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所知道的前水頭舊地名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國龍。
點閱率:1,495
字型大小:

  鄭厝─位於後界宮前和宮後的交接之處,以往鄭姓族人住了很多家,一般人以「鄭厝」稱之,後來移民印尼泗水等地,發展運輸業,只剩四家,近幾年年輕世代在臺灣成家立業,房子還有數棟,人口卻只有一對老夫婦居住,而且還經常往返臺金兩地。
  後山─水頭後界房舍往海往後浦方向地區的泛稱,如村莊南方的許多小山,都泛稱為「前山」,記錄較明確者,會在後面加個小地名,目前因為村莊外圍新建屋宇,申請公共汽車設置站牌,使得後山之名得以保留。
  後豐港路─以前水頭的後界和後豐港之間,有一條小路相通,祖父和我到賢聚找表叔或者到後浦,都是走這條路,加上後豐港行政區屬金水村(之來才改里),學區屬金水國小,來回的人潮也不少,後來大眾運輸發達了,後豐港到賢庵國小就讀,再也沒有人經過了!路,真的是人走出來的,沒有人走的路,長草的長草,被闢為田地的被闢為田地,以至於里公所想要整建一條水泥路,卻碰到中間有二塊有主土地反對,溝通破局,經費改用於舖設廟口候車亭到炮兵連的道路,因為大哥擔任里長,所以才會了解這件事的細節。
  鐘鼓墓山─後山的範圍廣泛,鐘鼓墓山才配得上「後山」的這個名稱,雖有山之名,但也只是一個小土坵而已,鐘鼓墓山是如何而得名的,從來也沒有聽人提起過,它是後豐港與本村莊的界山,附近有陳氏祖墳。
  蓋仔腳─蓋,音讀如com閩南語翻轉覆蓋之意,鐘鼓墓山前往後豐港方向,再去就是洪伯爺墓了。
  大溝底─以後豐港路為界,蓋仔腳的對面就是大溝底。
  西宮─以前記載墓地的方位,常會把前後或近或遠的地理註明,如「以鴻漸山為案」。至於「西宮」這個名詞,我是細看先人所繪地圖上,顯示為今之後豐港來鳳宮,特別錄供參考。
  後溝仔─如今的五欉派祠堂以下,蔡姓居民房屋後方的坡地,這是酉堂全盛時期,後面的防衛線。
  大潭頂─宏玻陶瓷廠前的池塘叫「後大潭」,因位在水頭村莊之後,且此潭面積也確實不小,故名之為「後大潭」,往水頭方向的坡地叫「大潭頂」,農會供銷部主任楊忠凱由湖下遷居水頭建屋在此處。後大潭這地方有另一個名字叫「三板橋」,因為官路並非從這裡經過,舖上三條石板,行人免於涉水而過,也就阿隬陀佛了!後來闢建馬路,才成為現在的模樣。後大潭曾經發生溺水事件,後界的陳姓吳姓二個小朋友相約去游泳,後來一時興起,兩人比起閉氣潛水的功夫,看誰彆得久,沒想到吳姓小孩深吸一口氣,雙手伸直,往潭底下潛去,插入爛泥堆中,鼻子被泥土黏住,窒息而死。陳姓小孩冒出水面幾次,察覺有異,趕忙逃回家,途中有位長輩發現他慌慌張張,問他也沒有答腔,到了當天晚上請兩棲蛙人撈起,已經回天乏術。現在的小孩子雖然有游泳池可以練習,但每年夏天,還是有人溺斃,成年人應注意這一方面的教育。
  西中路─在謝厝西,金水國小過橋直行通往海尾的道路,往左轉第一個叉路到謝厝,交叉路口右前方有一乾隆年間古墓(黃祈),卒乾隆丁卯(1747年),墓碑右題乾隆己丑年立(1769年),中題勅贈儒林郎以約黃公祔長男嬴侯(儒林郎為清代文散官正六品階稱),俗稱「秀才墓」,尊稱獅仔墓祖而不名,按:黃祈,與黃濟、黃俊、黃倡兄弟四人首先興建「古書房」,因黃百萬參與其事,又有人稱之為「百萬書房」,現址開設「百萬民宿」。其長子秦、次子楚又合建「四維堂」書齋,故址目前已修復完工,隔壁的「怡齋」(俗稱下學仔)則是黃楚獨資建造,怡齋前有美觀的一座抱廈,已由黃延良里長申請整建完成,古色古香。乾隆年間在黃祈等人倡導之下,水頭的書齋有如雨後春筍,教育場所完善,文風因而鼎盛,在當時獲得「文里鄉」的美譽。本路自古即名西中路,是通往海尾地區的必經之路,有人直接了當叫海尾路。
