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恩的故事》青岐李伯母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啟文。
點閱率:670
字型大小:

一個人的一生不一定求名求利,因為受到別人的照顧改變生命的歷程,那些惡夢在戰爭後化為光明和煦的晨曦,嘶殺的砲聲因為轉移後方,終於化為溫和的關懷,李伯母的故事就是一個小人物關懷的案例。

李伯母生於金門西北角的古寧頭,童年和少女時代均在古寧村度過,是傳統的農家子女,一場古寧頭戰爭,共軍砲轟她的故鄉,那些磚瓦古厝都被大砲擊破,倒塌的牆壁使她們的故鄉蒙塵。那如雨滴的砲彈落下,摧毀一個個希望,她的家人和村人分別被遣送到台灣鄉下。

她回憶居住台灣寄人籬下的那一段日子,因為原本世代務農,很能夠吃苦,所以有一個遮風避雨而且安定的屋簷下就非常感激了。在草屯鄉下一直是李伯母難忘的一次避難回憶,由此,他常懷感恩之心,進而回饋他人。

戰爭結束後,時局稍微穩定下來,李氏一家人離台返金,重新過那種葛天氏、無懷氏之民的農耕生活,李家女兒出嫁到對岸的小金門農家。

汽車進入小金門西南方的青岐,附近丘陵起伏,田野間的高粱輝映湛藍的天空,鄰近有陵水湖美麗的風光,田園屋舍村莊,很難令人想像從前是歷經砲彈殘害的地區,今天已經看不到戰爭的遺跡,只有零星而老舊的彈藥庫分布鄉間,居民『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的心理了然於胸。

我的連隊移防到青岐村郊的第一個夜晚,因為缺水,一切就緒後,老兵帶我到村內的一處浴室洗澡,我們捧著臉盆,內裝衣物,走過小巷,在上岐國小後方的一處池塘邊,有一個民家開設的快樂浴室。

學長之前來過,認識李伯母,知道她收費比別人便宜,又免費提供洗衣粉供人洗衣服,逢年過節還不吝把美味可口的牲禮或四果請阿兵哥吃,有人即將退伍,她如果認識這人,常會與他餞別。

我和李伯母一見如故,就像自己故鄉的鄰居一般,使在外島的思鄉情緒得到紓解。李伯母無所不談,她的好是因為在台灣避難時,台灣人對她好,所以她對官兵的關懷是一種回報的心。

在大時代中的一名小人物逃難後返回故鄉,轉化為她對人的愛,在士官兵的身上化為母性的光輝。

李伯母愛說砲戰的故事,那烽火連天的戰爭都付笑談之中,她的眉宇之間閃爍著的光芒,不是對戰爭的驚嚇,而是一種奇異的體驗,不是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所能想像。

她很健談,也很能傾聽士兵們吐苦水,在金門這種戰地,軍民關係這般密切,李伯母扮演的角色就宛如慈母一般,例如鄰近有一處大山頂陣地,附近有個觀測所,經常要記錄大陸漁船活動情形,因為方位與地形的關係,並不易觀測到漁船的蹤跡,回報也少見成果,時常在司令部評比時敬陪末座,那位觀測官也因此常被營長訓斥,常見他一臉沮喪的容貌,李伯母殷切地安慰他。

「我們當兵只要盡到自己的責任,成績不好,長官當然會生氣,但也不能全怪你,你對得起自己就好。」

這些話使觀測官寬心不少,他和士兵自山頂走下平地來沐浴,回去還要提一桶民生用水備用。李伯母家屋旁邊有一口深井,旱災時也不怕乾涸,對於官兵的用水一些也不疼惜。

某回,她向大家宣佈要歇業一星期,只見她燙了新髮型,稱讚她時還見她露出靦腆的笑容,原來她要到台灣玩一個禮拜,順便探望嫁到草屯的女兒。回金門以後,她逢人便說台灣進步的情形,還有草屯濃厚的人情味,因為她有太多年沒到台灣遊玩,常說:「台灣人還是和以前一樣,對我這麼好!」聽她訴說這一切,如同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她對人總是毫無心機,褒多於貶。

退伍多年,我常會想起金門的種種,除了部分肝膽相照的長官和弟兄以外,就數李伯母最令我難忘,她一直秉持「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心境,她給予我們用的、吃的,常常比賺我們的還多,我記得退伍前向她辭行,她手上正好有一袋新鮮的蚵仔,立即下鍋煮薑絲蚵湯請我吃,算是慶祝我退伍,並祝我一帆風順,想起這樣一位小人物視官兵如己出的熱誠,我衷心感激,並寄予遙遠的祝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