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舊》女自衛隊憶往
小時候每戶人家都發有一支槍;槍是老舊式的,槍管很長。那時父親是位水泥師父,家中又務農,早晨四點多鐘父親就要先到田裡處理農事;吃過早飯再去做水泥工。父親年輕力壯,為了一家人溫飽及子女就學不怕苦,一天工作十幾個鐘頭。當時村公所及戰鬥村警員規定,父親發的那支槍常常要擦,要保養好,不能讓他生鏽麻膛,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哪有時間去管他呢?
那時候我只有十一歲,因為環境的關係,沒有上學讀書。父親買回撞球台要我「看」,那時候流行撞球,阿兵哥沒有什麼娛樂,只有撞球和看電影,我只得乖乖地在家看撞球台!那支老舊的槍也由我這個小女孩保管、擦拭。每月都要擦好幾次,固定時間交回村公所檢查後再發回來保管。一年一年很快地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要參加自衛隊的訓練了。元宵節後不久就準備接受訓練,不是就學中的孩子,滿十八歲就要接受自衛隊的訓練呢!每年受訓時間約兩星期,第一次受訓練的女孩都很怕,因為也要出操練槍,操槍時,教官大多是請軍官和士兵,請他們來教課,教課時教官會叫一個人一個人做動作,有時也要趴下,女孩子齊驚呼「這樣子不太好啊!」但教官說如果沒操練好,當有敵人攻打過來,怎麼自衛和保護呢?大家也只得乖乖的接受了。
第二天是聽課,授完課程還要考試,我們書都沒讀多少,也很怕考試,因為很少寫字,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寫不出來。真是好笑啊,大家亂寫一通,後來教官只好叫我們看戶口名簿寫下姓名。若是考是非題還好,如要用寫的大家都沒辦法!只恨沒機會接受教育。
長官還不定期叫我們去閱兵,閱兵時如果長官是「老胡仔」,在台下的自衛隊員就要站很久。長官滔滔不絕總是說個不停,三不五時叫去打靶,有次真好笑,每人發五顆子彈,打完靶就去看靶紙上有幾個子彈洞,奇怪的是我的靶紙上有六個洞,教官就問為何多來一個子彈呢,這可能是別人家射過來的,教官也笑了。回家後肩膀又紅又黑青,要疼痛好多天才能好起來,每次打靶都會痛,要貼上藥布才好得快,真是無可奈何、辛苦難當啊!那時候公家又沒有給飯吃,也沒有津貼可拿,女孩子要是還沒嫁人就要每年練習,操兵;男孩子則是一直訓練到五十五歲才能退下來。當時的老百姓生活都很苦,訓練要求嚴格,沒人敢說不去,再苦再不甘也得忍著接受自衛隊的訓練。
還有我們林厝的農地重劃後,有規劃好的道路,因是田園就有規定每個月要壯丁去整理、除草兩次,父親都很忙,這樣的工作還是由小女孩我去代理。農家的孩子真辛苦,一有了收成便要很早去採收;玉米成熟時,母親四點多鐘便叫起全家人總動員。姊弟六人加上母親共七人,一千多栽的玉米很快就摘完,用手推車推回家的時候才早晨六點鐘,鄰居剛準備出發,看了我們全家在回家的路上便問「這麼早就要回去啊?」大家一起說「一千多栽的玉米我們已經摘完了」鄰居都說讚喔!回家後梳洗完畢,吃過早餐還要看球台呢!
那時候我自己一個人看家裡的撞球台,有時候客人只有一個,就自己和客人打球。我還很小,矮小子一個要拿著小板凳墊腳,不然就打不到球。我家很大,是國民住宅,自己一個人睡在這大房子。有位鄰居的阿婆,他有兩個兒子都在外面工作,沒有回家過夜;一個人不敢在家睡,因那時候共匪會單打宣傳彈,阿婆的兒子,一位在北山的戲班演戲,一位在碼頭做工作,都沒有回家過夜。阿婆知道我一人獨住這樣大的房子,就告訴我母親說要和我一起睡,母親也就答應了。每晚很早阿婆就來報到,我就叫他先去睡。有時老人家還不想睡時就陪我看撞球台;有時老人家累了便很早就去睡。等我「看」完了球台要去睡時,老人家已發出呼呼的打鼾聲。睡了一下子大約兩點多鐘,阿兵哥買菜的大卡車都要從我們這條大馬路經過,老阿婆已經睡飽了,就一直想談天說地了。常常是他講他的,我睡我的。四點多鐘又是單打的砲彈聲響了,我很是害怕就把頭鑽進被子裡,那時候常想「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不知還要過多久呢?」也常問為什麼要這樣打來又打去呢?阿婆和我睡好多年,我也和他老人家學會很多事,老人真是寶貝啊!他的兒子娶媳婦後,也就回自己的家睡,和自己的兒子媳婦作伴了,我為他高興、為他祝福呢!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