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所知道的前水頭舊地名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國龍。
點閱率:1,558
字型大小:

東厝頂--本社後山,黃天路宅往龍貢山一帶。
東厝尾--往金門城及西門外叉路口,位於水頭聚落東方,約在葉氏古宅和黃積雲宅之間。
石頭皮--在現在酒廠倉庫後面的地方,昔日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皮石,是農民們天然的曬穀場。在大石頭附近,除了留在石頭上的一個仙腳印外,還有一座奉祀石仙公的小廟叫仙公廟,石仙公,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呂洞賓為道教八仙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在八仙中最為出名,有關他的傳說很多,水頭則有「仙公圓夢」的傳說:相傳酉堂的後方本來住著姓辛的人家,房子在蔡水生昆仲新居的土地上,有一天石仙公託夢給長老,叫他們要遷往別處,還指出新居的地點是如今的西門外,後來辛氏把房子賣給了黃俊,起先是黃俊的元配蔡老夫人住著,酉堂落成後蔡氏進住,其後蔡氏姻親入住,繁衍成族,稱為蔡厝。兩地人丁旺盛,也讓仙公的這一個「夢」,得到「圓」滿的結局。
油土溝--石頭皮頂為龍貢山,石頭皮位於龍貢山南麓,北麓叫油土溝,有一條小路通往官路邊,此地土壤最適宜種花生,花生是農民用來換取土豆油的農產品,所以被命名為「油土溝」。油土溝有一處田地的水井,日據時代發生了一件悲劇,有一對夫婦因丈夫賭博發生爭吵,丈夫一氣之下投井而亡,地主感覺「毛毛的」,那塊地也不敢耕種了!丈夫死後,太太並未改嫁,獨自撫養獨子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現在子女成群,也算「否極泰來」,如今注重生命教育,此事足為後人殷鑒。
坑溝--位於東厝尾北園路之間的窪地,後來因填土興建通往金門城西門外之道路,馬路上方被堵成為一個小池塘,下一段變成排水溝,後來被連結成現在的金水溪源頭,本來金水溪的源頭是馬潭,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有一年撥款疏濬金水溪,某課長只知道金水溪大概流經哪些地方,便陪同工程設計人員走了一趟,可能不好意思再次勞駕黃靜柯,而且三個水壩「連成一氣」,這裡又較上方的馬潭走得順,所以上游只好如黃河「改道」,等到怪手開挖,木已成舟,也就「將錯就錯」了,特此敘明,作為歷史紀錄。
坡崁下--坡崁,壘石成堤防,叫做「坡崁」;坡,「駁」的閩南音;崁,「顏只」(紅磚)的鵝卵石清晰可見。位置在水頭9、12、15號廣場前方,一片沃野,再往前方就是頂水壩了,遠處則遙望坡度不高的紅山。
學仔口--學音「嚳」,因田地在怡齋、四維堂兩間學堂的前面,故名學仔口。
弄崆口--閩南語寬廣叫「闊弄弄(第一聲)」,崆,閩南語「虧看」,寬敞之意,連文同義,強調其面積之大。黃俊第六子黃格大宅第的前方,也就是現在的籃球場。
頂水壩--頂水壩、中水壩、下水壩本是一狹長的山溝,也是金水溪的舊河道,戰地政務時期因興修水利,挖掘池塘,有些新挖的池塘,就以長官之名命名。
駐守前水頭的軍隊首長腦袋靈活,利用乾季在金水溪上游分段築幾個閘門,再把塘泥一挖,很快成為三個水量充沛的水壩,來個一炮三響,人不紅不升他的官也難!三個水壩面積相若,中水壩較狹長,下水壩狹長且彎曲,頂水壩感覺較寬廣,水也較深。從馬潭往下直到頂水壩閘門,小河乾涸見底,一入頂水壩,湖面頓時開闊,由於近年耕作者稀少,此地人跡罕至,一看到我接近,一群野鴨立刻游進一片草叢中,另一群則在一旁觀望,這時忽見一雙野鶴從水面沖天飛起,野鴨也隨後成群飛走,此情此景,勝過「鳶飛魚躍」的畫面。 
大田--田,「殘」的閩南音,頂水壩往蜈蚣山(舊名升旗山)的坡地,此處為黃家最初的耕作之地,東翁李家對西席黃家寬厚,此處為膏腴之地,適合種植水稻,有人譏笑黃家人「黃酸黃酸」,也能肩挑三擔米,可見收穫之豐。
