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屈原談生命的意義

發布日期:
作者: 詹志超。
點閱率:2,510

端午節,是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後世為紀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龍舟競渡等風俗,加上民間的鬼神信仰,家家戶戶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因此又稱為蒲節、重午節、五月節。
屈原,一位愛國詩人,在政治上被疏遠終被君王流放,忠心耿耿卻投江以死明志的情懷,足讓幾千年來人們歌頌不已。此外,因為他的騷體,影響了漢賦的發展,更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時至如今,屈原到底能給予現代人們怎麼樣的意義或啟發?我讀屈原,特別留意「投江明志」一事。一個人選擇結束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又該如何看待生命?這是嚴肅的生命議題。
很多人不曾探索生命的意義,甚至有人問:「活在世上到底有何意義?」其實我們可以試著和自己對話,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最大的特質是什麼」、「我如何定位自己」,藉由反思,找到答案,便能瞭解生命的價值。
海涅曾說:「生命是珍貴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惡。」每個人都會面臨不盡如人意的境遇,如何選擇將考驗著智慧;如果懂得生命的珍貴,相信會做出不同於屈原的選擇。瞭解生命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慎重選擇,才能安於選擇。
王爾德說:「人真正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遇到困境時,不妨和自己對話,瞭解生命的意義,如此當能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進而享受生命的美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