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傳說》﹃會元傳臚﹄同安第一人許獬生平傳說
許獬幼時曾入社學,明朝時金門有社學三座,分別為湖山社學(在第十七都,約在今金沙一帶),平林社學(在第十八都,約在今金湖一帶),丹砂社學(在第十九都,約在今金寧及金城一帶),許獬以社學生的資格,補邑諸生,入儒學就讀,再由其中之科考,由劉純仁首拔,取得秀才資格,時約為明曆二十二、二十三年,許獬二十四、五歲時,在此之前,許獬曾低徊於晉江人李光縉門下多年,也曾受困於州縣試多年,而未得出頭,所幸許獬有一外祖姓陳名西樓,曾出言安撫之:「顯晦遇也,淹速時也,孺子勉矣,良農能穡,寧不逢年」,這是一句出自長者溫暖的關懷,語中多肯定,語氣多諄勉,然而許獬也不負眾望,漸漸的嶄露頭角,並於明萬曆二十五年參加鄉試,中舉人,當年泉州府共錄取舉人十一人(包括同安縣、南安縣、惠安縣、晉江縣、德化縣、永春縣、安溪縣等縣),同安縣在當年即錄取五人,許獬排名同安縣第四名,許獬在隔年之禮部會試中,並無錄取,即在同安縣之梵天禪寺讀書,以備後第,至明萬曆二十九年二月,以舉人身份參加禮部會試,當年的主考官為曾朝節與馮琦,當時考試的科目為四書義三道,論一道,判五道,詔話表內科一道,策五道,分三場,每場隔三天,當年考試題目為四書中之「畏聖人之言」為題,許獬即在此一鳴驚人,明熊明遇曾說:「猶記子遜『畏聖言題』,以領擅場:::」可證,是年錄取舉人計三百一人,舉人參加禮部會試錄取後,即為貢士,以俟當年三月十五日之殿試,由皇帝親策之,是科舉考試中最高級與最榮耀的一場考試,然而明代的皇帝到後期多不視朝,故雖說親策,恐亦是美其名而已,許獬文冠南宮(即禮部),狀元乙位本如囊中物,惟因封建時代中,皇帝個人意見才是代表天下,故狀元多了一份運氣,另外明人沈守正曾說:「先生(許獬)不經意,字畫潦草,抑居其下:::」明人熊明遇曾說:「故事南宮舉首,無不居鼎甲(一甲第一至三名),立躋金馬門,子遜猶觀政庶常吉士:::」可知殿試另重視貢士們的書法,如果書法秀麗,相對的可以在殿試上得到好成績,以明代二百餘年國祚,禮部會試共八十九次,會元共有八十九人,其中於殿試獲選為狀元者共九人,位鼎甲者(榜眼、探花)有二十七人,會元復得傳臚(二甲第一名,又稱第四名者)十二人,餘四十一人名列鼎甲及傳臚之外,所以說『會元縱為文章首,殿試前面亦低頭,天下貢士齊獻藝,天子欽點是狀元。』
許獬為人氣岸嶙峋、不諧俗,不意富貴功名,其曾言:「功名何如,荒臺瓦礫。」相信,便可為此段做一解釋,又其亦曾言:「舉步始知天地闊,開?更覺名利輕」,其能超越名利的迷思與束縛,更足見其品行之超凡。許獬在明萬曆二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殿試後,三月十七日由皇帝欽定,即填黃榜賜進士出身,同年七月七日參加庶吉士考試,庶吉士考試是明代儲備高級文官的考試,由當年三百名新科進士中(狀元直接授官六品修撰,不需參加庶吉士考試),選一百五十名學問較優秀者參加考試,再其中錄取學識較佳者十至二十名不等,當年即考選了二十二人,許獬考第五名,這二十二人,經過每月考試二次,三年考滿,優者授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等翰林官(中央官員),次等授給事中(從七品)、御史(從七品)等科道官(地方官員),許獬即明萬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日正式授官,初授翰林編修承事郎,陞授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其妻封為孺人。許獬授編修後,即在修習經史,鎮日案牘勞心,其曾言:「嗟夫,俯仰百年,為日有幾,雞鳴而駕,日出而馳」另亦言:「昔為小兒戲公(許獬外祖陳西樓)膝下,語及作官則鼓掌而喜,今已徼幸得一官矣,然纔入世途,便受羈絏,每日控馬貴門休沐不暇,憂讒畏譏,展轉纏糾,反不若為兒戲膝下之樂也:::」可知,許獬認為為官太累,而有排斥現實想歸隱的想法,另一個原因是許獬於明萬曆三十一、二年時,身體狀況即已不佳,曾自言:「至今精氣俱耗,頂髮盡脫」,進而於明萬曆三十二年以病為由斷然辭官南還,返家後,其為官僅存數十金,均分與親人,辭官後,因具舉人身份(古代,舉人又稱孝廉,可自行刻章稱臣,與縣令平起平坐,人稱老爺,況許獬又具進士身份,前翰林官),仍為鄉里仕紳,有一定社會地位,見里有不平者,急功好義,為民陳狀,又著書立論,明道淑人,至明萬曆三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因病日劇而辭世,享年三十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