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中山北路拾憶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2,405

二十歲以前,中山北路是我最熟悉的道路,因為童年的時光離不開兒童樂園和動物園。這條南北幹道在日據時代稱作「敕使街道」,直通到圓山的神社。台灣光復後,這條大路以「中山」兩個字為名,貫穿宮前町的地段改稱中山區,跨越基隆河的明治橋也易名為中山橋。
北平路和中山北路的交會處,有一棟「梅屋敷」的日式房子,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國父孫中山第二次來台曾經下榻這間旅館,這就是路名的來源。早年救國團在那裡設立「中國青年服務社」,不時招收學費低廉的技藝訓練班,名額很搶手,第一次進去是陪朋友報名學英文打字。
1955年2月,復興橋通車時我尚未來台,從書報的舊聞得知當時是台北的大事情,為了慶祝通車,市政府開放一天讓市民步行,橋上浩浩蕩蕩的長龍,熱鬧非凡。1995年7月天橋進行拆除時,我在前市議會旁的陸橋上目睹它功成身退的命運,橋下的「復興橋郵局」(忠孝西路1號)目前仍舊沿用當初的名號,記得鄰近有一家餐廳,每張桌子上都設置一台電話,因而招徠許多好奇的顧客。
橋邊的鐵道旁有一家「廣東天橋飯店」,與沅陵街的「新陶芳」相同,都是知名的客家菜館,因為鄰近行政院,常有政府官員在此便餐小酌,招牌菜為牛肉湯丸。隨著鐵路地下化,它已隱退到華陰街,恰巧由一位學生家長接手經營,我帶親朋好友去吃過幾次,還拍下掛在牆上的老照片,可惜維持幾年就歇業了。
三、四年級的人可能聽過「開明書店」,它和正中書局齊名,是從上海搬過來的老字號書店,但不在重慶南路的書街,而是藏身在中山北路一段。以前出版過巴金、老舍、茅盾等左派作家的著作,相當前衛。來台後改弦易轍印行中學教科書,英文和數學都有,包括林語堂編著的「開明英文法」,時過境遷,如今已變身為馬可孛羅麵包店,老早就被人遺忘了。
南京西路口有一間紅極一時的「美而廉」西餐廳(Rose Marie),是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風格,非常醒目,在生活儉樸的年代,每次路過僅是視覺的滿足。嘉新水泥大樓的「藍天餐廳」也紅極一時,這種高級場所是小市民消費不起的場所,不過它的樓下有一家港式飲茶是香港親戚帶我去品嚐的。
大台北一度是地標性的飯店,不是「美琪」或「國賓」,而是離民權西路口不遠的「中央酒店」(後稱富都),老遠即可望見樓頂飛碟狀,可作360度旋轉的「阿波羅」餐廳。1969年上映的國片「家在台北」,男女主角柯俊雄和歸亞蕾在這個景觀餐廳裡談判,因而打響了酒店的知名度。我出社會後第一次吃尾牙也在這裡,主人是替我爭取到留學美國名額的好長官,前年在加拿大病逝,我很感恩他的提攜。
中山北路三段有兩家店是我所熟悉的,包括「上島」咖啡和「百樂」奶品。前者為日系咖啡的名店,講究炭燒深焙,文人作家喜歡到那裡聊天;後者和「福利麵包」都是當年美軍顧問團指定的供應商,香蕉船和雪人聖代是它的招牌冰淇淋,創始人是一位響叮噹的人物,這兩家店已經易手,遷移他處,仍沿襲昔日的名號。
「百樂」的創辦人柳哲生,是中央航校第5期畢業,是抗戰時期首席王牌飛行員(打下5架敵機之稱),最先在1937年的「814空戰」與李桂丹聯手擊落一架日軍的96式轟炸機,總共計擊落9架(美方的記錄是11又1/3架),戰功彪炳,無人出其右,戰後又派到美國受訓,官拜少將,咸被認為是空軍總司令的未來人選,未料仕途多舛。
1961年2月,台北發生了瑠公圳分屍命案,當時台北刑警大隊烏龍辦案,在大膽假設,卻不小心求證之下,一口咬定柳宅是命案現場,幾名勤務人員因涉嫌被收押刑求,報紙記者搞不清楚狀況,趁機炒作新聞震驚台灣社會。直到兇手投案後纔真相大白,儘管報館公開道歉,但飛將軍不堪其名譽損害,最後離開報國伸志30年的空軍。
1960年6月18日,美國總統艾森豪旋風式訪台,機關學校動員上萬人夾道歡迎,惹來中共兩天的砲擊金門。中山北路延伸到天母,是1971年福林橋通車後的事,為了改善交通,中山橋已被新橋取代,橋畔的再春游泳池也淪為廢墟,以前夏季有如下水餃般的滿池擁擠情景,已不復見。
回到原點,國父史蹟館幸運地被保存下來,否則路名就完全失去它的意義。由於台北火車站的新建,1900年起造的老建築被小心翼翼地請到原址北方50公尺處安頓,仿照舊觀重建,周圍有花木扶疏的庭園,形成大都會稀有的一塊綠洲,如此中山北路尚不至於在腦海裡完全失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