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作戰構想與戰鬥村工事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1,322
字型大小:

戰鬥村的作戰構想隨著工程的完工似乎逐步達成,但村落內四通八達的地下坑道,在維護保養方面卻成為沈重的負擔,因為當初未用鋼筋水泥構築的坑道,外表看一切如常,但內部已經嚴重坍塌。符文敏先生回憶說:「戰鬥村的構想在民國五十七年被提出來之後,各戰鬥村幹部即督導民防隊員挖掘村里的坑道,金城市區的四個里也都有這類工程,不過當時受限於財政,都沒有採用鋼筋水泥的建材,那時完成的坑道全是土坑道。許績永任鎮長時,土坑道已經塌陷的很厲害,有一次民防總隊副總隊長酆子儀邀我共同巡察土坑道,我們從鎮公所下去,經過縣政府,一路上,坑道頂一直在滴水,而且不時落下泥土,我說:『我們下坑道之前沒有知會其他幹部,萬一塌陷,沒有人知道我們埋在底下。』那時還沒有大哥大和無線電,後來他聽我的勸告,才找出口上來。金城的地下坑道很多,西門里有一段坑道經過民房下方,後來因坑道塌陷造成房屋傾斜,屋主還寫了一封存證信函通知我們,說:『如果房子塌陷,要我們負完全責任。』我們接獲通知,立刻向上報告,一面帶人勘查,並馬上給予補強。」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總政戰部副主任蕭政之中將蒞金視察,有鑑於土坑道的缺失,決定由國防部撥下經費,選擇重要的戰鬥村,陸續進行坑道工程整建。楊世英先生回憶說:「民國六十五年四月總政戰部副主任蕭政之中將蒞金視察並指示:『選定數個重要戰鬥村,利用坑道連接現有的兩用堡,同時視實際需要增建其他工事設施,構成的一座完整的戰鬥體,所需經費由國防部與金門地區共同負擔。』根據這項指示,金門開始了為期長達數年的戰鬥村工事整建。這項工程經歷五位司令官,六位縣長,耗費一億五千餘萬元,是金門歷年最大的民防工事工程。」

這項工程由自衛總隊負責規劃、協調、執行、驗收及結案。當時針對每一個戰鬥村的戰術的價值重新評估,再根據戰術的需要規劃戰鬥村的防禦工事和武器配備。實施整建工程是後勤組的業務;不過戰鬥村的武器配備事先經由戰情組詳細評估。許明鴻先生回憶說:「其實後續建造的地下坑道與我的承辦業務也有很大的關連,民國六十四年我開始承辦作戰業務,一般作戰工程必須根據作戰的需要來設計,作戰的構想是什麼?才能決定該項工程應該配置多大的火力,役勤組才依據火力配置的需求設計、構圖、施工。當初決定優先興建瓊林地下坑道,就是依據作戰單位的要求,是因為瓊林位於金門的蜂腰部,戰略位置最為重要,所以作戰部門決定由該村先做,地下坑道工程我均曾參與並提供意見。」

當初為了節省經費,都以各村現有的土坑道拓寬加深,然後再排列鋼筋灌漿,用以貫通兩用堡。當時負責作戰業務的黃錫安先生回憶說:「民國六十五年開始加強戰鬥村工事整建,利用舊有的土坑道予以拓寬、加深,然後排列鋼筋再行灌漿,用來連結村莊周邊的兩用堡和伏地堡。」

民國六十七年以後曾經擔任副總隊長的梁振瑛先生回憶說:「坑道施工之前都是經過總隊長、我及戰情組的人員到現場實際調查,戡定路線後,才進行細部規劃,坑道的結構也是經過專家設計,具備抗爆的能力,工程委由部隊的工兵來施工,經費則由國防部直接撥發。」

工程計畫經過戰情組的評估後交給後勤組,後勤組根據戰情組的需求來設計。其實,工程的構圖是經過層層的研究和審核,當時負責這項業務的總隊部後勤組長楊世英先生回憶說:「初步構圖是我設計的,金門防衛司令部也參與設計,總共有二、三種設計圖樣,再由民防總隊張修壽總隊長親自帶到台灣,向國防部總政戰部王昇將軍面報。總政戰部對此項工程也非常慎重,還特別委請後勤司令部工兵署專人來設計,目前金門的民防坑道工程是工兵署設計的。」「工程分三期來完成,金防部及政委會決定以瓊林村為第一期工程,整建金城為第二期工程,第三期整建安岐、斗門、沙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