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自大陸遠嫁來夫家已八年了,雖然郎君如意,公婆對我這遠道而來的媳婦也是疼愛有加,可是逢年過節,在我心底還是會滋生一種背井離鄉的思愁,尤其過年,那股鄉愁最是氾濫。
娘家在河北省,地處北京近郊,每年一進農曆十二月,過年大戲便拉開了序幕。那裡沒人說十二月,好像『臘月』才是它的本名。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即是年戲的前奏││臘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的飯桌上,清一色都會擺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粥,食材並無特定,全憑個人喜好,但絕對是不多不少的湊夠八種。母親每回都是博採全家鍾愛,以米、小黃米、紅豆、綠豆、甜棗、花生、糖栗、菱角等八樣材料下鍋蒸煮。記得少不更事的我曾問過祖母為何一定要放八種,出身書香門第的祖母答的很妙:一為臘八,二為發發,八就是發呀!
家鄉有種狀似小巧南瓜的糖果││糖瓜,糖瓜酥酥脆脆,會黏牙齒,其造型早已跳脫傳統南瓜形狀的侷限,巧思各異,精緻無比。有俗語:二十三,糖瓜沾。隨著新年腳步的逼近,忙著居家環境徹底掃除、傢俱物件汰舊佈新的父母,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總會記得買來大包的糖瓜給我們。直到我們都已不是討糖小孩了這個習慣還在保留著。
以家鄉的氣候,臘月最冷,除夕飄著鵝毛大雪是常有的事。而不論大人孩童卻都無懼寒冷,因為除夕這天是最忙碌的,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寒冷彷彿根本就不是對手。父親這天的工作大致是兩項,先是帶著酒菜紙錢去墓園祭拜祖先,然後開始張貼春聯、掛嵌,娘家的四合院門窗眾多,經紅咚咚的春聯和五彩的掛嵌妝點過後,濃濃的新年味道立呈眼前,滿目祥瑞,喜氣洋洋。母親整天都在準備名目繁多的年夜飯,雞鴨魚肉,一應俱全。我們的任務美其名曰是打下手,實則是幫不上什麼忙的,進進出出隨父母一同感染喜慶的氣氛倒是無須否認。
豐豐盛盛的年夜飯用畢,我家例行的節目登場││壓歲錢,年少時總是開開心心的自父母手中接過紅包袋,同時接過了祝福與希望;長大工作後,換我們必恭必敬奉上紅包給祖母及父母,裡面除了沉甸甸的孝心更裝滿了祝福與感恩。
接下來開始包餃子,餃子形如元寶,新年伊始,第一餐以『元寶』開頭,象徵著今年的財源廣進。母親每每還特意在某個餃子中包入一枚小銅幣,據說咬到銅幣的人在這一年裡更是好運連連。
餃子包好,一天的忙碌就算告一段落,父母總會邀集鄰近的叔伯姑嬸圍坐到祖母身旁,陪她老人家一起守歲。祖母依舊笑逐顏開,精神奕奕,興致來了還會抖幾段她那陳年的經典笑話來博眾人一笑。中央電視台一年一度的春節綜藝聯歡會是必不可少的助興節目,明星薈萃,演藝精采,當電視裡跨年倒數的鐘聲敲響,頃刻之間,炮竹聲四起,熱騰騰的餃子撈上了桌,給長輩拜年之後就可開動了,有鄰居較快吃好的已開始上門來拜年,祖母數十年行善村里,德高望重,前來拜年的人潮連綿不絕。雖是午夜,小村落卻人聲如晝,大街小巷往來著挨家挨戶拜年的人群,歡聲笑語踏碎了正值嚴寒的大年夜::::
破曉時分,本村的拜年活動已接近尾聲,這時,年事已高的祖母需臥睡片刻,養足精神,以備天亮後迎接遠道親戚的不辭前來。我們這些本就個個夜貓族,玩了一夜,洗把臉,照樣精神飽滿再玩一整天。
年初二,回娘家。姐姐嫁後,我家總算有個女婿可供招待了,新姑爺可是嬌客,怠慢不得,款待的酒席硬是比年夜飯還精緻了許多。酒足飯飽,方城之戰是必備『甜點』,嘻哩嘩啦,不摸上八圈那怎叫過年?
新年的熱鬧持續在發燒,縣城裡大街上,浩浩蕩蕩著民俗表演,高蹺會、雜技班,各路英雄,才藝盡現。轉眼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搓湯圓,家家戶戶慶團圓」。搓湯圓是父母最為拿手的功夫,口感和口味真叫街上賣的為之遜色。其中我最愛一種芝麻餡的,咬開QQ的外皮,細膩的黑芝麻緩緩溢出,頓時甘醇滿口,脣齒留香。隔天十六鬧花燈,機關部門、百姓人家,戶戶門口燈籠高掛,千百種造型,爭奇鬥豔,精美絕倫。
若是以為到這新年就算過完,那你就錯了,出了正月,農曆二月初二,才是壓軸。「二月二,龍抬頭」,早餐吃的是龍皮捲餅,類似這邊的潤餅,只不過內捲的菜色稍有不同罷啦。吃完了這天的捲餅,整齣年戲方算吉祥收場、歡喜落幕。
婚後的前六個春節,均在台北度過。年假期間,人們大多玩晚上、睡白天,新年的大街上冷冷清清,令我加倍思鄉。近年搬來金門,小島上意想不到的年慶氣氛讓我驚喜,街上竟也有舞龍舞獅,見面皆賀『恭喜發財』,年初二,打電話回娘家,那頭的雙親居然聽到了這邊的鑼鼓和鞭炮聲,話筒轉到祖母手上,一百零二歲的祖母鄉音濃厚:「乖孫女,全家都好啊,兩個寶寶又長高很多了吧?」我趕忙喚來一雙小兒女給遙遠的太婆婆拜年請安::::
今年新春時而飄雨,靜謐的夜晚,聽窗外的遮陽棚雨聲叮咚,我的思緒再次飛回故鄉的小村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鄉的親人們,一切如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