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采風真情》故鄉的蚵仔

發布日期:
作者: 采真。
點閱率:604

「哇!真的好辛苦喔!腰也酸,背也痛,都挺不直起來。」使勁的伸直腰骨,哀哀叫個不停。沒想到連續「剖蚵(閩南語)」二個鐘頭,不但手又溼又冷,手套被蚵殼割破了,手也割傷了,連腰骨都快要快挺不直起來,真是辛苦。至此,才體會到採蚵人家的辛苦,不但得在海裡與海水搏鬥,得擔起重重的「蚵殼」,走在冰冷濕滑的沙地上,還得費時間、費精力的「剖蚵」,才能吃到那味道鮮美道地的「金門故鄉的蚵仔」。

我喜歡吃金門道地故鄉的蚵仔,從很小的時候。媽媽煮的「蚵仔煎」,常常讓我懷念不已,總是想一嚐再嚐,百吃不厭。還記得有一次參加國小舉辦的遠足活動,我便當中帶著的不是飯食類的米糧,而是「蚵仔煎」。不管其他同學好奇的眼光,我自在的在旅途中,享受著我的「蚵仔煎」便當,成了一次讓自己畢生難忘的快樂回憶。

「蚵仔酥」的鮮美滋味,常常是供桌上的必備食材。每每等不及拜完祖先,總要先給它偷嚐了幾塊。我們家的「蚵仔酥」,通常只是簡單的加入蔥花、雞蛋和麵粉一起攪拌,即成美味可口的「蚵仔酥」。

金城南門城隍廟前的「蚵仔麵線」店,爽口又好吃的「麵線糊」,曾經是我學生時代的早點。當時,在菜市場上賣菜的媽媽,每日清晨,天未大亮,就必須趕著出門去做生意。電冰箱上放置的綠色蚊香空罐,通常都會留下十元、二十元的零用錢,讓我們自己拿去買早點吃。

父母忙著工作的情況,讓我們兄妹有機會吃遍城區各地的早餐店。同學之間,總是最喜歡相約在城隍廟前的「麵線糊」店,吃那糊糊的麵線和蚵仔,並配上爽口的酥脆炸蝦,那種同學相聚的情景,加上難忘的特殊口感,一直常存心頭,久久不忘。

放學後的點心,也常是金城貞節牌坊下,路邊攤販賣的「蚵嗲」,最喜歡看老闆娘,那神乎其技的製作「蚵嗲」的過程,熟練的手法,常讓我們驚嘆不如。

那時,家住金城東門的我,吃遍了金城各地的故鄉小吃,還是百吃不厭,最愛吃那讓人回味不已的故鄉的蚵仔。

曾經,旅台吃著台灣的小吃「蚵仔煎」,那特大號的蚵仔,吃起來怪怪的,口感總是覺得沒有故鄉金門的蚵仔好吃。

故鄉的蚵仔,充滿了家鄉味,解了鄉愁,也滿足了異鄉人思鄉的情結。大娘姑(外子的姐姐,閩南話)嫁到台北去,每年的暑假都會帶一對兒女回來金門玩。

兩位從台北來的小嬌客,最愛吃外婆親手煮的「蚵仔麵線」。每年的暑假,婆婆總是人未到,就先預備好一大鍋的「蚵仔麵線」,來滿足小愛孫的嘴饞。

大娘姑返台之際,最常帶的金門特產也是咱們金門自家產的蚵仔和麵線,大娘姑的台省親戚,最喜歡托她帶回金門的麵線,每一次回金門,總要「款」上好幾箱的麵線帶回去。

前些天,大哥要去台北出差,大娘姑托他帶些金門的蚵啊過去。大嫂特地從古寧頭的娘家,拿回一大布袋新鮮的「海蚵殼」要剖。

看著娘家住在古寧頭的大嫂(年紀比我小),快手快腳的剖出一顆顆又肥又亮的海蚵啊,這同樣也是媳婦的我,躍躍欲試,也想剖剖看。雖然是在金門長大,從小住在金城的我,是常在東門的菜市場上,看賣蚵仔的攤販,優閒自在的剖蚵,好像很好玩似的。卻很少有機會,讓我實際玩玩看。

雖說,我是姓蔡的瓊林子孫,討海人的孫子輩。卻從小不曾靠海生活過,也不曾仔細想過,討海人的辛苦。每次回到故鄉瓊林祭拜祖先的時候,總是用好玩的心情,四個兄妹像是打麻將的圍成一圈,搶著要剖蚵,並使出全力的比比看,看誰剖出最多的海蚵仔,誰就是最厲害的人。

每回的比賽,家住瓊林的堂兄姐們,只須派出一個年紀最小的與我們應戰即可。就可以剖出比我們還多還要漂亮的蚵仔,讓我們欣羨不已。

當然,以我們半路出家的技術來說,每回都剖的蚵腸破裂,蚵尾斷去,慘不忍睹。但是我們依然玩的很高興,並樂此不疲,一再的重複將剖蚵當成遊戲來玩。

每一次的戰局結束,大家總是依依不捨的離開蚵桌旁,留下一些體無完膚的蚵仔。大伯母在我們要返家之際,都會將那些慘不忍睹的蚵仔,送給我們,連同她剖出的蚵仔,也全數讓我們帶回金城來。「有抓還有掠」如此的好康,使剖蚵成了童年另一段難忘的回憶。

話說回來,我這個瓊林媳婦,其實在這一輩子中,蚵刀沒拿過幾次,蚵仔也沒成功挖過幾次。卻因為生在金門,長在金門,才有機會吃到這麼多次故鄉鮮美的蚵仔。今日重拿蚵刀,連續挖了兩個多鐘頭,難怪會腰背挺不直,累的哇哇叫!也才真正體會到,老一輩們當年討海的艱辛。

真的好厲害,看著家鄉的老一輩們,精準的剖出一顆顆鮮美晶亮的蚵仔,那其中包含了幾十年的功夫,才有今日的水準。也因為有她們的努力,我們才能吃到那麼好吃的蚵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