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金門史話》漁民的運用
那次船難,也是在運補之後,多位休假士官兵搭乘返航,但舢舨船體太小,風浪很大,浪花打到船上,人員坐在小船上,為避免浪花打濕衣服,結果全靠向一邊,舢舨因而翻覆,經風浪一打,大部分的人全被巨浪打昏了,船長鄭復安(溪邊人)因穿著雨衣雨褲,海水灌入其中,動作不靈而遇難,落水的軍人大都被救起,一人遭風浪捲走,數日後飄到大陸,屍體被大陸漁民送回。這次翻船事件是自我負責運補業務十多年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運補死亡事件。
船難發生之後,軍方卻不理不睬,黃平生先生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我陪家屬到運輸組洽談賠償事宜,但運輸組認為已依合約發給油料和租金,所以根本不理不睬。有關離島運補作業,由金防部運輸組自行訂定契約條文,內容大略規定每月運補次數及每次補貼之油料與租金,例如每月運補北碇幾次,每次發給油料六加侖,漁船租金一千二百元(後來最高調到一八○○元);其實契約的訂定是半命令式的,根本不容漁民有說不的權利。
運補離島的命令直接由金防部的運輸組下達到民防總隊部,總隊部再下到漁民中隊,漁民中隊即依上級命令規定當地的漁民○月○日運補○○離島,每次運補依契約所定之標準給予油料和租金。
所以出事後,運輸組認為漁民已拿油料和租金,於是推得一乾二靜。但家屬一再抗議,認為『我替公家運補,人都犧牲了,應該要有個代價。』甚至屢向司令官陳情,但軍方因未曾編列相關預算,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補助,何況賠償也不是一、二萬就可以解決的,沒有數十萬、百萬以上似乎是解決不了事情。就家屬的立場來說,人都已經死亡,當然是愈多愈好,但軍方也有實際的困難,最後只以戰時因公死亡方式來處理,以幾萬元的慰問金了事。」
平心而論,政府處理此事實有欠公允,華航空難賠償金近千萬;白色恐怖事件賠償亦數百萬元,相較之下金門百姓的生命真的不值錢,大家拚死拚活為國家犧牲奉獻,換來的只有區區的數萬元,真是情何以堪!如果到現在仍未追補,本籍的中央民意代表似應站出來為死難者討回公道。
至於東碇的運補,早期由遠海漁船負責,稍後古崗漁船亦加入運補行列。東碇位於太平洋上,風浪非常強勁,這座小島沒有正式的碼頭,也可以說根本沒有碼頭,船長必須要很有經驗,提早下錨,否則常造成船體擦傷,甚至整艘船會被套住,漁船損壞公家又不負責修理,所以負責運補的船長時常抱怨不已。黃平生先生回憶說:「自衛總隊根據船長的建議,屢向運輸組建議,我為此事還親自搭運補船前往考察。這趟考察之旅,我還行文向上級報告,經過秘書長批准同意後,我才隨船前往。那次航程由料羅出發,去程順風大概只花了三個鐘頭,回來逆風需要三個半鐘頭,來回總共花費了六個半鐘頭。事後我根據實地考察結果做成報告,要求運輸組設法改善東碇的碼頭,不過迄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