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恩的故事》人生逆旅憶良師

發布日期:
作者: 喜朋。
點閱率:1,065

一個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取向,還可能影響其做人處世和人格特質,這種無形的、潛在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既深且遠的。

在我求學過程中,碰到的老師,何只百人,這些老師,或在做人處世上給我啟發,或在學業功課上給我誘導,或在人格陶冶上給我南針,都讓我銘記在心;在學校時,他們是為我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現在,我亦為人師表,就中的幾位,甚至已蛻變為我的良師兼益友,個人何其有幸,能有如此的好師輔!

在這麼多老師當中,在治學與做人方面,給我特別關照的,溫文儒雅的黃書文老師,最令我感念。

黃老師是我高二和高三時的國文老師,他是師大國文系畢業的高材生,民國五十九年,他從師大畢業後,回到金門教書,教我們班國文;記憶中的黃老師,教學態度極其認真,每上一課,總要花費好幾小時準備資料,他上課極有條理,講解國學常識,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很能因勢利導、引人入勝,他的努力,馬上博得同學好感,大家都認為上他的課,是一種福氣。

黃老師的板書,可以用猷勁、挺秀、工整來概括,每當看他行雲流水般的揮動粉筆,充滿自信的書寫經典出處,那種專注神情,實在是令人陶醉;他的書法素具功力,同學都跟著模仿,上他的課,本來不做筆記的同學,也跟著做筆記了;如此一來,課堂上不再煩悶,大夥的硬體字,由於不斷練習,也精進了不少。

黃老師精敏好學、博覽群籍,通曉的歷史典故和野史掌故特別多,所以,只要他一發現有人和周公打交道了,他就會像及時雨一樣,及時介入,為我們講解典故和掌故,當他搬出獨門絕活來時,同學個個洗耳恭聽,瞌睡蟲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個個精神抖擻的靜聽他如數家珍的演出。

我因為從小對文史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很快的,就喜歡利用課餘時間,向黃老師請教一些疑難雜症,而他總是不厭其煩的為我解答疑惑;我記得有一年暑假,我發憤要好好讀些書,他獲知此訊息後,深覺孺子可教,就乾脆把他寢室號碼鎖的號碼告訴我,而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在我的寢室裡,除了書以外,就是一些日常換洗的衣物了,今後你如有需要,儘管隨時去取書來看,不用客氣!」在他極盡呵護的鼓勵下,那個暑假,我真的看了不少書,也增進了不少的語文知能。

民國六十四、五年間,跟我同班的同學,幾乎都要去師大深造了,好學不落人後的我,「輸人不輸陣」,難免也躍躍欲試,事為家父所知,記得那一天,父親正要荷鋤上山,在他還沒跨出大門前,我鼓足勇氣叫住了他,我出示黃老師勉勵我要繼續上大學深造的信件,父親端詳了一下以後,只留下:「你居序大,要幫我培養弟弟、妹妹!」他把信退還給我,就默默的到山面幹活;一向奉父命如聖旨的我,也只能知難而退了。

事後,我寫信向黃老師訴苦,老師給我的回信,可以說是語多慰勉,其中的兩句是:「對於某些人,是奉了岳父、母之命、甚至是兒女之命,而上大學深造的,我總覺得不以為然;對於仁弟不能繼續求學深造,總覺得是一種遺憾!」老師對我的看重和期許,在字裡行間,已經表露無遺。

提起老師對我的稱呼,歷年來一再改變,十分有趣。開始通信時,由於還是師生關係,他總是稱呼我為「學棣」,等到我高中畢業後,他對我的稱呼變成「賢棣」,感覺上,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了;後來,當我一些卑之無甚高論的見解,獲得他的認可和讚許後,他開始稱呼我為「仁弟」了;晚近,他大概認定我這個老學生,確實是有心問學,理應更加傾囊相授,所以,他乾脆就直稱我為「弟」,這樣的稱呼,真使我受寵若驚;但是,無論他對我的稱謂,如何改變,但做為學生的我,在每封寄給他的信件中,仍然是必恭必敬的尊稱他「書文師座右」,我認為這是當人學生的,對一位景仰、尊敬的業師最起碼的禮數,輕易不可造次。

現在,黃老師已經退休了,不只如此,師母也退休了,我想:老師和師母在退休後的歲月中,不愁沒有知心的談伴,再想想,自己也有好一陣子,沒有當面向老師問安和問學了,想到這裡,覺得真是過意不去;每次想到老師給我的金玉良言,除了懇切的勗勉以外,他總是很客氣的點到我的請益,幾近乎是「問道於盲」的傻瓜行為,每想到老師是那樣的謙遜,我更加的慚徨無地了!

想想看,敏而好學、博學返約如老師者,到現在,已經六十開外了,仍然如此的謙虛內斂,而我呢,「半瓶水,響叮噹」,我更應該好好的深自反省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自己無論在進德修業或為人處事上,都能有更大的空間和進境,我想,唯有如此,才能報答黃老師對我的關愛之情和煦育之恩!

回頁首