞,都源自千萬年前的演化結果。非如原始部落的舞蹈,乃是千百年進化與刻意保存的文化結果。

中斑魚是許多讀者的童年記憶,但也許未曾如此深入的理解或觀察過牠們。對於這種魚類的行為越是了解,就越不希望牠們的棲地一日一日的消失。關於金門本地的中斑(蓋斑鬥魚),全球的分部也僅限於長江以南、四川和雲南以東,並只涵蓋到中南半島北端及台灣少數區域。並且這些地方的蓋斑鬥魚,在外型也有所區別。對於金門的中斑係屬哪一種類,或許得先保留牠們的生態,才能解開這謎團。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