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尋找失落的南機場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1,637
字型大小:

老台北人如我,過去一直對南機場的名稱迷惑不解。讀大學時第一次路過南機場公寓,那時還沒有夜市,巷道空曠,單純是一排排的國民住宅,據稱它的土地原是南機場的一部分,那麼這個機場究竟在何處?
日本佔領台灣時,為了應付大東亞戰爭,總共建了60多個機場(飛行場)。南機場原稱古亭庄,是1909年的陸軍練兵場,用來操練步兵和騎兵,1914年起改用作機場。1936年因新建軍民兩用的北機場(今松山機場),乃改稱南機場,位置在今泉州街(崁頂)、中華路二段以及水源路的一部分。
1914年3月10日,日本三重縣的飛行家野島銀藏來台,下榻台北「日之丸」旅館(南陽街附近),惟因天公不作美,使飛行表演一再延期。21日上午天氣終於放晴,3萬多人聚集在練兵場,爭睹台灣的第一次飛行表演。09:37,野島先將他的Curtiss飛機在低空試飛一會,然後再度起飛,上升到1,500~2,000公尺,在上空繞了幾圈,歷時9分多鐘,為此,台灣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將這一天訂為「台灣航空紀念日」。
1920年9月,台灣第一位飛行家謝文達,台中豐原人,駕駛一架買來的舊郵機,在南機場表演飛行。1923年,民運人士蔣渭水和林獻堂等前往東京為成立「台灣議會」請願,他駕駛台灣第一架飛機「台北號」,在東京上空散發傳單,因此不容於日本政府而潛往中國。他曾經在黃埔軍校的飛行班擔任教官,參加過北伐和中原大戰,在一次征討桂系軍閥的偵察任務中,因墜機負傷而退役,官拜少校。
日本戰敗投降後,國防部接收機場,因松山機場已正常營運,1954年與台北鄉村俱樂部合作,在南機場原址成立高爾夫球場,作為友邦駐節人員和外僑的休閒地方。1977年,這一片面積80甲地廣大土地開闢為青年公園,一些有電梯的公寓大樓開始環繞在旁;2000年,新店溪河畔又建了馬場町紀念公園,1950年代的一些政治犯魂斷於此,「白色恐怖」的悲情!
回溯1949年國軍撤守台灣,在南機場附近搭建了許多簡陋的眷村,如空南一村、空南二村,中華路二段至萬大路一帶,住了不少外省移民。1959年8月,「艾倫」颱風從中南部登陸,挾帶豪雨,河川暴漲、釀成全台嚴重的「八七水災」,台北的低窪地區一時也變成水鄉澤國。
為了防範台北的颱風淹水,當時的台灣警備總司令李立柏下令限期拆除河川附近的房屋,條件是允諾國民住宅興建後,可向銀行貸款預購公寓,15年償還。1964年11月29日,南機場公寓風光地落成,由行政院長嚴家淦主持剪綵啟用典禮,然後在古亭區公所抽籤分配。次年,中華路,公園路、重慶北路的居民陸續遷入,共計1,264戶。
南機場公寓的竣工比水源路一期國宅(永春街附近)晚一年,當時它卻具備許多其他公寓所沒有的特色,例如儲水庫、污水處理場、垃圾投放口、不需電線桿的地下電纜、抽水馬桶、地下避難室等設施,它的迴旋式樓梯也相當新穎,四戶共用,益見營造單位構思的用心。
這些集合式住宅樓高5層,後來也續建了二期和三期,範圍涵蓋中華路二段的301~313巷,以及對街與西藏路相連的304巷,附近也建了菜市場和小學(忠義國小),一度被視為台北市的「模範國宅」。雙十國慶時還獻寶,邀請東南亞的華歸僑來此參觀,甚至有片商跑來,將它作為電影的場景。
如今機場早已不存在,老舊公寓從古亭區劃分到萬華區,現屬於中正區(忠勤里),唯一不變的是仍然保留「南機場」的舊名,連公車站牌亦如此。8~10坪鴿子籠般的狹小空間,不斷出現前突後伸的違建物,有經濟能力的住戶早已遷往他處,留下的弱勢是老人或外來新住民,由於產權複雜,都更乏人問津,愈來愈像香港以前的九龍寨城。
1986年,原有的巷道形成一個「南機場夜市」,美其名為「易牙巷」,熱鬧喧囂覆蓋了它的頹相,超人氣的小吃林立,便宜實惠,其中有的攤位甚至被米其林必比登(Bib Gourmand)推介為美食攻略。儘管如此,南機場公寓已不可能重生,祇有日漸衰老,冷眼看它,有朝一日被遺棄為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