中水壩--頂水壩、中水壩隔著約數公尺的土堤,中間也做了一座閘門,高度落差大約2公尺,水沒有頂水壩那麼深,岸邊的植物也稀稀落落,與下水壩之間的土堤較長,上一段較高,除了做閘門外,還用大石鋪了一條水道,至於靠下水壩這一邊則有3公尺寬的草坪,這是從黃厝頂通往謝厝的捷徑,雖然大路開闊平坦,但目前這一條路還是有人在通行。中水壩曾經有人在此養殖吳郭魚,但因收成不佳,後來不了了之。
蔗舖口--現在金水幼兒園附近,以前這裡有間蔗舖,是做把甘蔗加工成為蔗糖的地方,後來甘蔗的產量減少,蔗舖也就停止生產了,遺留一個青草石製造的蔗碾在銃樓的附近,做為這一段歷史的證物。
水蛇墓--中水壩往蜈蚣山的坡地,此地前方形如蛇頭,人稱「水蛇頭」。水蛇頭上方因水蛇眾多,其墓地人稱水蛇墓,也是風水寶地,如王仙姑墓地癩蛤蟆特別多,稱為「蛤蟆穴」,依此類推;話說五○年代,金門駐守十萬大軍,會兼營商業的家庭手頭寬裕,至於沒有適當場地經商或缺乏生意頭腦的,只好靠耕種田地為生了!但問題是人口眾多,兄弟財產一分,終年忙碌想圖個溫飽也不容易。其中有一家是名門之後,午夜夢迴,一想到家中經濟境況幾乎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無不痛心疾首,忽然靈光一閃,記起祖上曾經「供養」奇能異士,成就一時盛名。於是他便聘請了地理師來幫他勘察墓地,作為遷葬本祧祖墳之用,當然遭受地理師的拖延和需索是必然的過程,好在他已有心理準備,當然相安無事。很玄的是在水蛇墓安葬先人之後,他的孩子狀況果然大有改善,儼然為一「角頭」的富豪了。不過我認為他的父親「知恥近乎勇」,開啟致富的契機,子女們互相砥礪,念茲在茲,時時以恢宏祖先恆產為念,二代人的接力打拚,才會有今天的「中興」格局。面對這種說法,我倒想起「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這句歌詞,切忌一味迷信風水,變成「守株待兔」的農夫。
下水壩--下水壩從中水壩蜿蜒向下流去,直到金水國小的幼稚班附近,才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金水溪「會合」,下水壩的堤防因有多次沖垮的紀錄,所以用混凝土築成。由馬潭經頂、中、下三個水壩,就是原來舊有的金水溪,由此到半月池就是中游,半月池到港仔口,就是下游了。現在的金水溪上游,則是從坑溝到幼稚班後方,雖然花了錢用生態工法修建,但幾乎終年乾枯,承辦人沒做到不恥下問,發包前又未能徵詢當地人士,做最後的確認,所以擺了一條烏龍,真的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酉堂十七世媽恭父子葬於下水壩湖邊。
前溝--謝厝7號至下水壩的一大片坡地,彷彿一條巨型的水溝,因位於謝厝的前方,故名前溝。這裡的田地因為灌溉用水取得容易,土壤也很肥沃,所以雖然沒有大面積的機械耕作,半百以上的老農夫還是捨不得廢耕,種植了很多的蔬菜、地瓜、芋頭、果樹等,真可謂「四季長青」。
墩頂--墩頂泛稱謝厝後方之高地,謝厝後在古書中亦寫作社後,目前有人在此新建別墅乙棟,環屋砌有高大的圍牆,圍牆的一角落有黃俊二房孫黃斌墓,墓碑部分埋入土中,僅見歲進士廷謨黃公,此墓往山上就是狗殷勤了。這裡有一塊巨石,叫大墩頂石,位在林國汀養牛所搭的鐵皮屋旁,已被土壤埋沒了一大片,有一次他的夫人竟然在上面種起木瓜,直到林國汀回來才把它移植到「土」地裏。墩頂又有一個別號叫屈(崛)仔頭,閩南語「崛仔」,是池塘的意思,因旁有一水窪地,故名崛仔頭,鴻海首席法律顧問周延鵬家的祖墳有很多座在此處。有部分鄉民把此地誤傳為「坪頂」,但依據族譜及許多人之記憶也叫墩頂,李姓長老介紹祖墳地名也叫墩頂的秀才墓。
狗殷勤--殷,閩南語音「溫」,慢慢蹲下來的意思;勤,「群」的閩南語音,可見其地十分溫暖,有成群結隊的狗窩在此地,在地理師的眼中,也算是一塊吉地。
葫蘆墓--又稱健正公墓。黃銁桂,字丹一,諱必科,諡質義,族譜載其「捐鄉大賓」,後因三子黃俊誥封奉直大夫,葬龜山下狗殷勤,墓形號稱葫蘆墓。
鳥嘴腳--狗殷勤南勢(邊)的坡地,亦名鳥嘴腳下。(四之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