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謝謝您讓我……

發布日期:
作者: 海笑。
點閱率:1,324
字型大小:

「謝謝您讓我有學習的機會」,這是最近在一場佛學的講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法師在講座中分享著施與受的觀點,打破了我既往的思維。
 這幾年來,因為推廣教育工作還算認真,所以陸續受到了許多的寫稿或講座邀請,這當中,總有許多主辦單位誠摯地附上一句:「謝謝您的分享,讓我們受益良多」,我也總是誠摯地回應「不客氣」;長此以來,雙方禮尚往來,始終如一,好像我是在上位者一般。
 那場講座之後,我改變了我的回應方式,例如:「謝謝您願意邀請我,讓我有機會分享我的教育經驗」、「謝謝您們喜歡我的文章,讓我的想法能和許多讀者一起分享」、「謝謝您的肯定,讓我有動力繼續努力下去」……;我發現,以「謝謝」為開頭的回應方式,我自己變得更謙虛了,我也成了「接受機會」的一方,對方成了「施予機會」的一方;我們彼此感恩,立足點平等─「感謝您願意接受我們的邀請vs感謝您們願意邀請我」。
 逐漸的,我慢慢實踐於生活中,前幾天,我寫了一張春聯送給朋友,朋友開心地收下,一直向我表達謝意,我當下轉換「施與受」的關係,我向他說:「謝謝您不嫌棄我的書法字,希望您喜歡」,我感知到對方讓我有分享、練字的機會,而對方則成為一位願意接受的人,我們彼此的互動,都是如此地良善。
 有一位學佛的人,向我分享,他說他們送物資給苦難的人時,心中都是充滿「感恩」的,縱使對方不懷感恩之情,但施予者總將「感恩、謝謝」盈滿於心。他們一定會雙手將物資遞給對方,虔誠鞠躬,心裡懷著:「感恩您讓我有施捨的機會,感恩您」,或許這就是「慈悲喜捨」的內涵之一吧!
 你可曾想過,那苦難的人,可能一輩子不曾有人對他說過一聲「謝謝」;身為苦難的人,他何其地可悲、何等地不願意。想想看在那敘利亞烽火中的難民、想想受到疾病肆虐的災民……,他們或許無才、無能、無德、無財,從來不曾有人欣羨於他們而懷抱感恩;但,當「施捨」的角色對調之後,他得到了「謝謝」,因為他提供了機會,讓對方有服務、身行好事的機會─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所謂「給人希望」真的就是如此,讓苦難的人,成了有希望、有價值、有人對他說謝謝的人。
 現在的我,當遇到任何事時,總是先秉持著「謝謝您」的態度,每一次的互動,都是一種善緣、都是一種機會、都是一種學習。是呀,「謝謝您讓我……」聽起來,多麼溫暖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