  兩水會─在黃俊墓地前方,遠在金水溪尚未淤積的年代,此處前通港仔口,還有水而入的河港,故名兩水會,是酉堂平時訓練水手、船員搶灘游泳的地方。
  中路─以前從村莊到南邊的土地耕種,有西中路、中路、三十六股路,其中以中路寬度為最,從大井仔腳向南走,過金水溪到前山的農地耕作。其餘二條皆為羊腸小道,之後國軍進駐,拓寬西中路、開闢鴛鴦路,大家都走大馬路,中間的中路就荒廢了!後來大家爭蓋豬舍、牛欄,把中路的最前面一段給堵住了,大家只能繞道,中路的新意義,變成中斷之路。
  三十六股路─以前的中路寬度,和現代的西中路水泥地差不多,西中路和三宍股路則是僅能容一人通行的道路。三十六股路,一般都簡稱為三十六股,主要原因是這三十六股的田地,大家都稱之為「狀元田」,可種植稻米、甘蔗、芋頭等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但自往炮陣地的路建好之後,已經很少人走這一條路了,不過三十六股路和中路都各建有一座橫越金水溪的橋樑,替以前的古道下一個標記。
  下井仔─104號正後方的水井,是下界鄉民平日汲水的地方,其北方之廣場是昔日的下井仔腳書房所在地。
  大井仔-門牌86號房子的前方,也是下界、中界日常生活的取水之處,旁邊是農曆七月樹立燈篙的地方,地名大井仔腳,目前的水量依然充沛,但居民們都用於洗滌、灌溉。
  鴛鴦路─大多數的人會把從大馬路旁,茅山塔的路標造型,一直通往氣象站的這條路叫做「鴛鴦路」,其實是大錯特錯。真正的鴛鴦路,是從吳宗能先生房子,到現在的調查局這一段路,這一段路的田岸寬敞,兩人併行毫無問題,在古時候的道路標準,不會辱沒鴛鴦路的美名,至於那時候到處充斥的羊腸小道,也只能讓「孤鳥」通行了。這個名字是何年代?何人?所命名,已經無從考證,不過,一定要肯定這位先賢的高格調和有情調。現在大家將錯就錯,把通往金門氣象站的這條路稱為鴛鴦路,如果民宿業者再開發「騎鴛鴦馬」的活動,那可是名符其實啦!
  西埔邊─西埔邊泛指炮兵連四個陣地的所在,意為水頭村莊西邊的草埔地,這裏的地勢尚稱低平,開發為耕地養活一方人,到了兩岸對峙時期被徵收為炮陣地,近幾年撒軍,聽說準備還地於民。
  崙內─面向第一個炮陣地右側,有一大片如丘陵地的「沙崙」,此地以北(往水頭方向)的田地,當然是在沙崙的內側,所以地名就叫做崙內,由此往前就到蜘蛛墓口,再往前走就到金水開基始祖的墓地一貓兒洗面了!這二個墓園每年子孫都會來掃墓,比較不會忘記。
  公田崛─金水溪南岸,位於下游溪流拐彎處,地勢低窪,有如一個大潭(閩南語叫做崛)多黑色腐植土,終年潮濕,是少數可以種稻米的公田。
  崎仔頂(二)─三房黃詢和祖墳往南的坡地,位於靈濟廟口前方,這裏也叫做崎仔頂,其上有李氏明代祖墳,俗稱「石馬墓」,石羊已被斷頭,馬頭曾經被炮彈擊中。
  馬潭─馬潭頂─黃銁嶔夫婦墓,碑題曰-滄江考博士崇簡黃公妣孺人淑儉陳氏,諡崇簡,歲進士,諱必第,康熙辛丑科鄉薦第一名。
  金門城路─前往金門城的道路,現在已拓建成筆直且寬闊的馬路。
  北園路─連結東厝尾,前往西門外的道路,路的盡頭旁邊就是馬潭了。(四之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