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金門史話》武器擴充與裝備檢查
從復國墩遣送,就在復國墩觀測所監視;從料羅遣送,就在料羅觀測所監視;從古崗遣送,就在古崗觀測所執行監視。執行這項特定任務對漁民來說,雖有幾千元的津貼,其實心理壓力很大,但是當時漁民都很守法,又不敢抗命,所以都能服從命令完成任務。
此外,漁民每天必須回報海上見聞,黃平生先生回憶說:「漁民每天必須回報海上見聞,由漁民管理員彙整各漁民的見聞後,再報自衛總隊,重要的見聞先用電話報告,事後再補上文字資料,格式是:某日某時,○○船船長,在○○地方,例如南海面離岸多少公尺,發現什麼狀況。總隊部接到後,再向縣政府人二室(管安全)及金防部反映。」
李增華先生亦有相同的回憶:「漁民在海上作業,遇有與大陸漁民接觸時探詢一些消息,上至國家大事,小至平常瑣事。如果收集到較好的有價值的情報,總隊部還會發一些獎金,當然這全要看個人的技巧。漁管員也可以交付一些任務,向大陸漁民探詢,記述的重點包括○○編號漁船,在○○地方與大陸○○號漁船交談,經過如何,談話重點為何。線民回航後再交由我們漁管員彙整,然後逐層往上報,重要的情報甚至送給司令官核閱。」
整體來說,國家加在金門百姓的責任和負擔,和台澎地區的民眾來比較,顯然沉重了很多;但政府對金門百姓的照顧,從前述內容來觀察,顯然相去甚遠。這也是近十年來,民眾不斷用選票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執政的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各式各樣的選舉中均未能取得勝選,頗值得執政當局省思。
卅一、武器擴充與裝備檢查
金門的民防隊開始實施兵器教育始於民國四十四年,據︿金門縣政府四十三年(四十三年七月至四十四年六月)施政報告概況﹀載:「本(四十四)年春季領發七九步槍一○三七枝,即開始實施兵器教育。」而當年全縣計有民防隊員5451人,護路隊員1860人,實際參加訓練的婦女隊員1894人,預備隊員1508人,技術中隊隊員331人,合計11044人。
從人槍的比例來看,還不到十分之一的數量,因此當時不可能人人有槍,甚至不是村村有槍,據當時擔任軍事科長及兼任民防總隊部總隊長的徐榮祥回憶說:「我初任民防總隊長,很多制度都還在草創階段,很多地方還是很不理想,例如有的村莊有槍枝、但也有的村莊沒有,當時是根據村莊的戰略地形來配置。」「在我任內,民防隊員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槍,每一個村莊大概有一、二十把槍吧!因為當時民防隊擁有的槍枝還不是很多,班長以上的幹部是一定有的,其他的隊員就只有步槍班才有,像擔架隊、運輸隊並沒有發槍,因為他們的裝備主要是擔架、扁擔和繩子,即使發給他們槍枝,他們也沒辦法拿。」
民防隊的武器第二次擴充應該是在八二三砲戰之前,當時柯遠芬擔任民防總隊總隊長,據楊世英先生回憶說:「早期民防部隊的武器很少,一個村里大約只有一、二十支步槍,柯遠芬將軍認為武器對民防隊的戰力影響很大,於是極力向上級爭取,因為他的職銜是中將副司令官,人脈較廣,所以很快得到上級的批准,獲得輕機槍三五五挺、步槍一三八六枝及擔架、醫藥急救器材等,提升了民防隊的戰力。」
又依據楊世英先生的說法,當時金縣的民防部隊員有九千人之多,所以槍枝也不可能人手一槍。八二三砲戰期間,大部分的村莊武器並沒有增加,據黃平生先生的回憶說:「(砲擊後)不久,民防隊開始集合了,集合的哨聲此起彼落,副村長的吆喝聲響徹雲霄,我們在祠堂前分區隊集合。那時民防隊已經有槍了,不過當時的槍枝很少,一個村莊大約只有二十多把,一般是發給較為年輕的隊員,例如我就發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